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賞析:我們的總書記——軍委主席習近平!

  習近平 - 惜薪司 - 惜薪司博客     

  他童年遭逢“文革”

  習近平出生前一年(1952年),他的父親習仲勛剛剛從西北局調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并同時兼任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書記。習近平三個月大的時候,他的父親習仲勛又奉調擔任了中央政務院的秘書長,成為周恩來總理的助手之一。習近平6歲的時候(1959年),他的父親又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并繼續兼任國務院秘書長。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領導下,習仲勛參與了國家重大方針、政策、法規的研究和制定,也參加了許多重要的國務活動和外交活動。

  不過,習仲勛同志在周恩來身邊工作滿十年的時候,一場橫禍,從天而降。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習仲勛因他人創作的小說《劉志丹》存在所謂的“反常問題”,遭康生誣陷,被中央免去所有重要職務。從1962年9月開始,至文化大革命結束,習仲勛同志受到審查、關、監護等殘酷迫害,前后長達16年。直至1978年,習仲勛才重獲自由,被黨中央、鄧小平同志派往廣東工作。

  習近平的童年、少年,半是陽光,半是陰霾。文革爆發之前,習近平在北京八一學校讀書。這所學校培養了不少紅色的棟梁之才:原國防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聶力中將,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賀鵬飛中將、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鄧樸方,原解放軍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粟戎生……

  被迫下鄉插隊

習近平 - 惜薪司 - 惜薪司博客

 

  隨著文革爆發,八一學校也同樣是“天下大亂”了。習仲勛的“反黨”問題本來還是“內部問題”,一下子轉為盡人皆知的公開事。14歲的習近平只是稍微表達了一些不同意見,立即被打成“反動學生”,遭到殘酷折磨。1968年,毛主席發出了上山下鄉的號召,不滿16歲的習近平決心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去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以此證明自己絕對不是“反動學生”。

  習近平孤身一人回到了父親的老家―――陜西省富平縣,他想投奔父親的親戚們,因為他們都是貧苦人出身的“紅五類”。可是,他的親戚們因為政治壓力大,竟然不敢收留他。于是,1968年12月,習近平前往延安的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當了一名普通農民。延安的農民收留了這個“前邊區主席”的兒子。落腳雖然是落下了,可是,因為習近平當時的年齡小,舉目無親,特別是思想上仍有抵觸情緒,因此剛到梁家河插隊的時候,別人天天干活,習近平卻很有些隨意,勞動并不十分積極。幾個月后,消息閉塞的習近平又回到了北京,他想打探父親的消息。結果,消息沒有打探出來,他自己又被“四人幫”關進了所謂的“學習班”,直到半年之后,才被放了出來。

  習近平曾經對自己的插隊生活有過詳細的回憶,他說:“回去以后,我也努力學習著和群眾打成一片。時間大約是1970年。我跟群眾天天一起干活,生活習慣了,勞動關也過了,老鄉見我轉變了,對我也好了,到我住處串門的人也多了,我住的那間屋子,慢慢地變成了我們村里老鄉聊天、侃山的中心。”最奇怪的是,在北京被定為“反動學生”的習近平,跑到陜北農村,卻先后入了團、入了黨,然后又當選為大隊黨支部書記。

  1975年,推薦上大學的機會再次來了,那一年,延安地區有兩個清華大學的名額,其中一個名額,被分給了延川縣。大隊黨支部書記習近平也報了名,而且志愿表上的三個志愿,全都填的是清華。習近平回憶說,“我當時想,你讓我上,那我就上清華,如果上級領導不推薦我上,那就拉倒。”縣里把所有被推薦者的材料,全都報到了延安地區,當時,延川縣教育局的領導,仗義執言,為習近平努力爭取。可是,清華大學到陜北招生的同志,卻不敢做這個主,于是打電話請示清華大學的校領導。這又是一個機遇。1975年7、8、9的那三個月,正是刮所謂的“右傾翻案風”的時候。緊跟“四人幫”的遲君、謝靜宜,恰好都不在學校里,相反,緊跟鄧小平的劉冰同志正好在清華大學掌權。劉冰說,(這個人)可以來嘛。習近平說:“當時,我父親正在下放勞動,下到了河南洛陽的耐火材料廠。這個耐火材料廠的領導也很大膽,居然幫我開了個‘土證明’,證明說:‘習仲勛同志屬人民內部矛盾,不影響子女升學就業’。就憑這么個證明,我就上學了。”

  仕途:在河北起步 在福建成熟 在浙江騰飛

習近平 - 惜薪司 - 惜薪司博客

 

  1975年10月,習近平進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學習,1979年4月畢業的時候,中國的大形勢已經天翻地覆。習近平大學畢業后,先后到國務院辦公廳和中央軍委辦公廳工作,任當時的國防部長、政治局委員耿飚同志的秘書。可是,軍委辦公廳的工作干得好好的,1982年,習近平忽然向國防部長提出:我想回地方、下基層,再鍛煉鍛煉。2000年夏天,習近平曾披露過自己“下基層”的經過,他說:“當時,確實有許多人對我的這一選擇不理解。因為我在下到河北之前,是給耿飚同志當秘書,他是國防部長,又是政治局委員。耿飚同志當時也曾挽留我說,‘如果你想下基層,我支持,不過你可以到野戰部隊去,不必非要去地方下基層。’”

  習近平曾說:“我們有些干部子弟,就是離不開北京。生怕去了外地、去了基層,就會把北京的戶口再次丟了。讓我說,我們在文革中上山下鄉,那是迫不得已。但就是這種‘不得已’,才使我們學到、體會到了很多的東西。現在,各方面的條件比文革時好多了,難道我們不該更好地去奮斗、努力,干一番事業嗎?”就這樣,在中央軍委辦公廳工作的習近平,下放到河北省正定縣,擔任了縣委副書記。這是他仕途的起步。

  福建17年是習近平從政履歷上的濃重一筆,積累了地方各個行政層級的工作經驗。

  用習近平自己的話說,“從河北到廈門,32歲進入特區,這一步是一個很大的跨度。”在以后的17年里,他主政寧德、福州等重要地區和城市,并在1999年升任福建省長。

  “我當時很踴躍地到廈門來啊,就是想來嘗試對改革的實踐、對開放的實踐。”習近平曾談及他到廈門的初衷。

  據跟習有過接觸的福建人士透露,在福建期間,他引進臺資的力度很大,在他任上,全國第一座臺商會館———廈門臺商會館竣工并開始招商。

  習本人對這段經歷很看重。他曾坦言,那是他第一次親歷城市的管理和發展,加上特區工作無經驗可鑒,在廈門的三年是最艱苦的學習過程:“在廈門工作的3年,我感受很深、獲益很大。應該說,這3年的特區工作歷練,對我后來的工作有很大的影響。”

  在福建主政期間,習一直倡導閩臺合作。他曾在很多場合提及,閩臺合作是篇大文章,必須做好。據有關人士透露,在對臺經貿合作方面,習近平的作為頗受高層認可。也是在那個時期,習近平提出了政府要建設有限政府、提供有效服務,有所為有所不為,做那些不錯位、不越位、不空位的事情。

  1990年習近平調任福州市委書記,在福州市委大院里,4個大字——“馬上就辦”十分顯眼。習近平曾向媒體解釋:“‘馬上就辦’不光是對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求人們審慎地作出最快反應。每個人都有這種敏感,福州的事業才會保持年輕。”在傳媒眼里,習近平是位改革人物,有時代感、思想解放。

  除了在廈門和福州兩個主要城市任職外,習在寧德地區的反腐工作曾名震一方。當時習近平是寧德地委書記。寧德屬經濟落后地區。按舊習俗,蓋房、修墳、娶媳婦被稱為人生三件大事。習任前的好幾年,很多干部蓋房缺錢,就以權換錢。習到任后,確定把“敢于碰硬,敢攻難點,抓反面典型,拔釘子戶”作為查處的突破口,以鐵腕之力剎住了這股建房風。

  “這里有一個誰得罪誰的問題,你違紀違法占地蓋房,為一己之私破壞了黨的權威和形象,是你得罪了黨,得罪了人民,得罪了黨紀國法,而不是代表黨和人民利益查處你的干部得罪了你。”習近平在地委工作會議上這樣說。

  2002年11月,49歲的習近平不再擔任福建省長,開始出任浙江省委書記,達到新的政治高度。

  主政浙江期間,習近平領導制定出讓浙江在經濟上與上海一爭高低的“八八戰略”,得到普遍支持,被認為是其主政浙江的一大政績。

  中央實施宏觀調控后,浙江經濟曾一度陷入“生產缺電、建設缺錢、招商缺地”的困境。習近平再次果斷出擊,采取了“倒逼機制”,通過拉動投資、消費和進出口三大需求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使浙江去年的GDP、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需求保持了13.5%以上的增幅。

  此外,在浙江,習近平非常注意維護中央權威,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解決民生難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次獲任上海市委書記時,這一點被中組部部長賀國強突出提起。

  與習近平有過多次接觸的一位中央駐浙單位負責人說,在浙江工作時,習近平有一句話廣為流傳,“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應該跑遍所有的縣市區”。而習也確實踐行了這一原則,“他接任省委書記,9個月的時間就跑了69個縣(市、區)”。

  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自2002年擔任浙江省第一把手,浙江經濟尤其是私營經濟,在其治下有了長足進步。

  出掌上海半年留下親民印象

習近平 - 惜薪司 - 惜薪司博客

 

  2007年3月,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貪腐案東窗事發,中共中央決定由習近平擔任上海市委書記。上任以來,習近平保持一貫的到基層調研的作風,考察民情,強調注重民生的理念,尋找解決民生問題的辦法,并著重落實科學發展理念。


  中新社在習近平到上海履新“滿月”時曾發表報道稱:“低調上任后,習近平圍繞民生、發展、世博、反腐,馬不停蹄地開展調研,這似乎也預示著他未來幾年的工作重點。申城人士聽其言觀其行,對這位新書記給出了低調實干、貼近民眾的‘印象分’。”

  “此間人士感到,雖出身高官家庭,但16歲就下鄉的經歷卻讓習近平與百姓走得很近。上任伊始,他就到基層社區去了解上海普通百姓的生活:向正在就醫的居民詢問‘藥費貴不貴’;走進智障人士工作的‘陽光工廠’;來到偏遠的崇明縣與三峽移民交談;在視察上海世博會園區時,他表示,要關注民生,讓廣大民眾感受到世博帶來的實惠。這些言行,讓申城民眾感到實在、貼心和放心。”

  “到任30天,習近平的一舉一動給外界留下了上海政界高層平穩過渡、社會經濟繼續和諧發展的強烈信號。”

  “在短短的一個月內,習近平到各基層單位和部門進行調研七次、參加各類會議七次、會見國內外客人兩次。此外,他還參觀“一大”“二大”會址、看望德高望重的黨外元老、慰問駐滬部隊及武警官兵……這一系列活動,既履行了他在上任當天所做‘當好學生、當好公仆、帶好隊伍’的承諾,也給人留下了踏實、親民的印象。”

  “為了保證上海良好的發展環境,習近平在各種場合特別強調反腐的重要性。他告誡領導干部,要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度,始終不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確保‘大道’不偏離,‘小節’不喪失。”

  身世:父子同是中央委員

習近平 - 惜薪司 - 惜薪司博客

 

  習近平出生于1953年6月,祖籍陜西富平。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習仲勛擔任中央宣傳部部長、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副主任。

  文革中,曾經擔任西北局第一書記的習仲勛是第一批受沖擊的干部,而這個家庭也是“文革”中被沖擊的第一批干部家庭。1969年1月,15歲的習近平插隊落戶到陜西省。1975年,習近平回到了北京。

  大學畢業后,習近平被分配到國務院辦公廳,擔任耿彪同志的秘書。1982年,到河北省正定縣掛職,擔任了縣委副書記。習近平是個至孝的人,習仲勛病危期間,習近平一直服侍在病榻前。父親對他更多的不是“言傳”,而是“身教”。習仲勛和習近平是中共黨史上為數不多的同為中共中央委員的父子。

  婚姻:與歌唱家妻子長期分居

習近平 - 惜薪司 - 惜薪司博客

 

  習近平與彭麗媛的婚姻也受人關注。1986年底,彭麗媛經朋友介紹與當時的廈門市常務副市長習近平相識。說起這段姻緣有人會以為彭麗媛攀高枝,殊不知當時只有24歲的彭麗媛與習近平同級別,又是中國音樂學院的高材生。

  當時,彭麗媛聽說習近平在廈門工作怕兩地分居本不想接觸,但聽朋友說此人“出類拔萃”才答應見見面。見面當天,彭麗媛故意穿條大軍褲,有意考驗一下對方是否只重外貌。一見面,彭麗媛心灰意冷,對方土里土氣不說,還非常顯老。誰知那人一開口就吸引了她。他開口便問:“聲樂分幾種唱法?”彭麗媛回答后,他又問:“很對不起,我很少看電視,你唱過什么歌?”“唱過《在希望的田野上》。”他“哦”了一聲,“這歌我聽過,挺好的。”彭麗媛說:“當時我心里一動‘這不就是我心中的他嗎?他純樸又很有思想。’后來習近平告訴她,‘和你相見不到40分鐘,我就認定你是我的妻子了’。”

  1987年9月1日,一見鐘情的習近平與著名歌唱演員彭麗媛在廈門舉行了簡單的婚禮,當時,習近平的職位是廈門市副市長。新婚第四天,彭麗媛就飛回北京參加全國藝術節,接著又出訪加拿大、美國。新婚后的第一次小別就是兩三個月。

  婚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彭麗媛人在北京,而習近平先是從廈門市副市長崗位上調任閔東寧德地委書記,后調任福州市委書記、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省長,2002年10月又調任浙江省委書記。“牛郎”和“織女”總是這么一南一北地生活。有時彭麗媛好不容易回去一趟,習近平又下鄉或開緊急會議去了。

  雖然兩人工作性質不同,但彭麗媛與習近平總能找到契合點。他搞行政,她當歌手;他研讀政治、哲學書籍,她博覽藝術、文學書。彭麗媛和習近平的感情很好,彭麗媛每次到外地演出,習近平有時間都一定會收看,演出完畢,彭麗媛都會和習近平通電話,征求他對演出的意見。而習近平對彭麗媛不僅有丈夫的體貼和照顧,還有著師長般的關懷。彭麗媛拿到碩士學位那天給習近平打電話,他在電話那頭說:“是嗎?”彭麗媛問:“怎么不祝賀我?”他說:“有什么好祝賀的?我這里有一大批碩士,還等著分配工作呢。”

  習近平剛調任浙江時,有一次,兩個人好不容易忙里得閑,來到西湖邊上散步。走著走著,沒多久,彭麗媛就被游客們認出來了,“彭麗媛!”人們驚呼,紛紛圍上來請她簽名,請她留影,卻把堂堂的省委書記習近平晾在了一邊。因為認識省委書記的百姓畢竟不多,何況他當時是新來的書記。以至他后來陪京城客人吃飯時,還“酸酸”地說:“誰讓我的名氣沒她大呢。”

習近平 - 惜薪司 - 惜薪司博客  習近平 - 惜薪司 - 惜薪司博客以前是防守  習近平 - 惜薪司 - 惜薪司博客習近平 - 惜薪司 - 惜薪司博客現在應該是進攻了!!!!!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2/93.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