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探討了在新課程標準下進行初中歷史教學的一些做法和思考,闡述了歷史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興趣、社會實踐、撰寫論文、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等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歷史;趣味教學;教學探討
課程標準強調: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并成為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 歷史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愛好,整個教學過程不應該固定在狹窄的認知框框中,不能僅僅把傳授知識和技能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課堂教學應體現新課程理念,以適應、促進學生發展的需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
一、將歷史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活氣息
學生不重視歷史、不喜歡上歷史課的現象在許多學校普遍存生。歷史課程和教學與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嚴重脫節,可以說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
實際上,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擁有的“生活”世界,是一個充滿著“活力”的人的世界。但傳統的課堂教學過多地強調知識的傳授與考試目標的實現,將教學與生活完全隔離,脫離學生的生活和經驗,使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能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得到展現。教師通常根據自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將“過去的史實”硬塞給學生。學生為了應試一時記住了大堆的歷史概念、原因、影響等知識,而后卻渾然不知歷史為何物,為何要學歷史,使學生們日益感到課堂上學到的歷史知識是“古董”,是脫離實際生活的。針對這一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課程標準強調:“教育既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也不能簡單地還原為學生的生活;教育必須高于生活,教育的內容和活動是對生活的提煉和對生活的超越。”因此,我認為,教師作為新課程實施的主角,應當盡可能地進行“二次創作”,將歷史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活的氣息。
二、教學過程情趣化,激發學生興趣,體驗學習樂趣
眾所周知,相同的教學內容,常常會引發學生不同的學習態度,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歷史教師只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才能保持和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孔子說過:“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樂知者。”愛因斯坦也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一旦激發起來,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求知和探索欲望。
傳統的課堂教學更多地強調能否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把學生當作裝載知識的“容器”,缺乏教學情趣,結果教師講的口干舌焦,學生聽得暈頭轉向。新課程標準則強調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安排教學內容,通過歷史照片、歷史圖片、場景、資料等為學生的學習設置各種教學情景,如創設故事情境、媒體情境、表演情境和對話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并引發其深入思考。課堂教學要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就要實現由知識為中心向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轉化,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讓課堂教學過程充滿情趣,真正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發展能力、享受歡樂的樂園。
為體現課堂教學的情趣化,教師可以設計引人入勝的導言和耐人尋味的結語吸引學生,如用漫畫、圖片、飾物等作為課堂教學開始的激趣的材料;可以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進行直觀性教學;可以運用角色轉換方式,再現歷史人物的活動;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鴉片戰爭》《林則徐》《甲午風云》等歷史題材影片,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并運用所學歷史知識說明影片的背景,講述歷史故事,寫歷史小論文等等。在參與種種活動的過程中,師生來共同完成“教”與“學”的任務,并從中得到了很多的快樂與滿足。
三、適當組織活動,讓學生接觸社會,體驗生活
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教學的活動化,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了解、收集、交流、分析、解決問題等各種豐富的活動,感受歷史。根據這一要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相關內容設計一些學生樂于參加的教學活動:如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紀念館、紀念碑,開展社會調查,進行歷史知識競賽和歷史故事演講比賽,指導學生持之以恒地搜集、整理歷史資料,有條件的還可組織剪報、集郵,特別是收集近年來的一些報紙、郵票,感受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等。
社會實踐活動多種多樣,比如要求學生向周圍的老人了解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的生產和生活的情況;比如要求學生搜集不同時期的照片,談自己家自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等等。通過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也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接近生活,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接觸社會,體驗生活,關注周圍的世界,變歷史課程的知識本位為學生發展本位,促進學生主動求知、全面發展。
四、鼓勵并指導學生撰寫歷史小論文,促進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創新、闡述能力
教師還可以鼓勵并指導學生撰寫歷史小論文,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收集、篩選文獻資料的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因為是初中學生,教師不必對論文的寫作規范和篇幅作過多要求。在論文的選題和立意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不要人云亦云,并在寫作方法、寫作技巧上予以點撥和指導。學生完成小論文后,教師應及時、認真地閱讀和講評,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贊揚,對于小論文中的不足與缺陷,教師應單獨予以輔導,幫助學生糾正。這樣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創新、闡述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多種渠道收集相關資料,開闊歷史視野,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啟發學生的思維,不斷鼓勵學生的學習表現,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使學生在激勵性評價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五、范式引領,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
所謂“范式引領”就是教師在課堂上選取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歷史內容進行講解,以此作為范例幫助學生舉一反三地理解學科知識中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原理,并借助于這些原理和學習方法的“遷移”實現活學活用。
教師是課程標準實施的主體,課程標準倡導的一切需要通過教師的教學實踐來實現,需要教師對教學實踐的方方面面進行教學行為的反思和探索,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他們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尊重、關心、理解和信任每一個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走向發展、走向成功的舞臺。
新課程教育理念認為,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發展。“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課程標準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美麗的宏偉藍圖,要把它構建出來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具體實踐完成。讓我們共同去探索吧!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就愛閱讀網92to.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61214/70628.html
文章列表
BloggerAds
- Jan 01 Mon 2018 01:05
初中歷史課進行趣味教學的探討
文章出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