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壁壘”或成為“中國制造”攔路虎
國際標準組織(ISO)于2010年5月14日至21日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第八屆ISO社會責任大會,全球共有450名代表參加,共同制訂ISO26000社會責任標準,為全世界的公司及經營組織打造一個共同社會責任標準――設定社會責任,不僅因人需要相互尊重,同時也將延續企業與客戶、供貨商、投資者及其它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可持續的良好關系。
按照計劃,哥本哈根會議結束后兩個月,將進行ISO全體成員的最后一次投票。如無意外,ISO26000將于7月正式通過成為國際標準公布實施。
履行社會責任除了須符合社會、環境和經濟的法例法規要求之外,還包括:公司管治與道德操守、健康與安全、環境管理、人權(包括勞工權益)、企業慈善事業和員工權益維護、客戶滿意度和堅持公平競爭原則、反賄賂和反腐敗措施、問責、透明度和績效報告;與供貨商關系,包括本地和國際供應鏈等等。
隨著發展中國家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勞力密集型企業產品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后造成強大的沖擊,發達國家為保護國內市場,對第三世界的勞工條件及勞工環境提出要求,試圖把勞工標準納入WTO體系,主要目的就是利用政治性標準來限制勞力密集產品的出口。ISO26000標準主要是由西方國家制定,是西方標準,存在貿易保護和貿易壁壘的傾向,標準的制定權和話語權被西方國家掌握,所以社會責任運動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出口造成很大影響,形成一道道“道德壁壘”。
繼技術壁壘、綠色壁壘之后,以ISO26000認證為代表的“勞動壁壘”將可能成為“中國制造”走出世界的下一個攔路虎。
但是,這并不能成為中國企業漠視社會責任的理由。
責任與道德不能只是空談
在全球化盛行的時代,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貿易行為頻繁,建立產品質量或管理作業流程的標準,成為國際貿易重要的一環。ISO過去致力于推動質量和管理流程的國際標準,近年來則更加重視環境保護等公共利益領域,如今的SO26000標準是ISO與企業、各國政府、環保團體、國際反貪團體協商多時的成果。
隨著ISO標準成為舉世通用的準則,許多企業也會以取得ISO認證來大打形象牌,在ISO26000或其它標準陸續發布后,勢必會對企業形成莫大的壓力,未取得ISO26000認證的企業很可能成為國際孤兒。
在傳統社會中,企業經營者對于所謂的社會責任并無明確概念,多半是抱著感恩的心,以“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的態度來回饋社會與從事公益。而在最早期的時候,企業經營者對于是否應負社會責任抱持否定態度。其對社會責任的態度,可分為三個階段:
1930年以前:企業經理人的唯一目標是替企業賺取最大利潤。
1930年至1960年:企業經理人的責任不只是賺取最大利潤,而且必須要在顧客、員工、供貨商、債權人及社區之間的爭議中,維持一個公正的平衡點。
1960年以后:企業經理人開始主張企業應參與解決社會問題,回饋社會。
近年來,世界各地皆不斷推廣社會責任的概念,希望企業經營者所做的決策在法律規定與市場經濟運作因素之外,還可包含道德與倫理的考慮――因為唯有遵守企業倫理,才能得到社會的支持與創造更多的利潤,并且回饋社會。
中國企業獨缺“社會責任獎”
在歐美,多半公民都有善盡自己社會責任的認識,而在我國這種觀念仍處于萌芽階段,歸咎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多數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識依然欠缺,而企業正是社會的主要分子。
可以說,中國企業最缺的不是人才,是“人品”。中國企業最不缺各種獎項,獨缺“社會責任獎”。
中國勞動密集型企業目前處于兩難境地,利潤空間本已十分微薄,如果過分強調員工福利待遇和社會責任,企業幾乎無利可圖。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即將到來的ISO26000更像是一個巨大挑戰和考驗。
然而實際上,在中國近年來調整結構、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之下,恰恰隱藏著社會責任標準被認可的重大機遇。由于“GDP至上”向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轉型,過去忽視經濟增長對資源、環境的影響的思路將不再被沿用,“讓勞動者體面勞動和有尊嚴地生活”得到廣泛認同,如果中國企業想成為世界領導品牌,必須及早和國際接軌,讓自己有能力影響、甚至制訂新標準!
有鑒于此,中國企業應該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去認識、準備和迎接履行社會責任所帶來的種種要求。首先,中國企業應該主動地學習和思考,應對并制定相應的戰略,逐步體現并增加社會責任在企業運行中的份額。其次,政府應該在監督和服務方面起到作用,為企業營造利于轉型的社會氛圍。最后,相關的行業協會,應該自主地制定符合本行業的相關社會責任標準,努力和國際標準進行接軌,并爭取達到國際互認,為“中國制造”爭取主動。
另一波襲來的“CSR海嘯”
一般人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傳統印象大多停留在該企業是否形象良好?是否做了很多公益活動?他們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說法只不過是一種公關手段而已,對企業營運并沒有直接的幫助。但,全球企業風起云涌搶建的企業社會責任(CSR)管理系統并不只是單純的公關活動。
事實上,企業不僅要面對殘酷的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競爭,更要面對另一波襲來的“CSR海嘯”!ISO26000公布并實施后,不符合社會責任標準的可能后果是:供貨商或制造商如未能在客戶要求的期限內通過稽核,將可能會被其客戶降低供貨商資格的評級或取消合格供貨商資格。
大部分中國企業面臨客戶要求稽核社會責任的實際問題時,大多不知所措。許多企業在最近幾年倍感壓力,頻繁收到來自供應鏈龍頭與國際客戶的要求,對方提出一長串的CSR規范與查驗細節,作為能否接單的考慮依據。如:這幾年歐盟陸續頒布新的環保指令,便使許多廠商手忙腳亂、疲于奔命。這股CSR浪潮,查的不只是公司的環保、工業安全或財務健全制度,過去常被廠商忽略的公益參與、小區關系、勞工人權、信息揭露等,現在統統都要被查。
盡管CSR熱度在顯著加溫,但現階段仍有不少企業將其視為外來的道德規范或貿易壁壘,存有抗拒心態。很多老板還是把ISO26000看成是“道德版的ISO”,對ISO26000還是一知半解,甚至毫無興趣。
在全球化時代,企業必須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詢問與攻擊,信息透明度與也愈顯重要。現在,全球有超過10億個照相手機,只要有人拍段企業“缺德”的影片放上網,你的公司可能就有大麻煩。
過去在企業競技場上,只有“營運績效”這個勝負指標,未來CSR全球賽場上,誰能為社會創造出更多正面價值,才能成為最后的贏家!“中國制造”已經成為全球供應鏈體系中不容忽視的一環。企業應在獲取最大利潤的同時,由單純的“獲利導向”,轉向“公益導向”,創造企業更深層的價值。
一個社會的進步,除了內部自省的力量,有時更需要外來的刺激。在全球化沖擊下,發展中國家常常不得不咬緊牙關順應潮流,從知識產權的遵守到國際污染標準的改進等無不如此。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挑戰,構成了經營的壓力,但也變成了脫胎換骨的動力。中國企業要驕傲地現身世界經濟舞臺,只有走一條路:與世界接軌,企業要與世界上先進國家已出現的高標準、高規定、高典范銜接。積極趕上世界標準,并成為領先者、標準制定者,是中國企業應有的雄心。
我們正在走這條路,還要加快走,勇敢地走下去。
百度搜索“看文倉”,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07/11320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