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摘要:隨著2009年的好萊塢大片《2012》的熱映,一時之間2012年的末日之說也愈炒愈熱,關于2012是否為世界末日之說,很多相關專家都用自己的理解和數據來闡明個人觀點,一時眾說紛紜,本文以《2012》中的積極的一面為視角,試圖通過電影中的一些有益的情節和畫面分析,來指引讀者以一顆平常心走出世界末日之假說,領悟影片中蘊藏的深厚的人文關懷。

  關鍵詞:2012;災難電影;世界末日;瑪雅預言;積極;平常心
  
  2009年熱映的一部災難電影《2012》不僅獲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更重要是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據說,隨著這部電影熱播,更多的末日言論也隨之而來。在這部影片中,講述公元2012年12月21日,在洛杉磯,大地崩裂成一條條深不見底的溝壑,巖漿涌上街道,摩天大樓像多米諾骨牌一般傾覆;在喜馬拉雅山,留守的僧人還沒來得及敲響第三聲警鐘,洪水就攀上了這座“世界屋脊”,將一切都卷走;在里約熱內盧,海嘯吞噬了這座擁有1500萬人口的城市,聳立在城市制高點的巨大耶穌雕像轟然倒塌……
  這一切,都是2009年好萊塢災難大片《2012》里的場景,它展示了地球被地震、海嘯摧毀的末日世界景象,吸引了全球無數狂熱的影迷。一些人信以為真,開始指責美國宇航局像電影里的白宮一樣隱瞞“地球即將毀滅”的事實,甚至還有人給宇航局天文學家寫信,表示要以自殺方式逃避世界末日。而這部電影是根據古瑪雅人的末日預言拍攝的,瑪雅文明曾預言: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臨以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遠不會到來……
  一、關于瑪雅預言
  瑪雅文明約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中美洲尤卡坦半島,公元7~8世紀發展到了極盛期,但不久就迅速走向衰落。到公元9世紀,整個瑪雅民族突然離開了辛苦建筑的城池,舍棄了富麗堂皇的廟宇、莊嚴巍峨的金字塔、整齊排列雕像的廣場,任由這些地方被枯草、蔓藤侵入,變成了一片廢園殘景。瑪雅文明就這么突然消失了,留給后人一連串解不開的謎團。在諸多謎團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這個關于2012年世界末日的預言。瑪雅人真的能夠預言未來嗎?
  事實上,許多人明明知道這只是一種迷信和騙局,但還是在心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疑慮,主要原因在于人們對未知災難的恐懼。美國航宇局天體生物學研究所也曾收到過許多民眾關于此事的質疑信件或網上留言。近日,該研究所資深科學家大衛•莫里森等人針對神秘的瑪雅預言一一進行了科學解讀,批駁了某些荒誕的言論,制出那些都是小說般的斷言,沒有任何可信的證據表明,非比尋常的事件將于2012年12月發生。
  二、瑪雅語言的“世界末日”是一種被誤解的說法
  科學家們首先利用瑪雅歷法來揭穿所謂的“世界末日”預言。事實上,瑪雅歷法并沒有結束于2012年,因此瑪雅人自己也沒有把這一年當作是世界末日。不過,2012年12月21日(冬至)肯定是瑪雅人一個重要的日子。美國科爾蓋特大學考古天文學家安東尼•阿維尼是一名瑪雅文化研究專家。阿維尼表示:“在瑪雅歷法中,1872000天算是一個輪回,即5125.37年。”
  瑪雅人對時間的計算比其他許多文化都要細致。阿維尼介紹說,瑪雅人曾經發明了所謂的“長歷法”,這種歷法把最初的時間一直追溯到瑪雅文化的起源,即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根據“長歷法”,到2012年冬至時,就意味著當前時代的時間結束,即完成了5125.37年的一個輪回。長歷法于是重新開始從“零天”計算,又開始一個新的輪回。阿維尼認為,“這僅僅是一個重新計時的思想,與我們每年元旦或周一早上重新開始一年或一周生活完全一樣。”
  在阿維尼看來,瑪雅預言中關于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說法是一種誤解。那一天是瑪雅歷法中重新計時的“零天”,表示一個輪回結束,一個新的時代開始,而并非指世界末日。
  三、《2010》中那些讓我們感動的情與義
  尤里,這個渾身充滿銅臭氣的俄羅斯商人,粗魯無修養,自私冷酷絕情,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舍生把孩子送上方舟的那一瞬間,還是讓我們感動落淚。
  飛行員薩沙,在飛機迫降的最后時刻,他拒絕了別人要他一起撤離的勸告:
  ――我必須等飛機上所有的人都下了飛機再走!
  ――那你呢?
  ――我沒事!
  他幾乎是吼著說出了最后這句話,他也果真做到了。當所有人都撤離飛機后,他駕駛著的飛機,沒能停住,滑下了懸崖。那一刻,引多少人唏噓。
  尤其是男主角杰克,當他預感到災難要來臨,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妻兒,即使那只是他的前妻,甚至對于前妻現在的丈夫,他都可以奮不顧身施以援手。他甚至可以為了搭救整個方舟里的人,而差點兒搭上自己的性命。人性確有不少丑陋之處,但是當大災難到來時,人性中的光輝點會顯現,會將人類緊緊團結在一起。
  透過影片,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人類在災難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堅強意志,這是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正因為人類有情,人類有義,所以當災難來臨,我們用情與義、用人類的大智慧可以應對,所以人類不會重蹈恐龍滅絕的覆轍。
  四、《2012》中的濃濃的人文關懷大大沖淡了影片的“災難味”
  《2012》一片中的四個電話是影片中最感人的細節,它們表現了一個家庭兩代人在災難來臨前的帶有最真摯感情告別。家是每個人心靈的港灣,是我們永遠放不下的牽掛,對“家”這一觀念的強調,尊重了我們每個人內心最基本的需要。影片從感性與理智間的選擇到“家”這一概念的重塑和強調,表明了人類在面對無可抗拒的死亡時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在危難時刻,可以無私奉獻,這是人文關懷的體現。在災難摧毀世間的一切,宗教神學也無法提供庇護時,人類所具有的人性成為了最大的依靠和希望。
  透過影片,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人類在災難面前所表現的堅強。“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這一生所面臨的挫折與苦難更是數不勝數,但也正是因為它們,才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強大,我們國家也越來越富強,這也就是溫總理“多難興邦”的內涵。人生永遠無法完美,但可以圓滿,我們始終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直視災難,坦然面對挫折的心態,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作為當代人,我們有諸多資本:年輕、活力、激情、富于創造力和想法等優越條件,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坎坷,正因為有了它們,才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kanwencang.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216/102694.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