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有一位上將,也曾當過政治局委員,而且時間比這十人都要早得多,甚至比九個元帥還早,他就是周純全上將,他是在1935年長征途中成為政治局委員的。那時在紅軍的職業軍人中,只有朱總司令一個人是政治局委員,連彭德懷都還不是。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資料把周純全視作紅四方面軍中僅次于張、陳、徐的第四號人物,其實這話還不夠準確。大概是看到徐身為總指揮,后來又貴為元帥,所以才做此判斷。其實周才是第三號人物。周純全這位淳樸的工農干部,對“中國的列寧”——張國燾這位大名鼎鼎的中央領導人深為敬佩,服從到了盲從的地步。張因此讓他擔任分局常委和政治保衛局局長。周純全忠實執行張國燾的肅反政策,帶著保衛局的人到處抓人,處決了成千上萬的軍官和士兵、黨員干部、知識分子,凡是張國燾和保衛局看不順眼的都在可殺之列,連徐向前的夫人也未能幸免,結果軍內人人自危。當然,這筆帳后來都算到張國燾和陳昌浩的頭上了。可以說周純全是張的鐵臂兼鐵桿,張對這位埋頭苦干替自己清除異己的聽話干部自然絕對信任,也就一再委以重任。

    陳昌浩、周純全是在1935年8月4日到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增補為政治局委員的。 

  自從紅一、四方面軍會師以來,張國燾等人三次高升:

    一、6月26日到28日兩河口會議召開后,張國燾增補為軍委副主席,陳昌浩、徐向前增補為軍委委員;

    二、7月18日,蘆花會議之前,張國燾取代成為紅軍總政委和軍委總負責人,21日到22日蘆花會議上,中央軍委決定組織前敵總指揮部,以四方面軍總指揮部兼前敵總指揮部,徐向前兼前敵總指揮,陳昌浩兼政委,葉劍英任參謀長,副參謀長李特,政治部主任陳昌浩(兼),副主任傅鐘;

    三、8月4日到6日沙窩會議上,張國燾企圖增補九人進入政治局以達到控制中央政治局的目的沒有成功,如果增補九人進入政治局,加上張國燾,那張國燾就有10票,而中央政治局從瑞金長征出發時留下項英之后十人隨軍遠征,過瀘定橋后陳云奉命出川去蘇聯,政治局在紅一方面軍里還有九人。張國燾計劃是增補紅四方面軍九人進入政治局,加上自己,就能夠以10:9多數的優勢操縱政治局表決,從而實際控制政治局。為了團結紅四方面軍,中央書記處決定增補陳昌浩、周純全為政治局委員,徐向前為中央委員,李先念、何畏、傅鐘為中央候補委員,同時,軍委總政治部改組,新的軍委總政治部主任為陳昌浩,副主任為周純全和李富春。 

    張聞天代表中央提出一個經過預先磋商的名單:增補陳昌浩、周純全、徐向前為中央委員,何畏、李先念、傅鐘為候補中央委員。增補陳昌浩為政治局委員、周純全為政治局候補委員。這份名單有幾個講究:陳、周、徐是張的手下三劍客,要增加中委則他們是第一梯隊候選人;這樣,既給了張國燾一點面子,又是他在政治局構不成多數。

  8月8日,朱德、張國燾、劉伯承、周純全等帶領紅軍總部(軍委的一、二、三、四局絕大部分劃撥總部,紅四方面軍部分干部補充進辦事機構。這樣,軍委就是一個空架子了。)開赴左路軍,中央機關和右路軍一起行動,但沒有明文規定中央政治局直接指揮右路軍。

    陳昌浩參加過中央政治局會議嗎?

    答案是:參加過。

    其一,為了進一步統一戰略思想,1935年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毛兒蓋舉行會議,著重討論紅軍主力的發展方向問題。到會的有:張聞天、毛澤東、博古、王稼祥、陳昌浩、凱豐、鄧發、徐向前、李富春、聶榮臻、林彪、李先念十二人。朱德和張國燾因在前方指揮左路軍攻阿壩,未能參加會議。周恩來因重病也未到會。劉少奇沒有到會。

    其二,張國燾率左路軍到達阿壩后,違抗中央命令,拒不與右路軍會合,并要挾右路軍和黨中央南下,甚至企圖危害黨中央。針對這種情況,中共中央于1935年9月2日至9日在班佑寺內連續召開政治局會議。29日在巴西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著重研究教育與宣傳問題,張聞天、博古、毛澤東、王稼祥、李維漢、凱豐等出席會議。中央政治局于24日將毛兒蓋會議決定電告張國燾。中央政治局于9月2日在巴西召開會議。會議討論一方面軍工作方針問題。出席會議的有:張聞天、博古、毛澤東、王稼祥、凱豐、陳昌浩、劉少奇、鄧發八人和彭德懷、楊尚昆、李富春、徐向前、傅鐘、李卓然等。周恩來因病未參加會議。劉少奇沒有到會。這次會議,陳昌浩當然是以沙窩會議增補的政治局委員資格參加會議的。


    到9月9日晚,由于分歧已經白熱化,毛澤東等人率領中央機關和3軍團連夜北上俄界而去,從此,分道揚鑣。

  周純全1936年11月底到底陜北,自知問題嚴重,趕快向周恩來提出辭去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但是沒有提起政治局委員,足以證明在此前已經不再是政治局委員,因為副主任當然比不上政治局委員的;

    1937年8月,洛川會議召開,已經點名的政治局參會人員十人,含1936年1月17日補選的彭德懷,但是不包含周純全和1936年1月17日補選的張浩,至于陳昌浩此時不在延安當然不可能參會,意味著在1月17日會議之后、洛川會議之前的某一次會議,應該已經對這四個長征時期補選的政治局成員做出了確認還是不確認的決定,否則張浩在洛川會議只是列席的十二人之一而不再提及政治局委員的事情就無法解釋。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70315/123319.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