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擊小升初【學】第七彈
輕松搞定考試,快樂收獲知識,大家好,我是大語文康興江,康師傅老師是也。
今天我們繼續講解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實在是用法多多,表示疑問、感嘆、猜測、選擇、比較都可以,我們挑其中的幾點講解:
1. 表示疑問
示例:何……之有?
首先何字的意思是什么?
答:是什么?
鄭重強調:是“什么”。
比如:何人、何物、何事?
來者何人?兜里何物?所為何事?…….這又何苦?
“何……之有”,是一種賓語提前的固定格式。
上例句: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說“孔子云:‘何陋之有?’”
句中的“何”是“有”的賓語,這個句式翻譯的時候應該倒過來,即譯為“有何……?”
也就是“有什么……呢?”
那么,例句就應該翻譯為:有什么簡陋的呢?
別人夸你,你回答,不敢不敢,在下何功之有?
別人罵你,你回答,冤枉冤枉,在下何罪之有?
別人祝賀你,你謙虛,哪里哪里,何賀之有?
那么,下面的例句你會翻譯嗎?夫晉,何厭之有?(《左傳·崤之戰》)
應譯為:“那晉國有什么可滿足的呢?”
除了這個以外,表示疑問的文言固定句式還有“如……何?”、“何……為?”“……非……歟?”
2. 表示感嘆
直……耳,譯為“只不過……罷了”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國也》
應該翻譯為:只是沒有跑一百步罷了,也是逃跑了的。
當然,這個搭配還有一個變種,就是“止……耳”
例句:止增笑耳。(蒲松齡《狼》)
以及第二個變種“特……耳”
嗟夫,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讀《孟嘗君傳》)
3. 表示揣度,也就是猜測。
無乃……乎(歟)!可譯為:“恐怕……吧!”
例句:在《勾踐滅吳》中,越王勾踐背打得一敗涂地,然后向大家求救,大夫文種就心直口快說到: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也就是你被打敗了才來向我們求教,恐怕太晚了吧!
勾踐的回答是:今天能聽到您的這句話,何后之有?”
當然,在表示揣測的固定句式中還有:
得無。。。。。乎?“該不會……吧!”比如“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
庶幾。。。。。。歟。。。。。。?“……或許……吧?”
好啦,今天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我們講到這里。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05/11079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