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不同口腔運動干預對早產兒經口喂養的影響。方法 選取醫院早產兒病房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適于胎齡的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對其進行編號后根據尾數奇偶性分為觀察組(38例)和對照組(38例)。對照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非營養性吸吮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口腔按摩干預。比較兩組的喂養進程、喂養表現相關指標和體質量增長情況。結果 觀察組的過渡時間和管飼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且前者完全經口喂養時體質量顯著高于后者(p=0.000)。結論>
[關鍵詞]早產兒;非營養性吸吮;口腔按摩;喂養進程;喂養表現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1(c)-017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oral motor interventions on oral feeding of premature infant.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76 premature infants with gestational age treated by premature infant ward were selected as object in our hospital.After randomly numbering,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38) and control group (n=38) based on the parity of the mantissa.In the control group,non-nutritional sucking interven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oral massage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related index of feeding progress,feeding performance,and body weight growth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transition time and tube feeding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the>0.05).>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Non-nutritive sucking;Oral massage;Feeding process;Feeding performance
�S著助孕技術的普及應用,早產兒發生率逐年增長,且大多早產兒出生后均需要住院接受支持治療。國外早產兒發生率為4%~9%,我國為4.9%~10%[1]。早產兒治療費用較高,給家庭經濟和社會醫療體系帶來巨大負擔。由于早產兒特殊的生理解剖特點,再加上系統發育不成熟,可能出現肺炎、肺透膜病、顱內出血等并發癥,我國早產兒病死率高達12.7%~20.8%,因此在對早產兒給予及時治療和處理的同時還應當實施全面的支持療法為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命質量奠定基礎[2]。近年來研究指出[3],充足均衡的營養供給能夠有效改善早產兒的營養及行為發育狀況,還可提高免疫力。本研究探討在非營養性吮吸基礎上聯合給予口腔按摩對適于胎齡的早產兒經口喂養狀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早產兒病房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適于胎齡的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字表對其進行編號后根據編號尾數的奇偶性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納入標準:①適于胎齡兒的早產兒,且胎齡29~34周,出生體質量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非營養性吸吮干預。①常規護理:嚴密監測患兒心率、呼吸頻率變化,定時測量體溫、體質量等數據并做好記錄,若患兒出現心動過緩、呼吸困難等情況應立即停止干預,注意做好保暖,給予對癥支持護理;②非營養性吸吮干預:在喂養前30 min給患兒吸吮滅菌的安慰奶嘴,3次/d,3 min/次,直至管飼喂養完成。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口腔按摩干預。①口腔按摩概述:采用Fucile口腔運動干預方案給予口腔按摩干預,分為面頰C型伸展、口唇滾動、口唇卷曲、牙齦按摩、舌根伸展、舌體伸展、誘導吮吸、刺激吮吸等分別對臉頰、上下嘴唇、上下牙齦、舌尖、舌頭邊緣等部位給予刺激,按摩時間為3~5 min,依據患兒情況可在完成口腔按摩后將無菌安慰奶嘴放置于患兒口中,刺激自主做反復吸吮練習。②口腔按摩具體方法:將食指置于鼻翼根部采用C形向耳朵方向邊輕壓邊緩慢移動,注意保持弧形向下,每側面�a需要反復按摩4次;將食指放于患兒唇角并對其輕柔按壓,并以圓周運動形式向另一側唇角移動,循環往復4次;將食指置于下唇角并對其輕柔按壓,并進行圓周運動重復從下向上嘴角按壓;將手指置于上牙齦中央位置,均勻用力持續用力進行按壓,從牙齦后方緩慢移回至上牙齦中央,重復2次;下牙齦按壓方法同上;臉頰口腔內側按摩方法時首先將手指放于唇角內側的位置,然后采用C形手勢向臉頰外側緩慢移動按壓,再返回至唇角內側,每側均需反復按摩2次;將手指放在磨牙牙齦周圍的舌邊緣與下牙齦中間位置,對舌頭均勻、輕柔用力將其推向對側,將手指移回后對臉頰部進行按摩;中間舌尖位置按摩時應當注意需要對硬腭按壓持續3 s,反復按摩4次;待上述步驟完成后將食指放置于硬腭的中心位置,對其實施輕柔的刺激,然后將無菌安慰奶嘴置于患兒口中刺激吮吸。③口腔按摩干預時間及注意事項:應于經口喂養前15~30 min進行干預,每天按摩1次,每次按摩總時間為15 min,直至管飼喂養完成。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喂養進程,包括過渡時間與管飼時間;統計兩組喂養表現,包括開始經口喂養時喂養效率、開始經口喂養時攝入奶量比、完全經口喂養時喂養效率;比較兩組體質量增長情況:將完全經口喂養時體質量作為統計終點。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喂養進程相關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過渡時間和管飼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2)。>
2.2兩組喂養表現相關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開始經口喂養時喂養效率、開始經口喂養時攝入奶量比、完全經口喂養時喂養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2.3兩組體質量增長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完全經口時喂養時體質量[(2.23±0.32)kg]明顯高于對照組[(1.99±0.17)kg],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083,P=0.000)。
3討論
早產兒吸吮和吞咽功能均較差,甚至有部分患兒常伴有呼吸窘迫癥狀,此時經口喂養很有可能給其造成很大危險,影響生活質量。目前采用腸外營養支持或鼻飼喂養方法對早產兒實施干預,既能保證患兒機體能夠得到并攝入充足的營養物質,又能避免經口喂養對其造成的可能性損傷[4-5]。研究發現[6],多數早產兒往往需要時間方能完成從腸外營養向經口喂養的過渡,且開始和完全經口喂養完全具有不同的臨床意義。另一方面,盡管采用管飼喂養方法能夠在一段時間內代替經口喂養,但是長此以往也會對其口腔功能產生嚴重損傷,甚至有部分病例發生刺激超敏反應等不良情況,導致喂養時間不得不延遲[7-9],因此,在進行管飼喂養的同時,除做好基礎護理保證患兒正常攝入營養元素外,還應當同時給予口腔干預和刺激,方能恢復并維持患兒的正常口腔感覺運動功能,幫助其更好地向完全經口喂養過渡。
口腔運動干預在早產兒管飼喂養過程中運用主要通過對其上下唇、牙齦、口角、頰面部、舌尖以及舌頭中間等位置通過不同的按摩手法進行刺激,然后給予非營養性吮吸干預促進口腔感覺運動功能的恢復及保持[10-11]。通過口腔按摩手法對不同部位的組織和神經給予輕柔的刺激和干預能夠刺激患兒自主進行吮吸鍛煉,且通過采用無菌安慰奶嘴也能夠刺激患兒吮吸,兩者協同作用以便更好地完成管飼喂養向完全經口喂養的過渡[12-13]。相關研究指出[14],對早產兒管飼喂養過程中在非營養性吮吸干預基礎上聯合應用口腔按摩,患兒完全經口喂養時體質量增長、營養狀況以及行為發育情況均較單純非營養性吮吸干預顯著改善,且前者過渡時間及管飼時間均較后者顯著縮短,證實了非營養性吮吸干預聯合口腔按摩在早產兒從管飼喂養向完全經口喂養過渡過程中的顯著的推動和刺激作用。另有研究指出[15],對管飼喂養適于胎齡的早產兒在常規非營養性吮吸干預基礎上聯合給予口腔按摩,患兒開始經口喂養時喂養效率、開始經口喂養時攝入奶量比、完全經口喂養時喂養效率均較常規干預明顯改善,說明口腔按摩對于早產兒口腔感覺運動功能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喂養進程、喂養表現和體質量增長情況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與上述相關研究結果一致,提示在非營養性吸吮干預基礎上另實施口腔按摩能夠顯著改善管飼喂養早產兒喂養進程和喂養表現相關指標,且在促進體質量增長方面也存在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在早產兒管飼喂養過程中引入非營養性吸吮聯合口腔按摩干預能夠起到顯著積極作用,應用及臨床價值均較高。
[參考文獻]
[1]李玉堅,周應玲,丘小奎,等.口腔按摩與非營養性吸吮對早產兒經口喂養的促進作用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 11(1):1-3. [2]李江紅,李江平,鐘穎.母乳鼻飼對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的營養支持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5):52-53,56.
[3]陳喻萍,謝映梅,洪維,等.口腔運動干預對早產兒經口喂養表現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8):680-683.
[4]張芳.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早期干預的護理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22):118-119.
[5]Maron JL,Johnson KL,Dietz JA,et al.Neuropeptide Y2 receptor (NPY2R) expression in saliva predicts feeding immaturity in the premature neonate[J].PLoS One,2012,7(5):378-380.
[6]闕秋萍,吳蕓.口腔按摩改善早產兒經口喂養困難的效果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13,12(4):40-42.
[7]呂天嬋,張玉俠,胡曉靜,等.口腔刺激和非營養性吸吮對早產兒經口喂養表現的干預效果[J].護理學報,2014,21(1):54-58.
[8]湯曉麗,楊江蘭.經口喂養困難早產兒行口腔運動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4,21(13):42-46.
[9]陸美英,陳燕,洪愛蓮,等.口腔運動干預對早產兒經口喂養表現的臨床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4,13(7):629-632.
[10]柯燕娜,鄭銀梅,林明曉.早期口腔運動干預護理對早產兒經口喂養進程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學工程,2015,23(2):186-187.
[11]陳琳,何淑貞.口腔支持對經口奶瓶喂養早產兒心肺功能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9):1060-1064.
[12]李優聰,林曉華,李惠玲,等.早產兒口腔運動干預對經口喂養的效果分析[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5,34(6):606-608.
[13]李鳳妮,李小容,韋琴.口腔運動干預對早產兒經口喂養進程及行為狀態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6,14(9):885-887.
[14]梁惠冰,陳寶英,張慧玲,等.口腔按摩聯合非營養性吸吮在早產兒經口喂養中的促進作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31):4808-4810.
[15]王友瓊,梁桂炎,林咨君.口腔按摩與非營養性吸吮對早產兒經口喂養的促進作用分析[J].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5,13(2):55-56.
(收稿日期:2016-10-13 本文�輯:許俊琴)
百度搜索“看文倉”,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您的在線圖書館!2.5>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07/113200.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