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衣巷
唐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翻譯:
烏衣巷:金陵城內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與朱雀橋相近。三國時期吳國曾設軍營于此,為禁軍駐地。由于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
朱雀橋:六朝時金陵正南朱雀門外橫跨秦淮河的大橋,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
王謝:王導、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巨室。
朱雀橋邊長滿叢叢野草,點點野花。
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
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飛進了平常百姓人家。
賞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耳熟能詳,這句話表達了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之意。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經不是舊時的主人這一平常現象,使人們認識到富貴榮華難以常保,那些曾經煊赫一時的達官貴族,如過眼煙云,成為歷史的陳跡。
這首詩寓意蠻深刻的,聯想到人生在變,社會在變,我們能做的就是自身改變以及適應改變。
三尺巷
千里修書只為墻,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三尺巷又名六尺巷。 這個故事有眾多版本,其一是:
清代開國狀元傅以漸,在京城為秘書院大學士,家中因為宅基糾紛,修書一封,希望他能為家中撐腰。收到家人來書,遂修一紙家書:“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慚愧,主動讓出三尺,鄰居知道后,也深感慚愧,讓出三尺來,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展示這首詩想表達的是,多一份寬容,多一份讓解,與人與己都會更好。
臨安春雨初霽
宋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翻譯:
霽(jì):雨后或雪后轉晴。
世味:人世滋味;社會人情。
客:客居。
京華:京城之美稱。
明朝(zhāo):明日早晨。
矮紙:短紙、小紙。
草:指草書。
晴窗:明亮的窗戶。
細乳:徹茶時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這里用作代稱。是詩人對自己的謙稱。
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
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
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著品名茶。
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臟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賞析:
這是詩人陸游晚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開篇即以問句的形式表達世態炎涼的無奈和客籍京華的蹉跎。通過后面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本已厭倦官場卻又客籍京華的無奈之舉。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70203/97634.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