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五樓,頂樓,單位的宿舍樓,一幢樓一共40戶,我在這里住了快10年了。
記得當時買房子的時候學校里的年輕老師不少,多數是剛畢業,該找對象結婚的年齡,當時的房子并不像現在這樣價格高得沒譜。宿舍樓在學校院里,接近80個平方3萬1千元,在當時雖然對我們這些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價格不低,但是相比城里或者在農村自己蓋房子確實便宜了不少,據說當時鎮上給補助了些錢,具體情況不是很清楚,因為還是局外人多。那時,40戶人要么是本校職工,要么是鎮教辦領導,買房子都是為了上班方便。三室一廳,設計基本合理。
時過境遷,才幾年功夫,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來的老住戶現在幾乎換了三分之二,并且還有不少住戶尋摸著,四處打聽,想把自己的房子賣出去,有的干脆就閑置起來,人員也由原來的教育內部變成了大雜燴,附近村子里看著價格合理,居住方便,也都陸續替代了原來的老住戶。做買賣的,給孩子娶媳婦的,進來了好幾戶。真就和以前別人形容城里居民對門不相識一樣,即使一個樓棟里,也不太熟悉。
樓層高低,各有利弊,“底樓臟,二樓亂,三樓四樓是高干”,一般二樓三樓住的是學校的老同志或者是領導,有年輕同志住三樓四樓的要么是繼承老人的,要么是后來買的別人的。當時分房子時按一定的標準打分,根據資格分樓層,所以,五樓的住戶都是年輕人。房子價格一樣,樓層不同,這樣雖然很不合理,但當時也被大家認可了。我當時買房子時,就剩五樓最東和最西兩戶,考慮夏天日曬,我選擇了最東。東西樓頭都有窗戶,這是一個很好的設計,增加了室內的采光度,這是其他住戶不能相比的,尤其是我們這種南北長東西短的戶型。每天室內開燈的時間至少比沒窗戶的住戶少開半小時。因為是東戶,所以夏天也感覺不到太陽有多大威力,在窗戶上安了兩道窗簾,光線太強時拉下卷簾,平常就開著,既不感到太熱,也不會因為窗簾的緣故讓室內變得太暗,所以自認為是當時設計最合理的想法。
整幢樓地基較低,一樓也就比外邊地面高半米,所以潮濕,用大家的話說“沒有住樓的感覺”。住慣了五樓,竟然感覺不到什么不方便,相比一樓,倒是有很多優勢,談論起來我從來都是興高采烈。樓層高視野開闊,往東看果園一片,再遠處就是南水北調的綠化帶,一年四季雖沒有什么美景,但總不至于很單調;往南看是附近的村子和洼地,如果天氣晴好的話,還能隱約看到翠屏山頂的多佛塔,這在下邊是無法想象的。夏天優勢更明顯,走進樓道,陰暗潮濕,蒼蠅蚊子云集,有時會碰到人臉上,一開門,就會有蚊蠅乘虛而入。樓層高的話就不一樣了,蚊蠅很少會飛到上邊,能飛到上邊的也都是蚊蠅中的勇猛之士,少之又少,所以夏天很少用蚊帳。樓頂有隔熱層,即使夏天很熱的時候,比三樓四樓也感覺不到太熱。室內一年四季干燥,不會因為潮濕經常翻曬被褥。一樓的一位仁兄搬家的時候,衣櫥靠近墻壁的一面都長了很長一層毛。
但也有不利的地方,得爬樓。兒子今年四歲了,每次回家走到一樓就說“我沒勁了”,還想讓大人抱著他,時間長了,大人不抱也就自己磨蹭著回家了。有時也會抱怨,“咱還不買新房子啊?買個一樓多好啊!”看著一樓的小朋友轉彎就到自己家,兒子總是羨慕不已。
買房子,這幾乎成了我或者是周圍同齡人的可望而不可及事情。看著周圍鄰居一個個都進城了,我們宿舍樓上有的房子已經被倒了三把,我也只能是羨慕了。
一個小小的偏遠縣城,房價竟然也達到了每平米3000多元,相比收入,真是差距太大,如果用夫妻兩人的工資買房子,手中要有幾萬元存款不說,還要十年、二十年的貸款。單位就有一同事,在縣城買了一套32萬元的房子,貸了20年款,每月1600多元的房貸,憑現在的工資,一個人還房貸還不夠,更何況20年里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情,如果真有需要錢的事情怎么辦呢?想想這些,真感覺現在買房子真是太勇敢、太有氣魄了。
一切為孩子著想,到縣城買房子大都為了讓孩子到縣城去上學,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前學校領導一直強調縣城鄉鎮一個樣,只要孩子上進,在哪里都一樣成才。現在本單位在鄉鎮上學的孩子少了,領導的孩子都進城了,也就不再用這樣的說法來教育大家了。
站在窗前,放眼望去,遠處峰巒綿延,翠屏山多佛塔隱約可見,我自己勸慰自己:面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當然,一切都會有的。
看文倉www.kanwencang.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18/125083.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