文章出處

1:軍隊為達到戰爭的局部目的或帶全局性的目的,根據戰略賦予的任務,在戰爭的一個區域或方向,于一定時間內按照一個總的作戰企圖和計劃,進行的一系列戰斗的總和叫做戰役。戰役是介于戰爭與戰斗之間的作戰行動 。它是戰爭的一個局部,直接服務和受制于戰爭全局 ,也不同程度地影響戰爭全局。戰役是在兩個或多個作戰方之間發生的,在爆發地點范圍和時間上有限的戰斗。大的戰役的戰場可達數百平方公里,時間可達數周。現代戰爭中的戰役往往由多次不同的部隊之間的戰斗組成。與戰斗不同的是戰役的規模往往大得多,對一場戰爭往往有決定性作用。戰役一般被用其地點來命名,但也有用時間或參戰雙方來命名的。古代中國及東亞各國的戰役往往被冠以“某某之戰”,例如赤壁之戰、關原之戰;現代化的戰役才被冠以“某某戰役”,例如國共內戰或抗日戰爭。

2:戰術是指取得小規模勝利或實現小規模優化的技術。在戰爭、經濟、貿易、游戲和協商中戰術經常被使用。 具體而言戰術就是戰略的過程.即執行戰略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單純的戰術上勝利.往往未別能夠令戰爭成功 如姜維的劍閣山之戰中.就是明顯的例子.即使能夠對敵陣做成.大量傷亡.但是仍然無法逆轉戰略的失敗。

3:戰略,是指為實現某種目標(而制定的大規模、全方位的長期行動計劃。戰略(strategy)一詞最早是軍事方面的概念。在西方,“strategy”一詞源于希臘語“strategos”,意為軍事將領、地方行政長官。后來演變成軍事術語,指軍事將領指揮軍隊作戰的謀略。公元579年,羅馬皇帝毛萊斯用拉丁文寫了一本名為《stratajicon》的書,被認為是西方第一本戰略著作。在中國,戰略一詞歷史久遠,“戰”指戰爭,略指“謀略”。春秋時期孫武的《孫子兵法》被認為是中國最早對戰略進行全局籌劃的著作。在現代“戰略”一詞被引申至政治和經濟領域,其涵義演變為泛指統領性的、全局性的、左右勝敗的謀略、方案和對策。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70303/109287.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