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書法上有"邢張米董"之稱,即把他與臨邑邢侗、晉江張瑞圖、須天米鐘并列;繪畫上有南董北米之說。董其昌在書法上的造詣很多,但是董其昌的一筆好字又是怎么來的呢?為什么說董其昌的好書法是因為他的字不好呢?
董其昌 (1555-1636) 明代末期著名書畫家,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字玄宰,號香光,又號香光居士、思翁,學者稱他為思白先生。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太子太保。謚號文敏,故后人又稱董文敏。工詩文,善書畫,精鑒賞,是明清以來影響最大的一代書畫名家。其書畫理論著作非常豐富,重要的有《容臺集》、《畫禪室隨筆》、《畫旨》、《畫眼》等,其對書畫創作所提出的許多評論和見解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董其昌是明代末期著名書畫家,字玄宰,號香光,又號香光居士、思翁,學者稱他為思白先生。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太子太保。工詩文,善書畫,精鑒賞,是明清以來影響最大的書畫名家之一。 董其昌少年時書法并不好,他的《畫禪室隨筆》中有如下記載:十七歲時參加會考,松江知府衷貞吉在批閱其考卷時,按董其昌的文才本應名列第一,但嫌其考卷上字寫得太差,就將第一改為第二,而將字寫得比較好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為第一。這件事極大地刺激了董其昌,從此鉆研書法。
董其昌寫道:“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書拙置第二,自是始發憤臨池矣。初師顏平原(真卿)《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世南),以為唐書不如魏晉,遂仿《黃庭經》及鐘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征仲(征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那么今天看來,董其昌深厚的書法功底來自于對晉唐書法的學習與鉆研,至于他幾乎同時代的大家文征明、祝允明等,是不放在眼里的,其人在明清書法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正是科舉考試因為“字不好”的偶然的失意,促使董其昌走上了書法藝術的道路,使其發奮學習古代名家書法經典,融合晉、唐、宋、元各名家之風而自成一體,筆畫圓勁秀逸,布局疏朗、分明,平淡天真,直追古意。而這其中最令他敬佩的一位大書法家就是唐代的顏真卿。手卷末尾的自書跋語為:“魯公(魯公即顏真卿)立朝大節千古不磨,故書法一如其人。此二帖尤公書之煊赫者,故時時背臨,以志吾好。其昌”,由此可見他對顏真卿書法的敬仰。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70216/102464.html
文章列表
BloggerAds
- Jan 01 Mon 2018 01:08
為什么董其昌的好書法是因為字不好?
文章出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