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摘要:培養創新人才是我國高校的基本任務和國家戰略需要,本文針對目前我國高校培養創新人才中存在的問題,著重強調高校教師在培養創新人才中作用和地位。從高校教師應注重教學,積極指導學生開展科研訓練和改善師生間關系等方面展開討論,為我國高校教育改革和培養創新人才的探索作了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科研訓練;高校教師;創新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5-0267-02
   實現創新的關鍵是培養具有創新性的人才,要求高校對本科生人才培養目標由全面發展人才轉變為創新型人才。《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把創新精神作為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的重要素質[1]。而在高校開展的大學生科研訓練(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是高校針對在校本科生開展的科學研究訓練項目,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的一項課堂外科學研究訓練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科學素養[2]。對學生而言,收獲的不只是科研成果,更是珍貴的系統的科研訓練和成長經歷[3]。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最重要的保證。然后目前我國高校教師由于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壓力大等原因,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指導學生開展科研活動中,阻礙了創新性人才的成長和培養。本文就如何充分挖掘并發揮高校教師在培養創新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展開討論。
  一、教師應重視教學,形成教學和科研相長的模式
  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學是高校教師的第一職務。然而由于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重研究、輕教學的現狀,導致大量教師認為其可有可無,不影響其職稱晉升,從而遠離講臺,輕視教學工作。教師對于教學任務的敷衍影響其教學效果,導致學生聽課效果差,進而影響教師教學積極性,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改變其局面需重視兩個重要因素:高校管理制度和教師自身素養。
  高校管理制度向科研的傾斜,不僅搶占教學資源,而且政策性的誘使高校教師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入科研中,從而忽視教學工作。目前高校職稱晉升制度和工資收入都與科研工作密切相關,而教學質量卻經常被忽略,難免迫使教師工作重心偏向科研。本質上教學和科研是相互促進和相互增長的兩種教學活動。科研能夠保證教學質量,使教師能夠不斷地把本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書本之外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反之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通過閱讀文獻,深入分析的過程產生的新觀點和新思維也是科研積累的過程,同時課堂中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和質疑又促使教師進一步深入開展研究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學質量。因此,高校管理者應認識到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兩者并不沖突的本質,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在制度上做到科研和教學的平衡,才能真正的保證創新人才的培養。
  教師自身素養是保證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為人師者,不僅應有淵博的知識和孜孜的求知精神,更應注重自身修養。為人師者應先正其身而后育人。目前卑俗的快餐文化和利益化的社會環境導致教師心態的浮躁,進而影響學生趨于急成和追求功利性,嚴重污染創新性人才的成長的土壤。教學是一份良心活,教師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去培養學生,像是一晚冰涼的井水撫慰學生略顯浮躁的心態。開展科研和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過程中,平靜的心態是成功的起始點。有意識的提高教師自身的素養,重視教學工作,充分挖掘學生的求知欲,是教師為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重要保障。
  二、教師應積極指導學生,發揮科研在培養創新人才中的作用
  科研訓練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重要保障環節,是我們教育制度改革摸索中的一個成功經驗。科研訓練能使學生從知識的接受者變為知識的探索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科研是一種復雜的具有探索性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是擴充、修改和整理知識的活動過程。科學研究的最主要的兩個特點就是探索性和創造新性。探索性主要是把未知的客觀客觀事實和現象變成已知的,把知之甚少變為知之甚多,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而創造性是從事前人從來未做過的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科技活動,發現新的自然現象,揭示新的自然規律,創造新的科學理論,發明新產品和新方法,創造性是科學研究的核心和靈魂。高校學生在開展科研訓練中,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意識到科研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重要
  科研往往是曲折的。研究者走的從來都不會是一條“找題目―建立假說―整理注釋―撰寫及修改研究報告”的直線進程,真實的研究過程是不斷反復往返的[4]。科研訓練能培養學生在遇到困難、挫折甚至失敗時,自己去探尋失敗經驗,開辟創新思維去解決難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和完善健康的人格。
  教師在開展科研訓練中應親自以身示范的指導學生開展科研活動,而不是簡單讓研究生指導本科學生開展已經立項的課題。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所說“做科學工作最使人感興趣的,與其說是問題的解決,恐怕不如說是問題的形成。正確地提出問題等于解決問題的一半”。教師應從提出問題、查閱文獻、形成假說、構建方案到確立課題中充分細致到讓學生意識到科研的樂趣和作用。如科學選題的第一原則就是創新性原則。樹立創造性思維觀念,去做前人或他人未曾研究過,或雖有研究但尚未解決,需要進一步探索、補充、修改的問題。這也正是錢學森關于教育的兩點寶貴建議:一是要讓學生去想去做那些前人沒有想過和做過的事情,沒有創新,就不會成為杰出人才;二是學文科的要懂一些理工知識,學理工的要學一點文史知識。”教師應從激發學生對科研的興趣作為出發點,在開展科研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自己意識到通過科研培養的創新思維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參與科研的積極性。   三、加強師生間交流,消除師生隔閡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師和學生在年齡和思想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差別,以及傳統的師生關系中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導致師生交流的隔閡,已成為創新性人才成長的藩籬。目前我國的教育模式在不斷地改革探索中,但目前“填鴨式”的大班教學依然是高校課堂教學的基本格局。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需求,造成培養創新性人才的土壤養分貧瘠。因此,加強師生間交流,有利于消除師生間的隔閡,培養他們主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教學模式的改革是加強師生交流的必要因素。高校教師應多采用互動的教學形成,讓講臺變為教師和學生共同的舞臺,教師主動“走下講臺”,邀請學生主動“走上講臺”,教師應該由講授者變為共同參與者,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互動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課后自己去查找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后在課堂后去演繹解釋。在尋找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對于探索未知的強烈興趣,創新思維能夠得到不斷地完善和提高,學生往往能給教師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反之促進教師創新思維的提高。因此,教學模式的改變對于培養教師和學生的創新思維同等重要,是相輔相成的重要因素。
  四、教師應發揮教學改革推進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創新能力包含創新精神和創新方法。前者是非智力因素,即強烈的求知欲、敏銳的創新意識、勇敢的開拓精神和堅定的科學態度等;后者主要是智力因素,包括邏輯方法和想象、直覺、靈感等非邏輯思維方法及各種創新技能[5]。目前我國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學習已有的科技文明成果,注重對知識的傳授,把教學過程理解為知識的積累過程,對學生的評價立足于掌握知識的多少,而忽視了學生潛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急需創新,在教學改革中高教教師應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充分發揮教師較高的素質和學術水平,促使教師熱心教學,富有責任感,善于運用新方法、新手段進行創造性的教學。高校教師在講授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重點圍繞專題和案列循循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應注重加強學科交叉培養,跨學科教育和綜合化課程教學改革適應當今學科發展趨勢,是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此外,目前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更要求高教教師要積極走出國門,與國外教育和研究機構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應具備寬廣的國際化視野和強烈的創新意識,熟悉掌握本專業的國際化知識和學科最新研究進展,具有較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
  參考文獻:
  [1]羅承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2):123.
  [2]陳坤杰,張偉林.大學生科研訓練教程[M].安徽: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3]Deng,D.,Xu,C.,Sun,P.,Wu,J.,Yan,C.,Hu,M.,Yan,N.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Z]. Nature,2014,(510):121-125.
  [4]布斯,等,著.研究是一門藝術[M].陳美霞,�T華卿,許甘霖,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
  [5]姚聰莉,任保平.國外高校創新人才的培養及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08,(9):91-94.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kanwencang.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122/93098.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