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就愛閱讀網友為您分享以下“西方政治思想史心得體會”資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對92to.com的支持!
西方政治思想史心得
通過這半個學期的學習,我發現自己對于西方政治思想史有種難以“下咽”的感覺。相對于中國政治思想史于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西方政治思想史顯得就有些“疏遠”和“生硬”。我想,這些“隔閡”客觀上是源自傳統觀念和文化限制的影響,當然也有自己之前缺少對西方文化的閱讀和理解的原因。
西方政治思想是世界政治文明的寶庫,它推動了人類對政治現象的認知與思維。中國越是開放,越需要了解世界,越需要吸收借鑒人類文明的積極成果,越需要深入的發展的去認識和理解那些斑駁陸離、變幻無窮的政治現象以及各種思想文化的進步性與局限性,把握人類社會政治發展的規律,從而啟迪我們的政治思維,結合國情,拓展思路,改革和完善自己的政治體制。
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老師對我們講述了古希臘古羅馬的政治思想,其中許多的思想比之我國古代思想文明的發展有著獨具一格的特點。
一、關于古希臘、羅馬政治思想的特點:
自然政治觀是古代希臘、羅馬時期的基本政治觀。其特點表現在:
第一,重視“人”。讀古希臘政治思想史給人一個突出的感覺是,它比較早地擺脫了宗教神學思想的影響,用自然觀和人性論來解釋社會政治問題,提出“自然法”、“社會契約”等概念。突出“自然觀”、“人性論”,較早的產生了一大成果,即公元前5至4世紀便提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論斷,西塞羅指出“人與人之間在種類上是沒有差別的”。羅馬法學家安那斯明確提出了“主權在人”的思想。一開始就把“人”作為尺度、出發點,重視“人”,研究“人”,難能可貴。
第二,重視正義的倫理道德。古希臘的政治思想中,正義的倫理道德貫穿始終,把“正義”視為認識和處理階級關系和政治關系的原則,把“正義”視為社會的最高規范。重視“正義”的倫理色彩對現代政治學影響很大。為什么會這樣呢?希臘文明是海邊文明、城邦文明。“如何過好城邦生活”是古希臘羅馬政治思想的主題。“公道、正義、和善”等觀念的討論,是政治思想討論的中心。城邦生活使公民把自己的城邦當作生存幸福的唯一途徑,在城邦里,他們把公道、正義、和善理解為共同生活和諧的基礎,城邦是一個分工協作的單元,是國家的基礎。所以,正義的倫理道德在這里尤為重要。
第三,重視“國家”、“社會”。古希臘政治思想家的生存環境,以城邦為基礎,把國家和社會混合在一起,重視“國家”、重視“社會”、重視“和諧”, 構成又一特點。古希臘羅馬文明作為海邊文明、城邦文明, 是附著在人與自然,尤其是人與大海、人與人的分工、協作與博斗之中的。所以,它的顯著特點是注重人與自然的關系;注重人與城邦、國家、社會的關系;注重城邦中人與人的關系。
第四,重視“政體”。這是古希臘羅馬政治思想體系中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希羅多德早在公元前5世紀對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的討論,柏拉圖的政體循環論,亞里士多德提出的正宗政體和變宗政體對整個西方政治思想史關于政體的理論作出了貢獻,也是對人類政治思想史的貢獻。例如,早在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便提出了民主政體三原則。一是“自由”。他認為雅典的政治生活應該是自由、公開的,應該自己決定自己的事務。二是“法制”。人人遵守法律,法律深入人心。三是“平等”。“法律對所有人都同樣公正”。總之,民主政體的基本特征是“政權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伯里克利對民主政體三原則的表述,雖然是樸素的、演說中的,但不能不說是天才的、難能可貴的早期政治文明思想。
古希臘、羅馬政治思想對西方政治思想史乃至人類思想史都是一筆寶貴的財
富。它的這些特點對西方乃至世界還繼續發揮影響,應引起我們的思考和重視。
二、關于幾個概念的理解和思考:
1、關于“政治”。英文中“政治”是以古希臘文“城邦”一詞演化而來的。在古希臘,政治這個概念一開始是指城邦中的統治、管理等,是城邦中的各種公共生活的總和。在中國古代,“政治”一詞在先秦就有使用,《尚書·畢命》中有“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周禮·地官·遂人》中有“掌其政治禁令”的說法。可見,政治一詞從一開始就與“生民”、權位相關。概括起來看,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政治思想家那里,把“政”主要看作國家的權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把“治”主要當作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
孫中山對“政治”的理解大大進了一步,他認為“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便是政治”。馬克思主義把政治與人們的社會關系、階級關系、利益關系聯系起來,指出,“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權力不過是用來實現經濟利益的手段”(恩格斯)。從歷史唯物論的高度,抓住了“政治”的本質屬性。 對比分析中外政治思想史關于對“政治”的表述,可以這樣理解“政治”:政治,說到底,是個政權問題,利益問題;是個為誰掌權,為誰謀利,為誰服務的問題。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所講的政治,就是為民掌權,為民謀利,為民服務,即“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是“政治”之本質所在。
2、關于“政治家”。政治家有哪些基本特征呢?一般地說,有五條:一是能夠代表一定的階級或階層的意志和利益。一定階級和階層的意志和利益,是一定的政治家存在、活動的基礎和條件。共產黨人的政治家,應該是工人階級和人民意志利益的忠實的、合格的代表,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實踐行人、典范。二是以從事政治活動為專門職業。這一基本特征,要求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家,必須把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作為畢生精力、心血傾注的事業,作為專門職業,忠于職守,兢兢業業,一心一意,不旁婺,不他求,不謀私,心系黨,心系人民,奮斗終生。三是在政治組織或政治機關中擔任重要領導職務。這是政治家的又一個一般屬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黨一再要求高級領導干部要努力成為治黨治國的政治家。四是具有突出的組織能力和領導才能。共產黨人的政治家,作為執政黨的政治家,必須懂政治,講政治,具有組織領導水平和治國理政的才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學習作為基本的生活內容,終生學習,提高素養;把勇于實踐,勇于探索作為基本的生活內容和終生任務;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作為基本的工作路線,終生堅持。五是具有凝聚力量和人格魅力。深厚的知識修養,人生修養,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豁達大度的無私情懷等素養,都是作為一個共產黨人的政治家所必須具備的。
中央要求高級領導干部做一個政治家,不僅要具備政治家的一般屬性,尤其要具備共產黨人、共產黨高級干部的特殊品格和特征。這種特征和品格不是天下掉下來的,生來具有的,也不是隨著職務升遷自然具備的,需要在長期的、復雜的、艱苦的實踐中磨練;需要組織的培養和教育;更需要自身的改造和錘煉。
3、關于“民主”。民主一詞源于希臘文,基本含義是“人民的權力”、“人民的政權”。就是說,“民主”概念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經形成,就與“人民”相關聯。
中國古籍中,民主一詞最早見于《尚書》“乃惟成湯,克以而多方, 簡代夏作民主”。這里的“民主”,是作民之主的含義。
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對民主思想的研究和討論是極為不夠的。中國封建社會時間延續長,封建統治思想在本質上是反民主的。
從文藝復興到近代西方思想家,對民主理論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研究。文藝復興所產生的思想文化,核心是人道主義,人文主義。這種思想體系,本質上要求人的尊嚴、人的自由、人的權利、人的創造價值。這種思想體系,成為資產階級的新思想、世界觀。它的合理性在于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統一;以人為本,尊重人,為了人;提倡尊重和維護人的自由與平等。到了洛克、盧梭等西方近代思想家這里,形成了西方思想史上比較完整的民主理論。其要點是:人民主權理論,主張人民主權不可轉讓和分割,是絕對的、至高無上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民是國家主人的理論,提出要特別防止政府濫用職權和蛻化問題,提出要約束政府,防止政府官吏違反法律,篡奪權力,利用職權,謀取私利。民主是自由與平等的統一理論,提出公民的基本自由權利主要包括人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法律保障等,認為在民主制度下,每個人的自由,是以平等為前提、為界限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提出民主政治的靈魂是少數服從多數。以孟德斯鳩、洛克、盧梭為代表的一批近代西方思想家關于民主理論的思想,無論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還是在人類思想史上都是十分可貴的。
學習《西方政治思想史》相對于《學習中國政治思想史》來說要有難度,不容易想明白、弄清楚。西方政治思想理論中那些抽象的概念和主張給我的感覺好像是“懸在空中的一樣”,都不知道那些理論是“從何而來”的,讓我難以理解。我想自己是缺失了對于西方政治思想產生的“土壤”的了解吧。
在比較中學習西方政治思想史,在學習中比較中西方政治思想。可以從另一種角度加深我對政治思想產生和發展的理解,同時開闊我的眼界,啟發我去思考。宗教文化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扮演的角色是極其特殊的,和中國政治思想的發展有很大的區別。可是就是這種理論上更為“蒙昧”的文化傳統卻催生了現代政治。相對來說,古代中國的宗教文化卻從未真正地影響到中國古代政治發展的軌道。尤其是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宗教在西方政治文化傳統中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每一種政治思想的產生都離不開前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和思想實踐,都是對前人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以及同時代思想實踐的借鑒,因此,學習西方政治思想史,不僅要“學貫中西”,在中西方政治思想之間相互比較,相互推敲,而且還要在把握政治思想自身發展的邏輯聯系的前提下,對各個時代、不同國家、不同階級、不同學派的政治思想進行比較。
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西方政治思想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從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經濟關系、階級關系以及政治實踐的主要內容,從社會的歷史、文化傳統,從各個思想家的不同經歷出發,去說明各種政治思想的內容,揭示各種政治思想所代表的特定階級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要說明政治思想家闡述其政治思想所特有的理論形式、方法,揭示各種政治思想之間,政治思想與哲學、宗教、科學之間的聯系。
半個學期的時間對于這十幾個世紀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來說,是那么的微乎其微。我想,現在的自己只能說是“入門”,如果說是了解,也只是了解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皮毛上的灰塵而已”。
“學無止境”。我想,自己依舊要抱著這樣的心態,對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深入學習“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kanwencang.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208/99048.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