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得到與失去,只有時間才能證明;成功與失敗,唯有歷史可以仲裁 。

前序: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簡而言之,那時跟現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詞的最高級來形容它.說它好,是最高級的;說它不好,也是最高級的.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 狄更斯《雙城記》

                                                                                                      正文

我的大學將如何度過?

    雖然感覺高考失利啦, 來到了西安某高校(一所一直被外界認為是民辦三本的211高校, 哈哈!)。 但是我們學校的軟件專業一點也不強(確切的說,是很弱)。但是既然來啦, 就應該學習更多的東西, 才能對的起自己。其實限制一個人發展的主要原因就是這個人自身。 不要抱怨學校,室友, 同學, 設施, 氛圍。 這些外部因素重要嗎? 當然重要, 然而, 一切的外因都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 一般來說, 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其實真正想學習只需要以下東西: 一臺電腦(有wifi), 幾本書(一大摞書 to be exact !)。 

現在我才大一(時間過的真快, 大一都快過完啦!仰天長嘆--“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我在裝逼, 不用理我))。 課程也不多, 水課也不少, 百無聊賴之下, 一個偶然的機會, 開始跟著學長搞ACM玩。  開始并不太用功,現在也感覺并未盡力, 但是好像又一直想盡力去做, 又好像我現在就在用心去做, 又好像我現在什么都沒做, 只是在寫博客。是不是有點繞? 有點感覺我很無聊?這就對啦! 生活中就是有好多事就是這樣的, 讓人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困惑。--扯遠啦,不好意思, 我又習慣性裝逼啦!

    話說我開始搞ACM啦。 但是且不說, ACM在西北地區是如何的落后, 也不用說沒進大學前, 我從未聽說過ACM(我家住河南小農村。老實告訴你, 我沒有偷過井蓋!), 但就說說我們學校對ACM的支持就令人汗顏, 竟是有幾位NB的學長在帶著大家在堅持玩算法(當然 有且只有一位老師在參與)。 在我看來, 我們的ACM 不單單想是為了競賽拿獎牌, 更多性質的相是一個俱樂部。 大家在這里討論計算機, 當然主要是算法, 其樂融融。當然如果僥幸能拿獎牌, 謝天謝地, 再好不過啦!(不知學長看見了會不會傷心, 更重要的是會不會罵我! 好怕怕!)。

       在我看來, ACM對于學長們來說更像是一場創業, 他們首次在我校創立了ACM社團,然后教我們入門, 從編程語言教起!(完全是無私貢獻啊!, 好感動!!)。在ACM中我感覺的確能學到好多的東西。感覺生活一下子充實了(同時感到,自己的智商被深深的碾壓啦!)。 雖然痛, 但仍快樂著。 那些經典算法, 集中了太多人的智慧, 感覺的巧妙的不能再巧妙啦! 然而更加巧妙地算法又不斷的闖進我的視野, 更多的領域吸引著我去探索, 有些這淺嘗輒止, 有些卻越來越想深入了解, 然而老是感覺自己的智商太低, 情商不足, 不能很快的學到很多東西, 不能對看過的東西過目不忘, 不能立即看懂較復雜一點的知識。 只是越來感覺自己越渺小, 越來越感覺自己真的太弱, 需要學的東西太多啦! 。 ----無形之中, 又感覺自己在裝逼啦! 嘿嘿!

    我計劃在大一大二期間, 好好的玩一下算法, 算法真是妙不可言, 他們多是一些人(那些老頭, 像費馬, 歐拉等)的一些巧妙地發現(他們發現的那些定理), 的一些巧妙地應用,。 他們的一些理論, 像費馬小定理, 歐拉函數, 卡賓素數篩選, 歐幾里得算法, 中國剩余定理, 竟然用到編程之中, 用的那么方便, 那么貼切, 那么完美, 還有, 各種各樣的優化。 有些看似簡單的東西, 卻被用的精湛到了極致, 而且又有更極致的用法緊接著出現,近20年來, 算法發展飛快。極致碾壓著極致, 完美超越著完美, 實在是太妙不可言啦!!! 所以雖然我智商很一般, 但仍想學算法。況且, 我隱隱的感覺到, 算法不僅僅是一種種方法, 更是一種種的思維。 方法可以讓你解決小問題, 思維卻可以讓你應付大事件。--好像我又開始裝逼啦!

    等到大三大四時, 我的算法內功就應該略略有點火候啦, 到那時, 再深入比更廣泛的學習一下,軟件項目的開發, 調試, 運行, 維護等, 到那時,就可以, 初入江湖啦! 實踐一下, 實現自己IT dream 走自己的 編程之路----     ^-^  哈哈!

    我為什么寫博客

  一方面是, 我把博客當作自己的筆記, 能把自己學過的(自認為經典的)東西, 保留下啦, 記錄下來, 整理下來, 便于復習。 同時也可以和其他的“童稚”分享資料。不僅如此, 在寫博客的過程中, 你會驚奇的發現自己對自己所寫的東西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其實寫博客的過程, 就是一個總結匯總的過程,而在總結的同時你需要對自己所學的內容的再思索。從而把瑣碎的知識片段“粘貼”成篇。 而這些知識本身也就在自己的頭腦中連貫了起來。 計算機知識何其多也! 各類書籍汗牛充棟, 各類資料浩如煙海。 所以把各類知識都記憶起來是不可能的, 至少對草灘小恪來說是不可能的。 而寫博客的一大優點就是抵抗自己的遺忘。當然這里的抵抗自己的遺忘不是不遺忘的意思。而是對于自己理解的總結的知識,自己的大腦里會一直保存著這些知識的“大局”。 當需要用時和需要復習時就可以直接看自己的博客,進行對這部分知識直接重溫, 而且由于自己此時有了更多的經歷和知識,所以重溫這些知識時會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感悟。 同時博客也記錄了自己的靈感和思考, 自己的成長歷程。 而自己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時, 就更能盡量正確的做出影符合自己發展的決策。

   另一方面, 有好多的優秀的大牛都在寫博客。 我能隨時瀏覽他們的博客,從他們的博客里吸取營養。跟隨他們的腳步, 利用網絡查找相關的資料, 同時自己閱讀書籍。 然后經過自己的“自然沉淀” , 進行知識的總結。 其中 本人覺得自己閱讀書籍至關重要。 因為網上的資料大多是碎片化的, 會把人弄得一知半解, 有時感覺自己懂啦, 其實自己并不懂。 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 很容易把自己的知識體系建的很浮夸。 這種不牢固的知識體系, 會給人帶來種種的困惑和誤導 。 另外, 這樣提示我們不要為單純寫博客而寫博客。

  寫博客還有另一個很明顯的好處, 人都是有社會屬性的。 寫博客能提高自己的存在感, 同時會感到, 哦!原來這么多人和我一樣在寫博客(在學習)。 或者看到大牛的博客,會發現,臥槽!我竟然和他們差了這么遠!!。 從而產生鞭策自己的力量,使自己更有激情的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從而避免“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悲劇! 。 可以避免自己過度的放縱自己, 這一點對自制力稍弱的人, 和所處學習氛圍較差的人尤為重要!。 不知不覺扯了這么多 , 也不知有沒有卵用!   

  歡迎提出反對觀點, 和批判性建議, Orz  , 掩面火速逃走!!!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