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到2008年這段時間電子雜志行業迅速發展,整個行業就猶如一夜春風后的滿樹犁花,競相綻放。內地多家電子雜志獲得了風險投資,這更讓電子雜志變得炙手可熱,一些網絡創業者、網站等一窩蜂地做起了電子雜志。然而近幾年不論是風險投資的熱情,還是幾家主流電子雜志紛紛倒閉或者轉型,還是媒體的報道,都給電子雜志行業的生存環境蒙上了一層陰影。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本刊記者帶著這樣的疑惑采訪了POCO總經理姚鴻,讓他為我們答疑解惑。
拒絕浮躁,踏實經營才是正道
從前一段時間火爆的團購網站身上你是否看到,2006年到2008年期間電子雜志行業迅猛發展的影子呢?那時候poco、xplus等在內的多家電子雜志獲得風險投資,讓電子雜志變得炙手可熱,一些網絡創業者、網站等一窩蜂地做起了電子雜志。據當時媒體統計,中國的電子雜志已經發展到了9000多種之多,而電子雜志平臺也從3、5家發展到了20多家。“那個時候可以說整個行業的主流就是浮躁。誰都做,誰都說很好。其實那時候電子雜志并沒有描述的這么火爆”回想起當時姚鴻說道。“如果當時每個人都踏踏實實的做,而不是急功近利得將傳統雜志搬上來,或者說只是將互聯網上的內容簡單拼湊,把能動的就叫做電子雜志,而不去注重電子雜志的作為雜志、媒體的內涵。那么電子雜志可能會做的更好”。當時電子雜志行業中好的雜志被掩埋在了無數質量低下的雜志中。使整個行業信譽受到質疑,本來一腔熱血的地投入者,經過幾輪的合作后,對電子雜志行業心灰意冷。在時間、理智和堅持中,慢慢的行業從狂熱中冷靜下來,泡沫沒有了,浮躁也心隨之減少,堅持信念的人依然在電子雜志行業中前行。
在談到時下熱門話題“讀覽天下進駐IPAD終端,吸引風險投資”時,姚鴻表示,這或者也是一種“浮躁”的表現。“IPAD應該說是一種將來可能非常流行、現在比較炫的時尚可移動設備。對于電子雜志而言, IPAD肯定是一個非常好的載體、也是非常好的雜志發行閱讀渠道,但最關鍵的還是在IPAD上的電子雜志的內容是什么?如何適應IPAD用戶閱讀習慣而做出調整和適應。”“IPAD上閱讀,一方面需要有更多精美的圖片,擁有大量的定義好,細分準確的美圖,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根據IPAD用戶群的定位推出合適他們閱讀的內容是決定成敗的另一方面,最后當然是用戶體驗了,IPAD有著獨特的體驗,如果讀覽天下能夠解決適合IPAD讀者閱讀習慣的話,我相信他們能做得很好。但是至于電子雜志遇到了IPAD就產生出新的商業機會,新的生意模式了嗎?甚至引發電子雜志行業的盛行,我不敢下確定性的結論,電子雜志上IPAD相信會對于電子雜志的發行肯定有幫助,對于收入也一定會有提高,但是不是爆炸式的,要看這個硬件設備是否普及。如果這個IPAD到現在在國內都還沒有正式嘗試,都還只是水貨,那你就想著這個行業如何如何成功?”總而言之,行業不需要浮躁,踏踏實實地做事情才是正道。
解讀電子雜志
要想真正了解電子雜志行業,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電子雜志。百度百科中對于電子雜志的解釋是:電子雜志,又稱網絡雜志、互動雜志。目前已經進入第三代以flash為主要載體獨立于網站存在。電子雜志是一種非常好的媒體表現形式,它兼具了平面與互聯網兩者的特點,且融入了圖像,文字,聲音、視頻、游戲等相互動態結合來呈現給讀者,此外,還有超鏈接、及時互動等網絡元素,是一種很享受的閱讀方式。電子雜志延展性強,目前已經逐漸可移植到PDA、MOBILE、MP4、PSP及TV(數字電視、機頂盒)等多種個人終端進行閱讀。
而在姚鴻心中電子雜志其實和門戶網站、社區一樣,也是屬于一種網絡媒體。讀者和廣告主都非常重視其所展示的內容。“媒體也好、電子雜志從業者也好都不要把電子雜志神化,他的形式肯定是新穎和特別的,但是他的本質還是一個媒體。”姚鴻表示。
“從事電子雜志行業的人主要分為兩種,一類是IT人,就是互聯網人;另外一類就是傳統媒體的人。IT人在做電子雜志的時候,很容易只重視用戶量、網絡推廣、PV、達到率等數據,而忽視了雜志核心的內容、雜志的定位、雜志的品牌效應。而傳統媒體的人就拿做傳統媒體的方式來做,又容易忽視一些互聯網用戶的閱讀習慣也不了解網絡的推廣方式。如果能夠將這兩方面很好的結合在一起,那么在電子雜志的發展中可謂如虎添翼了。”姚鴻說。POCO在將傳統與互聯網相結合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他們將把廣告經營、雜志內容定位及雜志品牌塑造和推廣整合在一起,不僅節省了成本,還用節省的人力和精力去做內容,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電子雜志的重中之重
“很多企業在做電子雜志時,猶如平地建高樓,比方說用一千塊錢來投資做電子雜志,那么其中80%用來建高樓(宣傳推廣吸引讀者用戶),剩下的20%去填充內容。這樣一方面本質的內容沒有做好,吸引了再多的讀者來,也是沒有回頭率,僅僅是燒錢。相比之下POCO本來就重視和擁有大量的原創圖片的社區用戶,又有精美的圖片,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順勢而為之,把好的東西整合起來做成一本雜志。對于POCO來說,不需要花八百塊去找讀者,同時把八百塊錢用去做內容,那么這肯定比兩百塊錢做的內容要好。”姚鴻用最通俗的話語告訴記者POCO成功的訣竅。
電子雜志發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讀者、作者、內容資源和發行渠道。“有的媒體報道說POCO是電子雜志做不下去了,所以現在轉型做圖片社區,我很無奈。實際上POCO一直都在做直都是在做圖片社區,中間因為我們結合大量的原創圖片做了電子雜志,為了把雜志做的更好,所以我拿了一筆錢回來。并不說我先拿了錢做電子雜志,做不好,我再改成做圖片社區。”姚鴻很無奈的說。為什么很多一開始做得很好的電子雜志,后來都不做了呢?姚鴻表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沒有堅實地用戶基礎。社區則是彌補這一缺陷的好辦法。有了社區自然就有了用戶,社區用戶既是作者又是讀者,甚至有時候還在無意間成為POCO的推廣員。
POCO 的過去、未來和將來
“現在電子雜志的廣告量占我們POCO所有廣告量的30%。基本上每期雜志的瀏覽量都在在800萬,甚至1000萬之間,對于雜志這個行業來說,這個數字肯定是相當可觀的。POCO的《POCOZine》《印象》雜志都發行了5-6年,在整個行業中,不管是發行量、影響力、廣告量方面我們都可以肯定的說是排第一的。甚至說對比與二線的傳統雜志一年的營收也不如我們一本電子雜志。”姚鴻驕傲地說。廣告量的增長,是網絡技術提高和雜志內容優秀的結果。電子雜志從一開始要從客戶端下載,到打包下載,最后到現在可以直接在網頁上瀏覽,隨著網絡技術的變化,讀者的操作越來越簡單、方便。
POCO電子雜志經營了六年,除了得到廣大中高端讀者的青睞外,更是得到了大量自世界五百強的企業的鐘愛及持續的廣告投放,一類是類似佳能、尼康、三星這種數碼相機類的,另一類是汽車、化妝品,還有一類是旅游局和航空公司,另外就是快消和服飾類。“這些廣告主更重視品牌的宣傳,在保證足夠的廣告效果之余,更重視品牌的傳遞和受眾的影響力。”姚鴻表示。“電子雜志就像是一本精品讀物。首先要有一個很大的用戶群的興趣社區,然后提煉出社區的精華成為雜志為社區用戶服務,用戶越多,雜志定位越精準,那么雜志的廣告也就越來越受歡迎,當然, 類似IPAD、IPHONE等新的渠道POCO也一定會涉足,讓領先的電子雜志內容通過更多的渠道發行和閱讀。”
百度搜索“看文倉”,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07/112890.html
文章列表
BloggerAds
- Jan 01 Mon 2018 01:42
從浮躁走向成熟
文章出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