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鵝座距離地球四百光年處,有一顆編號為開普勒-78的恒星,這顆恒星有一個和地球幾乎一樣大的行星,編號為開普勒-78b。
在天文學家眼中,他是一個很奇葩的行星,如果它像地球一樣處于與太陽合適的距離,那它或將成為像地球一樣的宜居星球,但不同的是,它與母星之間的距離只有水星到太陽間距離的1/40,也就是還不到0.01天文單位,這個距離太近了,以至于它圍著母恒星轉一圈只需要8.5個小時,也就是說在這個行星上一年只有八個半小時。
開普勒-78b與地球的比較
由于與母恒星距離太近,它時刻被巨大的輻射熱炙烤著,其向著恒星的一面已經完全熔化,形成一個比太平洋還大的熔巖海洋,其溫度高達2760攝氏度。
早先的時候,科學家們并不認為行星能在距離恒星如此之近的距離上存在,何況這顆行星的質量已經和地球不相上下,但是近年來由美國宇航局開普勒空間望遠鏡觀測發現,開普勒-78b實際上代表了一種新類型系外行星,這類系外行星的大小與地球接近,并且軌道非常靠近恒星(公轉周期低于12小時)其特點就是距離母恒星極近,質量比較大,屬于巖質行星。
但是開普勒-78b這顆行星又有它自身的特殊之處,就是天文學家們至今不知道它形成于何處,當天文學家們嘗試計算其母恒星在其演化早期的體積大小時,發現那時候行星開普勒-78b的軌道將會位于恒星內部。因為該恒星剛形成的時候,體積會比現在大得多,所以科學家們認為這顆行星不可能在今天所處的位置上形成,因為行星不可能在一顆恒星的內部形成。
不可能是在近處形成,那么是否形成在更遠的軌道上呢?而在此后才逐漸發生了向內遷移?但這一種可能性也已經被研究人員排除,因為如果那樣的話它就會很快撞上恒星。而不可能建立穩定運轉的軌道。所以關于開普勒-78b這個行星的起源,至今還是個謎。
另外由于該行星距離母恒星不到100萬英里,還不及恒星半徑的2.7倍,行星是不可能在如此極端的近距離上一直運轉下去的,所以其最大的可能是將來會被恒星吞噬,但科學家估算后認為其運行時間仍可長達30億年。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70106/82430.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