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文 | 老貓


我哥們兒的哥們兒,原來在東三環邊上一個著名的購物中心有柜臺,賣名牌手表的。有一次我幫了他一點小忙,說要請我吃飯,結果飯還沒請,表賣不下去了。


他發現,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柜臺前,找塊表,試著戴戴,嗯,還不錯,說聲謝謝,就走了。開始他還奇怪,后來問了才明白,人家是海淘時候,在網上已經看中了,到他這里來,就是瞧瞧實際效果,效果好,依舊回去網購。網購便宜得多。


新聞圖片:門可羅雀的中關村某電子市場


他生氣地說,這叫什么新經濟呀,一批人有工作了,另一批人沒工作了,左口袋擱右口袋里,什么玩意兒。

他不干了,退了柜臺,回通州家里養狗去了。他和家人在街頭撿流浪狗,回去防疫打針,梳洗,好吃好喝,幾個月后小狗出落得挺拔漂亮,有人來,買回去當寵物,靠這個當營生。

換了飯碗的不只他一個人。12月19日,三里屯華堂百貨就要關張了;此前一個多月,十里堡華堂率先歇菜,據說要改成寫字樓;再早些時候,右安門華堂百貨已經沒了。經營好不好是一回事,網購沖擊算是個重要原因。實體百貨行業的冬天,和雙11、雙12的火爆形成鮮明對比。

其實,銀行、超市也不行了。兩三年前還有人抱怨銀行窗口不開,人們得排長隊,現在沒人抱怨了,有什么事情網銀搞定,基本用不著再去銀行。2013年以來,銀行流出的人員有22萬多人。利潤下降,薪酬降低,銀行基層工作不再吸引人。而超市呢?自從有了網上超市,我就不常去了,以至于我在超市的積分卡,都被超市取消了,理由是幾個月沒有使用。行了,取消吧,取消了就更不去了。

這長長的一段多米諾骨牌,最先倒下的那張,應該是實體書店。當實體書店紛紛倒閉,或者被迫賣咖啡開飯館來維持生計,有人還抱怨愛讀書的人少了。其實,愛讀書的人從來就沒多過,有限的那些讀書人,都上網買書去了。便宜是一個理由,不用肩扛手提往家搬是另一個理由。想想看,本來要逛街的,抱著一摞書,這街沒法逛,地鐵都擠不上去。所以,去實體書店買書,一般都是想買三本,斟酌之后只買一本;而在網上買書,想買三本,最后沒準買五本乃至更多。

我曾經認真地向書店提過建議,能不能發快遞。比如買書到一定數量,可以由書店給寄回家。網售看著熱鬧,實際上就是兩條腿,一個是支付平臺,一個是物流。缺了一個,互聯網經濟就抓瞎,用上一個,實體店競爭中的劣勢就少一點。可惜到現在,我也沒瞧見哪家給發快遞,也許是因為,我去書店真的少了。



和書店類似,紙媒現在也不太行了。比如北京那家都市報,據說到了新年,就沒有紙質版了,只有網絡版。網絡信息快,互動性強,而且更容易達到閱讀者手中,不像報紙,要郵局送,或者得去街頭報攤買。街頭的報攤已經越來越少了,發行都成了難題,活下去自然艱難。這情形,完全不像十幾年前。那時候,我們做報紙雜志,忽悠投資商的時候都說:“媒體是世界上最賺錢的行業了,僅次于軍火,比毒品都強,比挖煤強更多了。”現在想起來,好笑極了。

最強的,肯定是互聯網啊,數碼科技啊,以及無人汽車什么什么的……都是新經濟。

有一次,和一個前輩聊天,說起我寫小說。前輩說,你不是在網上寫小說的吧?言語里透著對網絡文學的不屑。可過了一會兒聊起媒體,他卻說,我已經不看報紙了,看看朋友圈里的信息,已經足夠多了。

這大概是大多數人都有的矛盾心態吧。不太看得上網絡,但已經欲罷不能,習性已經轉變了。

互聯網如此迅猛,給人帶來了什么呢?恐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失去了工作,有的人失去了愛人(網戀跟人跑了),有的人個人信息泄露,有的人上當受騙。而另外一撥人則找到了飯碗,還有不少人發財了。更多的人還找到了新的娛樂方式,打游戲看網劇當噴子搶紅包,都不理自己身邊人了。就算是左口袋出右口袋進,好歹也是一輪洗牌。

在這輪洗牌中,上位的沾沾自喜,甚至可以瞧不上那些“傳統產業”,天天以敲喪鐘為樂,嚷嚷“紙媒必死”“電視必死”;而被洗掉的則憤憤不平,嘆息人心不古,或多或少,都為生計發愁。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人心自古都是一樣的。只是,新行當之中,急功近利之輩,顯得多了一些。

比如,有一些現在如日中天的資訊網站,當年起家的時候,幾乎全靠著“復制粘貼”。當時我曾經問過一家網站的編輯,說哪怕每篇文章給個三塊五塊的,象征性地表示一下你們尊重知識產權呢?他想了想,告訴我:太多了,我們給不起。

現在,該上市的上市了,該賺錢的賺錢了,時不常還要開年會,洋洋自得地吹噓一下自己的財報多么好看,表揚自己的領導人聰穎敏捷,但為什么在交互平臺上推薦文章,還要原創者買粉呢?難道推薦的理由,不該是文章好看么?作為受益者,不給那些以寫文為樂,給你搭建點擊基礎的人們分一杯羹也就算了,怎么還好意思問人家要錢呢?

再比如,有那么一些海歸,扎上一筆錢,搞個網站,玩上一兩年炒作包裝,賣掉;再扎上一筆錢,重新來一遍,再賣掉。十多年下來,沒瞧見他們辦的網站堅持下來一家,看到的則是這些人反反復復地“重新創業”。自己都發財了,可對投資人負責了么?對受眾負責了么?完全沒有。

當然,還有很多事情,都不像是正經人干的。比如各種屢禁不絕的抄襲與盜版,各種買假粉勾真粉,各種水軍與謠言,各種低級的標題黨和高級的吹牛,捆綁軟件、挖坑吸金,諸如此類。這些不是新經濟了,本質上和傳統的設局詐騙也沒什么兩樣。最讓人擔心的是,這些成為新經濟的“潛規則”,最后大家不得不遵從,一旦有什么新的東西出現,例如網絡直播、網劇、網上金融或者新的什么軟件,都會被投機者以最快速度玩爛、玩死,那么最終,將成為彼此的毒藥,害了左口袋,右口袋也撈不到實惠。

算得上是最糟糕的結局了。

事到如今,讓時光倒流是不可能了,東西已經從左口袋里掏出來了,人們已經習慣了各種互聯網時代的生活方式。一些線下的實體店,也開始放下架子,和線上聯動。那些傳統的媒體,網絡版也逐漸生動起來。三年河東三年河西,今天的新可能變成明天的舊,今天的舊明天也可能變成新。關鍵還是要看誰能把東西拿在手里,最終放回口袋——自己的口袋。



新經濟要想更上層樓,好好做點事情,就得真的擺脫一下資本的焦躁,擺脫一下內心的自鳴得意,踏實下來,謙虛一點。很多倒下或正在倒下的傳統行業,并不是做得不好,它們只是輸給了歲月和新的技術。在別人家土崩瓦解的時候,那些核心的東西——對質量和內容的尊重,都應該變成新經濟的財富,不要牛吹多了,自己都信了。

新經濟吹完自己的牛,拿了融資,第一件該做的事情,不是飄飄然,做大盤子,而是該去搜羅那些舊行業留下的人才。最終,擁有想法和內容資源的人,還是會在混亂之后占據上風的。

只滿足于靠性感照片、口水八卦去吸引人,連個照片說明都不會寫,文章空洞且錯別字連篇,畫了大餅拿不出錢,或者什么環節都想榨出點油水,那不是新經濟該有的姿態,那還是流氓與草寇。

這兩天事情多忙亂,在網上買貓糧,結果一大意,又下了鬼店的單。鬼店很神奇,所賣東西除了貓糧,還有灶具、水龍頭、塑料花、男裝甚至小擺設和樂器,無所不包卻又彼此不搭邊。圖片標著“盜用必究”,但所有的圖片都左右擺反,鏡像過來的(可能是怕被查到)。自己的店名是A,圖片上的店名是B,而發貨的店家是C,完全對不上號。問了內行才終于明白,這就是所謂鬼店,自己沒庫房、沒貨物,只有一臺電腦或手機,靠扒圖羅列商品,價格稍貴一點。大意如我下單后,他再去別的店找同類貨下單,讓人家直接發貨給我,這樣,足不出戶,每件貨能賺個幾元錢到幾十元錢的差價。

又是一個吃新經濟蹭兒的人。

我就奇怪了,這才能掙幾個錢呢?而且有了第一次,誰還會有第二次呢?

到處找空子鉆,不是新經濟所獨有的。但互聯網上,彼此都見不到面,可能鉆起空子來格外爽快吧。小到加外掛、穿馬甲,大到炒事件、炒紅人,最后一瞧,全是同樣套路。前些日子看到干露露幕后推手大曝內幕,那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沾沾自喜的樣子,就知道新經濟也病得不輕。

而這個弄虛作假挑戰各種底線的浮夸之病,怕是最致命的。蔓延起來,要的不僅是互聯網經濟的命,還是整個市場的命。


【注】本文原標題為:新經濟不要滿足當流氓草寇


【作者簡介】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225/77444.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