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鯧(別稱食人魚)是公眾對一類分布于南美洲亞馬遜河魚類的統稱,也譯做水虎魚(Piranha)。并非指某一種特定的魚,而是一個類群,包括近56個種。屬脂鯉科中的鋸鮭脂鯉亞科,食人魚按食性和生活習性不同,可分為:植食性,肉食性兩種,肉食性非常恐怖。
通常說的食人鯧,指該亞科中的肉食性紅腹鋸鮭脂鯉(nattereri)。食人魚魚體長 30厘米(不計尾鰭)。主要分部于安第斯山以東至巴西平原的諸河流中。除亞馬遜河外,庫亞巴河和奧利諾科河也是其主要產地。現處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分布于阿根廷、巴西。
資料圖:巨型食人魚
關于食人魚用“談虎色變”是遠遠不夠的,100條食人魚同時攻擊一個目標,幾分鐘只剩下一副“尸骨”,簡直令人“聞風喪膽”,所以,當你把手伸進食人魚遍布的亞馬孫河流之中,那可是需要相當勇氣的呢。
100條食人魚同時攻擊一個目標,幾分鐘只剩下一副“尸骨”
食人魚,它們成群生活,可能攻擊人畜,雖然有許多專家不認為它們這么可怕,但在1981年在奧比多斯的翻船事故中有300人喪生在它們口中。
亞馬孫河流有雨季和干季,干季的時候水位明顯退回到岸上,河流水位大幅度下降,因此干季是食人魚比較猖獗的時候,也是人類接觸水面勞動和生活最危險的季節。 食人魚進食畫面 食人魚頭部特寫 食人魚有膽量襲擊比它自身大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動物,而且還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圍剿戰術”。當它們獵食時,食人魚總是首先咬住獵物的致命部位,如眼睛或尾巴,使其失去逃生的能力,然后成群結隊地輪番發起攻擊,一個接一個地沖上前去猛咬一口,然后讓開,為后面的魚留下位置,迅速將目標化整為零,其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 食人魚恐怖牙齒 食人魚恐怖牙齒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qiwen/20161113/49750.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