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經濟和創意經濟逐步成為現代城市發展強推動力的21世紀,一個城市的現代化水平,不僅取決于其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效率,更取決于其城市公共文化建設水平和城市文化品牌美譽度的高低。2008年6月,國家發改委批準將深圳列為全國第一個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的試點,這意味著在新的歷史時期,深圳又一次站在了時代前沿。
讓公共文化設施為市民服務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6年,深圳市文化局就對深圳市所有文化設施運營情況及效果做了深入調研,之后,深圳建設公共文化體系建設開始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2007年2月,深圳市博物館向全體市民正式免費開放,該館館長楊耀林告訴記者:“2008年底我館新館正式開館,市各中小學校學生、廣大市民等紛紛前來參觀,同時吸引了大批港澳臺旅行團和外國友人。在弘揚民族文化,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了更好作用,起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幾乎同一時期,深圳關山月美術館、深圳市圖書館等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相繼向市民免費開放。
而據記者了解,目前深圳建成和在建的市級公益性文化設施達30多個,總投資約50多億元。還有各級各類群藝館和文化館(站)60個,文化廣場200多個,博物館20多個,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同時將市屬博物館、美術館、畫院、群藝館、圖書館等全部免費向社會開放,努力讓社會各個階層都可以享受到真正的精神大餐。
為深圳市民打造“文化盛宴”
這些公共文化設施向市民免費開放后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同時也激發了經營管理者們服務社會、服務民眾的激情。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告訴記者:“我館免費向社會開放后,在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還建立了全國最規范的美術館文化義工隊伍,為前來參觀的市民提供講解服務。除了辦好展覽外,我館還組織舉辦‘四方沙龍’系列學術講座,如今已得到深圳市民的廣泛關注與參與。”
深圳市群藝館2006年開始推出免費藝術培訓,3年共舉辦培訓班200余期,免費培訓老少學員上萬人,極大豐富了市民群眾藝術生活,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除此之外,我們還以藝術展覽、公益講座、藝術沙龍等形式邀請藝術名家舉辦講座,并開展‘周末劇場’以低票價或免票方式引導廣大市民走進群藝館。2007年至今共舉辦120多場,觀眾達6萬人次,極大豐富了市民群眾周末文化生活,同時為深圳本土和周邊城市藝術社團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臺,推動了民間藝術社團的發展。”該館館長劉興范告訴記者。
與上述場館一樣,其它面向深圳市民的公共文化設施也不斷對原有的設施進行改造,并在服務理念和運營模式進行革新,為深圳市民打造真正的“文化盛宴”。
以公共文化設施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城市公共文化設施是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標志,而公共文化設施的利用率則可以成為衡量一個城市文化發達程度的尺度。一座好的文化設施本身就是一個響亮的城市文化品牌。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就是根據深圳這座城市的文化特征以及館藏特色,把“當代設計藝術研究和展示”作為該館的主要努力方向之一。
城市文化建設在提高市民文化水平、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時,有助于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城市文化品牌,進而轉變為該城市文化建設和發展的優勢,以此擴大該城市的輻射力和影響力。2008年,深圳市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加入國際創意城市網絡聯盟,成為國內首個獲得國際“設計之都”稱號的城市。公共文化建設在城市文化品牌營造方面的成效已初步顯現。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kanwencang.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212/100728.html
文章列表
BloggerAds
- Jan 01 Mon 2018 02:10
深圳:以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文章出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