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中,有一個比掌握知識更重要的能力

來源: i黑馬  發布時間: 2018-09-08 16:28  閱讀: 35767 次  推薦: 248   原文鏈接   [收藏]  

  我究竟該學什么?

  我一朋友的公司,專門給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有一天,他和我聊道, 現在創業者有一個普遍困擾,那就是不知道該學什么好。 

  我說:為什么? 

  他說:你想啊,創業者累成狗,本來時間就很少,結果創業方法今天出一個還沒弄明白,明天就又出來一個——根本學不過來啊! 

  我一聽,嘿嘿樂了。我說,你以為只有創業者累成狗,沒時間學那么多東西啊, 我們都一樣! 

  你看看,今天,不僅新知識產生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且知識發布的形式和渠道也越來越多,什么音頻說書,視頻講課,在線培訓等都在快速增加。這一點, 看“知識付費”行業這兩年的快速興起就是一個例證。 

  據《2018年中國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49億元,同比增長近3倍,預計2020年將達到235億元。 

  你看,這個行業消費規模的快速攀升背后,就說明有越來越多人渴望更快更多地獲取知識,哪怕讓他多花一些錢也可以。 

  員工在想,現在的新知識層出不窮,我不學會落后啊,我學點啥啊? 

  老板在想,現在的新打法頻繁迭出,我們公司可能什么都沒做錯,莫名奇妙就被降維攻擊了,得學點啥啊?! 

  家長在想,這么多育兒方法我一個都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怎辦?我學點啥啊?!! 

  …… 

  所有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結于一個問題: 

  知識太多,學不過來,反而不知道該學點啥了,怎么辦啊? 

  嗯······要不,就······焦慮吧? 

  學習的第一推動力 

  有那么多知識需要學,可自己卻無從下手,焦慮一下也是應該。 

  況且,現在流行一個說法:人,生而懶惰,學習,天然辛苦。因此: 學習,是一件反人性的事。 

  哈哈,你看, 如果我們老想著要做一件反人性的事情,不焦慮才怪呢。 

  不過,要這么說,那些愛學習的人,豈不是快要沒人性了——壓力山大啊…… 

  扯遠了,讓我們回到主題里,我們剛才提到: 

  (1)我們覺得自己要學的知識太多,不知到底應該從何入手? 

  (2)而學知識又是一個很辛苦的事情,要憑借毅力才能堅持,所以這是逆人性的過程。 

  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克服自己的懶惰,憑借堅強的毅力,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對不對? 

  我覺得這個結論,貌似正確,實際并不完全。。。甚至可能會讓人誤入歧途。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學習根本不是一個逆人性、需要堅強毅力的過程。恰恰相反, 學習是最容易產生愉悅心流的事情,學習就是人之天性。 

  甚至學習不僅是人的天性,也是人類近親猴子的天性。有研究發現,猴子在沒有任何外部獎懲的機制下,自己就會投入精力研究如何打開籠子里的一把鎖。 

  而作為人類,正是由于有探索奧秘、發現新知識的天性,才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積累創造了今天的豐富知識。 

  事實上,世界上本沒有知識,人探索的多了,才產生了知識。 

  可是,為什么我們現在一提到學習,就覺得是一個很辛苦、逆人性的事情呢? 

  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總覺得學習最重要的能力是掌握知識,因此要頭懸梁,錐刺股。 

  然而對于真正會學習的人而言,其實他們并不是簡單地靠著毅力來學知識——相反他們有一個隱形的關鍵能力,這個能力往往把“會學習的人”和“想學習的人”區分了出來。 

  這就是: 提出問題的能力。 

  記住: 真正要學習往往不是如何記住知識, 而是如何提出問題。 

  學習真正的動力不是來自記住知識,而是發現未知,探索好奇,研究問題,克服困難。 

  我們在解答疑惑的過程中,會聚精會神,會充滿斗志,會沉浸其中。我們在記憶概念答案的時候,卻抓耳撓腮。 

  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當你專注于研究探索你好奇事情時,你真的會沉溺于學習無法自拔,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而讓你死記硬背的時候,你一定更多地是充滿絕望。 

  所以,如果我們只能提升一個學習能力的話,那就聚焦在如何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因為, 提出你感興趣的問題,將是你開展學習的第一推動力 ,剩下的學習過程,都可以因此自然發生。 

  所以,當我們遇到很多知識,不知道該學哪個的時候,我的答案總是: 如果你不知道你該學什么,就去學你最好奇的。 

  提問能力是一系列的能力集合 

  知道、記住“學習的起點是問題”很簡單,可是,要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卻并不容易。 

  因為,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改變的并不僅僅是理念,而是整個學習流程體系——從學習方法、輔助工具到習慣培養的一系列內容。 

  比如,說是學習的起點是問題。可是,你一具體操作起來,就會發現: 

  我過去沒有提問這個習慣,不知道該問什么問題啊? 

  或者我每天工作很忙,沒時間想問題啊? 

  又或者,如果我想出很多問題,可是還是回答不了啊…… 

  類似的一系列問題,都是我們要去面對和解決的。然而,很少有一本書或文章,幫我們回答這些問題。 

  我自己在踐行中發現, 任何一個習慣和能力的培養,真正的阻礙往往在執行的細節里 ,正是這些具體的操作障礙,影響了很多人學習能力的提高。 

  因此,接下來我稍微多說幾句細節的方法,希望對你實際訓練能力時會有幫助。 

  書歸正傳,在實踐中,我把培養提問的習慣,分成兩個環節: 

  (1)提出問題; 

  (2)處理問題。 

  我們這篇文章,主要討論提問能力,就讓我們聚焦在第一個問題吧。 

  說到提問題能力,我發現有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人們一旦開始訓練自己提問能力的時候,就發現自己——提不出問題。尤其是當你提問提過3天之后,似乎所有問題都被我們問完了,剩下的事情似乎都沒毛病啊~Everything is ok(一切都沒問題),你讓我提什么? 

  有一次,我們團隊開月度反思會,輪到一個剛入職的新同事發言時,他說:我找不到要反思的內容,感覺就是正常工作,沒覺得有什么問題。 

  當時我就一巴掌抽到自己臉上——好在是在我腦海里抽的…… 

  我怎么忘了提醒, 提問不是遇到問題才進行的——相反,極端點講,你得有種“雞蛋里挑骨頭”的精神。 

  我們覺得自己沒問題,就等于我們真的沒問題嗎? 當然不是。 不是沒有問題,是我們沒有發現問題的能力。 

  我當時問這個同事:你今天的工作,如果換一個你認識的最優秀的人來做,他會和你的做法一樣嗎? 

  同事立刻明白了,對自己“正常”的一天,可能對別人就是“不正常”的一天,只是自己沒有發現而已。 

  我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 提問這件事情,沒我們想的那么簡單,是需要用心挖掘的。 

  既然提問的內容很重要,那我們怎樣才能找到比較好的提問角度呢? 

  我有一個小技巧可以和你分享: 當你感到自己“動了感情”的時候,就可以動手動腳動腦提問了。 

  這里說的動感情,不是說你上大街看到美女或帥哥,就上去動手動腳,向人家提問:請問,這塊磚頭是你掉的嗎? 

  雖然那也是動感情,也是提問。。。但是,那個跑題了! 

  我們這里指的動感情是—— 

  看電影的時候,可以問:為什么這個橋段會讓我感動?發生了什么? 

  看到喜歡的電子產品時會問:為什么這個產品讓我這么喜歡,是什么讓它與眾不同? 

  看小說入迷到忘卻時間會問:為什么我不由自主地沉溺到這段劇情了? 

  點完付款按鈕之后,會問:我為什么又剁手了,怎么會這樣?我是誰?我在哪里?要到哪里去…… 

  哈哈~ 

  事實上,所有讓你“感興趣”、想要弄明白的事情,你都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這首歌這么好聽?為什么金融業的人收入那么高?為什么老板最近看我的眼神不對了…… 

  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提醒自己,要有意識地追問原因。 

  因此,每當我意識到自己被一件事物擊中了某種感情的時候,我就會拿出手機,記錄下我的感受和問題。 

  這些積累的問題,都是激發我學習新領域的星光火把——往往我會因為對一個問題的好奇探索,最后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學習。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因為想了解如何能讓員工學習能力提升,結果后來反而在學習和知識管理領域做了大量的研究,結果你才能看到《好好學習》和今天的文章,哈哈~ 

  當然,除了隨時隨地對感興趣、好奇的事情提問之外,我還會在每日晨修之時列一個問題: “昨天發生的事情里,我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呢?” 

  我把記錄晨修日記的過程,當作訓練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思考訓練,這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不過,這個方法只是輔助,目的是有一個固定時間提問的儀式感,提醒自己更好地堅持下次。 

  好了,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 

  1、一個重要的學習理念:學習的起點是問題,而不是知識。 

  2、提出感興趣的問題,看似簡單,可是能持續做到并不容易,是一系列能力的綜合體現。 

  3、有一個技巧可以幫助訓練提問能力:在自己動感情的時候,趕緊動手動腳,追問問題。 

  當然,無論我們文章中介紹了什么方法,都需要踐行。正所謂,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248
5
 
標簽:學習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