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留學開始被貼上“富二代”、“有錢人”的標簽,出國留學就意味著家境殷實,事實果真如此么?難道留學真的變成了有錢人的專利么?那么留學一天到底能花費多少錢呢?今天主頁君就來給你好好算算這筆賬!希望大家都能珍惜時間,不要在最該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
文|LZQ
From 我的留學生活
今天寫一個很俗的話題——錢。
其實就連我自己都因為這個話題又俗又敏感,所以一直不想提起。可實在抱歉我今天還是要把它寫下來,因為慢慢的,下面幾個原因讓我覺得寫一篇關于這個話題的文章或許還是有意義的。
1. 后臺總有讀者問留學具體的花銷開支是多少,我都沒有回答過,我欠他們一個答案。
2. 在我留學之前,也看過很多關于學費生活費的,但是都很粗略很籠統,幾乎沒有一個是還能算比較準的。我想這個問題,與其看中介給的數據,不如看看真正在花錢的留學生到底花了多少。
3. 作為付錢的家長,應該有知道他們手中的留學費用大致都流向了哪里的權利
4. 留學一天到底花多少錢?這個數字或許會讓人意想不到,但我想它會提醒我們珍惜時間。
所以今天我會列出來留學主要的開支,供有需要的人參考。在此我想提前聲明一點,以下只是我個人的數據,每個美國大學的學費生活費用相去甚遠,所以以下數據可以用來參考,但并不具有普遍性,請理性看待。在備注中,我會盡量補充有利于讓數據更有參考性的信息。如有計算錯誤以及其他問題,疏忽,還請多多指教。以下所有單位均為美金。
學費:16490 / 學期公寓住宿:700 / 月強制醫療保險:770/學期一日三餐:16 / 日 教科書 (包含在線作業)150/ 門課文具:30 / 學期偶爾下館子聚餐:30 / 月超市購物開支:50 / 月往返國內機票:800
總金額(一學期):16490+700*4+770+16*118+150*2+30+30*4+50*4+800=23,398 美金
目前匯率:1 美金 = 6.87 元23,398*6.87=160,744.26 元
本學期的總時長: 1.17 開學— 5.12 學期正式結束 118天
除去周末,春假,考試周,真正在上課的天數:70天
平均每天的花銷:160,744.26 / 118 = 1362.24
平均每個教學天數的花銷:160,744.26/ 70 =2296.35
1. 學費為2017年春季學期學費,目前學校學費以每年2000美金漲幅上調學費,直至2018年漲到35, 523美金為止.
2. 下圖這個最低的,也就是Resident的學費,指的是本州學生以及有互惠規定的明州學生在本校就讀的學費,這個數字不適用于國際學生,請還沒有留學的同學及家長不要混淆這兩個數字。
3. 雖然學費在漲,但本校學費在TOP 50 中仍然屬于學費相對低一些的梯隊。實際學費根據學生所在的學院可能會有波動,如工院每學期需額外交700美金。4. 公寓住宿包含水電費,洗衣烘干及偶爾的維護費用。5. 公寓住宿的費用為一個公寓4個房間,double(和室友合住一個房間)的價格,公寓位置屬于較好的地段,如果是Single單住一個房價價格在900-1000左右。6. 大一學生一般住學生公寓,價格為double(兩人合住)900-1000美金/ 月,享受食堂食物7折優惠。7. 此處的一日三餐是指在食堂或者快餐店的消費水準,如果自己做會便宜些。
8. 許多課程需要學生買網上作業的Access code才能正常做題,所以就算是淘寶上買電子書還是要花這個錢,通常價格在70-150之間不等。當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需要用到Access code,所以在計算的時候我按照一學期有兩門課需要買Code計算。9. 按照頻率為一個月一次來計算下館子,集體聚餐改善伙食,KTV唱歌,看電影等消費,實際頻率因人而異。10.超市購物開支主要包括各類必須的生活用品和零食水果等。11. 往返機票800美金略有低估實際價格,比較提前買才能買得到這個價格,從國內的國際機場到自己所在城市的費用暫時忽略不計。
與此同時,
以上數據沒有包括但在留學消費中較為常見的有:
1. 偶爾開Party的費用
2. 購買電子產品的費用
3. 購買衣服鞋帽的費用
4. 購買室內小家具家電及裝飾的費用
4. 亞洲超市以及網上亞超購物的費用
5. BLACK FRIDAY 和 CYBER MONDAY的購物剁手費用
6. 部分社團的Member fee
7. 春假的旅游費用
8. 偶爾生病受傷,保險報銷外的醫療費用
9. 手機話費
10. 其他各類個人消費
由于以上的消費因人而異,差別很大,所以沒有列出具體數字,只是把可能需要開支的項目列出以供參考。因此,當把這些個性化消費考慮入總金額中,以上的計算金額實際上是低估實際費用的。
列出這個金額,不是想訴苦,更和炫富沒有一點關系(這在留學生中該還算稍微窮一點的消費),只是想把很客觀的事實寫下來。只要能給有需求的人以有價值的信息,目的就達到了。我希望這篇文章的本意不要被曲解,按理說這個小小的說明并沒有必要,但我是有點怕了。近些年來,國內一些網友對留學生群體的偏見讓我不得不在這個和錢有關的話題上小心了又小心。
請原諒我說幾句題外話。憑良心說,我覺得自己算是節儉的,我也知道這個巨大的數字意味著什么,它對于家庭意味著什么。它給家庭帶來的壓力實際也一直是我的壓力,同時也是警告敦促自己珍惜時間的警鐘。借此,我也想說,我覺得大部分的留學生都是節儉的。能夠負擔的起留學是他們的幸運,同時他們也像我一樣,懂得珍惜這份幸運,以及理解這份這份幸運背后家人的辛苦。
請別忘了留學生中不僅僅有家境非常富裕的,同樣也有父母一生辛苦卻犧牲自己的物質享受,送孩子出國的中產家庭。對這些留學生來說,承受這份幸福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所以就請媒體,網友都多多善待和理解這個群體。所有的是非皆是個人是非,請不要再把偏見和憎恨扣到整個留學生群體的身上。
對家長,想說的就是:學生留學真的不易,花銷確實比較大但也是無可奈何。請多一些諒解,請相信我們不會像極少數報道中那樣奢侈無度。對留學生們,希望這個數字的意義能讓我們更珍惜這真金白銀換來的在美國留學的每一個日子,不要因為羞澀而不敢在課上提問,不敢找教授聊天;而是珍惜把握好時間,多去參與活動,利用好學校的各種資源和服務,積極主動融入。說白了,資源不是誰義務教育送你的,都是你花錢買來的。最后的最后,用一句我一直特別特別喜歡,但可能要用我今后漫長的時間才能慢慢解釋清楚原因的一句話來結尾:
我們留學,是為了后輩不再留學。
本文系授權發布,By LZQ,From 我的留學生活,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209/99419.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