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廣東省溪頭村為例,就開放式的古村落保護和旅游開發策略進行探索和總結。
關鍵詞:傳統村落;建筑保護;自發改造;旅游開發
1村落概況
溪頭村距廣州市區約100km,毗鄰從化流溪河景區、碧水灣溫泉等大型景區,村落依山傍水,當地村民長期從事果樹種植、竹材工藝品加工等傳統產業。
2“集中與分散”模式的景觀結構
古村落由于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在景觀結構上呈現不同的方式,溪頭村坐落在自然森林與湖泊生態系統之中,擁有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塊。在用地上更加強調集中使用土地,保持大型自然植被斑塊的完整性。村落中以溪頭石巷牌坊為中心的人工區域集中分布著各類用途的建筑,用地緊密,小面積的自然植被斑塊較少,而緊密的居住區之外的農田和森林則非常完整,由鄉間小徑與中央區域連接。其景觀結構可歸納為集中與分散模式。
3傳統建筑的保護與開發策略
3.1傳統建筑的形式
溪頭村最古老的建筑存在著幾種主要建筑材料的復合使用。
從靠近地面的擋土墻到承重墻下部的大部分墻體通常是由大塊天然石塊堆砌而成,靠近門窗洞口邊緣的墻體中,建造者在石塊縫隙中見縫插針地插入了一些邊緣規整的紅磚、以保證門、窗間墻能夠與木窗、木門嚴密契合。承重墻的上部靠近屋頂的部位通常使用一種黃色粘土砌塊,其目的是增加透氣性和減輕重量。
3.2對傳統建筑的改造與更新
在溪頭村,傳統村居和新式建筑之間的劇烈碰撞非常鮮明。無論是建筑材料還是在建筑的形式上,都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新舊結合產生的結晶,村落中不供人居住的建筑,如雞舍、農具舍等仍然沿用上文中古老的建造方法,但是村民頻繁使用的房屋中則出現了結構和材料上的轉變,新建住宅房屋中紅磚的比重有所增加,有不少房屋的墻角、門窗間墻的兩側都用紅磚砌成方柱,有些房屋的加蓋部分直接用紅磚砌筑整面墻,與原來的石墻合為一體。靠近村中心集市的一些房屋也運用青磚建造重要結構部件。越靠近集市,同一幢房屋上,運用地建筑材料和表達的形式就越是豐富多樣,有些街邊的商鋪甚至加蓋了類此廣州城市傳統商業街中的騎樓的構件,通過用磚砌方柱,結合挑梁和挑椽來加寬挑檐,起到防雨水的作用。有些房屋開始用鵝卵石貼出勒腳,或者用純白的抹灰墻面代替石墻。利用全新的建筑材料、結構方式造成的房屋似乎更適合快速發展的旅游經濟,開發鄉村旅游的古村落中存在各種需求交織碰撞的過程:一部分游客對于古老民居、歷史風情的需求;另一部分游客對于舒適現代的居住環境的需求,當地居民對于更好的生產、生活條件的需求,地方政府對于樹立當地民俗文化特色的需求,如果能夠平衡各種需求,那么反映出的不同建筑共存的狀態便是合理。
4鄉村旅游的經營模式
廣州周邊的古村落的旅游經營的模式與村落自然景觀結構有關,溪頭村的旅游規劃分為2部分,中央的建筑區域提供娛樂、購物、品味民居風情等活動,廣闊的自然區域為游人提供暢游山林的空間,該區域不會受到人工建筑、道路過多的干擾。當地統一的旅游規劃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主要是通過對公廁、路標、道路等基礎設施的統一建設,達到一定程度的統一,而村落旅游的經營主體處于自發的競爭狀態。景區不對游客收取門票,主要的營業單位個體經營。根據調查,古村落中個體經營的產品可分為以下幾類:①經營農家樂――提供食宿;②售賣當地特產食品;③鄉村文體活動;④鄉村制作。
上述的旅游產品都屬于有形的產品,但古村落之所以成為游人紛至沓來的景點,離不開對自然風景、民俗文化、鄉村建筑景觀風貌的依托,只有一個古村落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資源,并且給予保護,才具有旅游開發的價值,上述那些有形的產品具有源源不斷的銷路,當地的居民才能因為旅游開發而獲得更大的利益。
5結語
在溪頭村,政府統一規劃的力量主要體現在政策導向和基礎設施建設上,對古村落本身形態的干預較少,既沒有強制性的拆遷,也沒有規定新建的房屋的式樣,能看到的是古村落自發生長的姿態。這種統一規劃、自發改造的古村落旅游模式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61027/13208.html
文章列表
BloggerAds
- Jan 01 Mon 2018 02:03
古村落保護 開放式的古村落保護和旅游開發策略探索
文章出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