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周恩來在北京為粟裕等頒發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的命令狀,圖握手者為粟裕大將,右邊為黃克誠大將
粟裕是侗族人,出生于湖南會同,是中國著名的解放軍主要領導人,同時也是著名的軍事家。在1927年的時候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時參加了南昌起義和五次反圍剿戰爭,在1941年時他擔任了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和第六師師長。在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中,他為中共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黃克誠和粟裕一樣都是中國著名的戰爭英雄,他們同是革命戰友。但有相關記載稱粟裕和黃克誠不和而且積怨頗深。
據記載黃克誠和粟裕的恩怨主要來自于彭德懷,據說彭德懷一生的好友并不多主要有朱德,左權和黃克誠三個人,這幾個人都性格率真、坦直。粟裕也是因為個性率真的人,但由于幾人并沒有軍事上的合作所以私交并不深。但后來由于中共建國之后粟裕擔任國防部副部長,而彭德懷擔任正部長,二人都有心為國防建設做出一定的努力,但由于兩個人都是個性極強的人,所以在合作上難免有一些摩擦和誤會,這些摩擦和誤會日漸積累就將二人的關系拉的越來越遠。由于彭德懷和粟裕性格都比較倔強,加上這兩個人的生活作風都比較簡樸做事不講求變通,所以這兩個人都不會做出妥協。從而導致兩人之間矛盾眾多。
1958年批判粟裕時,很多人認為粟裕是毛澤東的愛將,不敢批,只是提了一些意見。黃克誠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說溫度不夠。陳毅聽后,180度大轉彎,開始批粟。批判粟裕最激烈的是陳毅、彭德懷、聶榮臻、鄧小平、黃克誠5個人,原三野的將軍們盡管后來表白和替粟裕喊冤,當時幾乎沒有一個站出來替他說話,反而跟風批判。而他的嫡系葉飛、王必成、陶勇位卑言輕,則是一種模棱兩可的態度。據說保粟裕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林彪,一個是肖勁光。雖然有政治環境和自保的因素,但在1958年還沒有形成一言堂,言論尤其是會議發言相對寬松。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粟裕在人緣上并不太好,也沒有與粟裕一起陪綁的。
其實黃克誠與粟裕的恩怨,主要是由于黃克誠比較偏近和相信彭德懷,但彭德懷和粟裕有政見沖突,正是這一原因導致了黃克誠與粟裕之間的矛盾。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