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類繼承父類,會擁有父類中所規范的所有成員,但是只能是使用其中的公共成員
2.實現了繼承,可以做到代碼的冗余,做到代碼的重用
3.實現了繼承,可以方便代碼的擴展與修改
4,當子類擁有與父類相同簽名(聲明與定義)的成員時,子類的成員就會將父類的同名成員隱藏(不是覆蓋,還是可以調用父類的成員的,通過base關鍵字)
5.當父類對象可以實現的功能,理論上子類對象也能夠全部實現,當子類對象不能使用到父類對象的私有成員時,不要忘記了,父類對象也不能使用。(一個類是給其他類來使用的)
6.里氏原則:當需要父類的時候,使用子類進行替換,程序的行為沒有任何變化。
7.父類只能創建各個子類共有的成員,如果是子類特有的成員只能在子類中聲明。
繼承的前提:
1.一個類,要是父類,那么它,必須擁有子類的共同成員
實現繼承的條件
1.子類是父類,例如,學生類,也是人類。
2.子類必須能夠實現父類所規范的所有成員
繼承的三大特性:
1.單根性:任何一個類只能繼承自另外一個類,(只有一個親爹)
2.傳遞性:一個類是子類的同時,也可以是另外一個類的父類
3.單向性:不允許循環依賴。
父類到底可以不可以轉化為子類:
1如果父類對現象中,存放的是子類對象,那么當然可以
2.如果本質上是一個父類對象,那么不可能轉換為子類。
為什么需要繼承:
1.多個類中有相同的代碼成員,使用一個類做提取,實現共用。
使用繼承實現多態的局限性:
1.只能繼承單個類
2.更多的是呈現出族群的概念,也就意味著不用的子類,需要同一樣事物,子類一般情況下,能夠找到共有的屬性
使用繼承實現多態:
1.必須是同一族群,
2.有共同的屬性和行為。
使用接口實現多態:
1.只要求有共同的行為,而不要求有共同的屬性,
2,說明可以是不同族群的多態。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