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為你分享抱犢寨的景點介紹,去抱犢寨坐什么車
抱犢寨位于河北省鹿泉市西部2公里處,距省會石家莊16公里,距首都北京288公里,是一處集歷史人文和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名山古寨。抱犢寨海拔580米,四周懸崖絕壁高高聳立,但它的山頂卻平曠坦夷,是一片開闊的平坦之地,原來有600畝肥沃良田,草木繁茂。有的旅游者說它好像一只高高舉起的花盆,是太行山上一方波涌泛綠的天池,所以,抱犢寨又有“山頂園林”之稱。這里曾是漢淮陰侯韓信“背水一戰”的古戰場,亦是著名道人張三豐成道涉足之福地,其風光奇異、獨特,景色宜人,被譽為“天堂之幻覺,人間之福地,兵家之戰場,世外之桃源”的天下奇寨。
抱犢寨古稱草山,即漢將韓信伐趙之戰中,令軍卒“人持一旗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的地方,由于地當井陘沖要,為歷代家必爭之地。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葛榮叛魏,戰火頓起。當地百姓抱犢上山避亂,耕地求行,因而得名抱犢。而實際在早于北魏,作于兩晉時期的《玉匱》中,即有“抱犢山”的記載。“抱犢”與“寨”相連,是在金末元初時,金將武仙在山頂屯兵建寨,抗擊蒙古軍隊,這樣此山便有了“寨”的名稱。
抱犢寨素有“兵家戰場,人間福地,天堂幻覺,世外桃源”的美譽。它東臨華北大平原,西接重巒疊嶂的巍巍太行山,山體輪廓奇特,一峰突起,四壁如割。夕陽西下時,如果你站在縣城向西北方向眺望抱犢寨,山的輪廓似一尊仰臥的巨佛,枕南朝北。佛是一座山,山像一尊佛。那佛的神態從從容容,平平靜靜,似用蘊藏著無窮智慧的雙眸仰視著無限的時空。游人無不稱奇。
抱犢寨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源遠流長的兵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相互交融,構成抱犢寨文化的主脈;寨頂老鷹峰及八卦陣西側的搗米臼、索道站之西鑿有孔洞的系馬石、掩埋在寨頂索道站西側飲馬池以及從寨頂出土的金代文物鐵釜(軍中造飯用)、箭鏈、鐵蕉蓉、無頭尸骨和谷家峪村出土的古矛,展示了抱犢山兵家文化的濃厚積淀。
抱犢寨的佛教文化起源于南北朝時期,已有1500多年歷史。在山陰十八池東側,至今保留著南朝齊武帝永明十年(492)比丘僧,比丘尼的題名刻石,是山上年代最早的石刻。唐代,抱犢寨的佛教達到鼎盛時期,留下了大量的石刻造像。在山陽蚊龍洞內外,存有100多尊佛像,大者數米高,小則如雞蛋大小,反映了唐代不同時期的造像風格。在洞外石壁上,還有一座供養人像和唐代貴族婦女出家制度,更是彌足珍貴的佛教文物。抱犢寨的佛教文化歷經千年而不衰。自唐代起建有抱犢山院,宋金兩代香火極盛,在天門洞、仙人洞等處留下了宋金時期大量佛像和摩崖石刻。值得一提的是,抱犢寨蚊龍洞珍藏著一通極為罕見的畫像殘碑。在這塊碑頭的側面刻有大明正德口年及刻制者姓名。正面并排刻兩尊佛像,莊嚴雍容。兩佛像間刻一明代太監模樣人物,正襟危坐。人像頂上刻一牌位,上有皇帝萬歲四字楷書。抱犢寨何以留下這等奇異造像,有待學者們認真考證。
道教文化也是抱犢寨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道教的淵源,可溯至唐代。自唐以來,抱犢寨始終是北方道教名山,許多史書及碑刻詩詞中有記載。明朝以后,抱犢寨佛教衰落,道教漸昌。據說元末名人張三豐游化至此,確立了抱犢寨道教的地位買下了屬于佛教的全部產業。在今抱犢寨金陰宮內有一株桃樹,據說就是張三豐當年植下的。另外,還傳說當年山上的石刻抱犢福地四字也是張三豐手筆。從抱犢寨道人承嗣用字詩譜來看,抱犢寨道教確屬全真道三豐派。
近年來,抱犢寨旅游事業蓬勃發展,文化建設日益繁榮,詩詞、楹聯、書法、音樂、雕塑、建筑都在不斷地創新。在抱犢寨頂267.3平方米的平臺上修建有目前全國最大的山頂門坊--南天門,高13.9米,寬23米,壁面全部用漢白玉裝飾。門頂為黃色琉璃瓦,4根紅色的門柱,每根粗1米,高9米,兩旁有高達3米的銅鑄金獅,威風凜凜,氣勢非凡。全國第一座莊嚴典雅的彩繪要制牌坊。世界獨一無二的山頂地下五百羅漢堂內五百羅漢為青石所雕,做工精細,形態各異,真切動人。除此以外,山頂還建有漢將淮陰侯韓信背水一戰時的點將臺和后人為其修建的全國最大的金漆壁畫裝飾的韓信祠,以及蜿蜒起伏的環山長城、道教著名道觀金闕宮等。登臨其上,讓人感受到彌漫著的古戰場硝煙和濃郁的宗教氣氛。目前開通西苑-蓮花-抱犢寨全封閉往返式客運索道全長1800多米,最高懸空271米。
抱犢寨以其特有的風格突兀于群山之中,形成了很多的自然奇觀。由于山勢險峻,只有南、北兩條山路可以登達巔頂。步行登山,景影相隨,可細細游覽觀賞;如果舍步行而登纜車,則可居高望遠,俯瞰抱犢寨那奇特的山形全貌。
2001年11月,抱犢寨景區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4A”級景區。
交通
乘車指南:
石家莊市區乘坐公交320路、旅游3路、旅游5路到抱犢寨站下車即可,從市區前來票價約1-2元。
自駕指南:
從北京自駕車沿京深高速南行,在石太高速出口轉石太高速,在鹿泉出口下道進入鹿泉市,沿太平河北路直達景區。沿途有加油站、修車點。
社團活動總結活動總結怎么寫第二課堂活動總結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61113/53378.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