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放血療法是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選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包括“刺絡”、“劃割”等療法。傳說在遠古的石器時代就產生了放血療法。那時人們用銳利的
放血療法是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選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包括“刺絡”、“劃割”等療法。
傳說在遠古的石器時代就產生了放血療法。那時人們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向患病局部砭刺放血,來治療疾病。后來隨著金屬冶煉技術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又根據醫療實踐的要求,砭石分化成了。“各有所為”的九針,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放血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內經》,如《靈樞-官針篇》說:“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靈樞-針解篇》亦說:“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內經》繆刺論篇、五邪篇、癲狂篇等,更明確地指出刺絡放血可治療癲狂、頭痛、暴痦,熱喘、衄血等病證。扁鵲遇到虢國太子“尸厥”,就令弟子子陽在太子百會穴放血治療,而使太子蘇醒。以后歷代都有放血療法的記載。華佗用放血療法治療“卒死”,以出血與否判斷預后。到了唐代,宮廷侍醫已用放血療法為皇帝治病。據《新唐書》記載,侍醫秦鶴鳴在唐高宗頭頂放血,治愈了他的“頭眩不能視”之癥。宋代有人將放血療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擴大了放血療法的影響。
金元時期偉大醫家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記載放血療法的經驗也很多,如治療目疾、頭風等證,他指出“出血者宜太陽,陽明”,“刺太陽、陽明出血則目愈明”。至遲在明代,三棱針已分為粗、細針,使針具更為適用。清代醫家趙學敏和吳尚先,廣泛收集民間療法,也搜集了一些放血療法,編入《串雅外編》和《理瀹駢文》中。近些年來,不斷有放血療法的報道,療效提高,適應證增多,并已經有專著出版。放血療法的科學性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放血療法的針具是三棱針或小眉刀。三棱針由不銹鋼制成,分為粗細兩種,針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鋒利。粗針長7~l0cm,針柄直徑約2mm,適用于皮肉豐厚的四肢、軀干放血。細針長5~7cm,針柄直徑約1mm,適用于頭面部及手足部放血。小眉刀長7~l0cm,刀刃長約lcm,也十分鋒利。如臨時沒有上述工具,也可暫用注射針頭、縫衣針,瓷器碎片、刮臉刀片等代替,但要注意消毒。
★(更多中醫學習請關注微信公眾號:yigeyuexuezhenjiu(一個月學針灸),個人微信號:xuejiufa.網站:http://aiaijiu.cn/
看文倉www.92to.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61219/74071.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