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魚、鳙魚、草魚、青魚是我國廣泛養殖的淡水魚類,也是人們經常食用的主要魚類品種,自古就享有“四大家魚”之美譽。由于冬季水溫較低,親魚活動減少,攝食較少、抵抗力下降,一旦管理不善,輕則影響親魚的懷卵量,重則對來年人工孵化、苗種培育和成魚養殖等生產環節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應切實加強親魚冬季培育管理。現將相關技術簡要介紹如下,供參考。
一、培育池位置
培育池應選擇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質清新、排灌方便和配有產卵池、孵化場的地方,周邊環境安靜、電力配套、交通便利、避風向陽、光照條件好、無高大樹木和建筑物遮陰、無污染源。
二、培育池條件
培育池四邊平直,東西走向,面積以3~5畝為宜。若池面過大,不利于培育管理,且池大魚多,由于親魚成熟期有差異,捕撈次數隨之增加,不利于性腺正常發育,甚至出現人為的損傷;若池面過小,親魚活動范圍也小,有礙其生長發育,且容易發生浮頭或泛池。水深宜為1.5~2.0米,土質為黏土或壤土,池底基本平坦,以便于牽捕操作。
三、清淤與藥池
首先進行清淤。挖除池底過多淤泥并整平(產黏性卵的親魚池,還應清除池邊雜草和池中水草)。鰱、鳙魚培育池保留淤泥厚度10~20厘米,青、草魚培育池保留淤泥厚度5厘米或不保留淤泥。待清淤結束后,再向池內注水80~100厘米深,使用生石灰藥池,用量為125~150千克/畝,以殺滅病原菌、寄生蟲(卵)、野雜魚等敵害生物。
四、親魚來源
親魚來源主要有3方面:一是從江河、湖泊的捕撈魚類中選留親魚;二是在池塘中培育親魚;三是從市場上選擇性收購親魚。
五、親魚選擇
選好親魚是實現養殖魚類良種化的基礎,主要應把握好3個原則:①選擇性成熟個體,以第二次性成熟的個體為佳。一般鰱親魚4齡以上,體重3千克以上;鳙親魚5齡以上,體重6千克以上;草親魚5齡以上,體重5千克以上;青親魚6齡以上,體重8千克以上。②品種特征典型,體質健壯,生命力強,無病無傷。③在不同來源的群體中對雌、雄親魚分別進行選留,避免親緣關系,保持遺傳性狀穩定。
六、親魚放養與搭培
親魚放養密度以250~300千克/畝為宜,混培品種與比例應根據主培品種而定。
主培鰱親魚的培育池,鰱親魚的放養規格為6~8千克/尾,密度為25~30尾/畝;混培的草親魚和鯽親魚規格分別為8~10千克/尾和0.3~0.5千克/尾,密度分別為8~10尾/畝和20~25尾/畝。
主培鳙親魚的培育池,鳙親魚的放養規格為10~12千克/尾,密度為16~20尾/畝;混培的草親魚和鯽親魚規格分別為8~10千克/尾和0.3~0.5千克/尾,密度分別為8~10尾/畝和15~20尾/畝。
主培草親魚的培育池,草親魚的放養規格為8~10千克/尾,密度為20~255尾/畝;混培的鳊親魚規格為0.3~0.5千克/尾,密度為18~20尾/畝;混培的鰱親魚和鳙親魚規格分別為6~8千克/尾和10~12千克/尾,密度分別為8~10尾/畝和5~8尾/畝。
青親魚可與草、鰱、鳙親魚混培,不需要專池培育。一般青親魚的放養規格為10~15千克/尾,密度為2~5尾/畝。
在親魚放養時,除需用3%~5%食鹽(不含碘)溶液浸泡10分鐘左右,以殺滅體表病菌及寄生蟲外,還應科學掌握雌雄親魚的搭配比例,一般以1∶1.2~1.5為宜。若雄親魚數量較少,則應先配足計劃較早催產的親魚培育池,以保證親魚催產時順利配組。
七、投喂管理
鰱親魚主要攝食浮游植物,餌料投喂以施肥為主。合理投施人糞尿可有效促進浮游植物的繁殖生長,因此,以培育鰱親魚為主的池塘,施肥應以人糞尿為主。一般基肥用量為200~300千克/畝,每次追肥用量為50~100千克/畝,每5~7天追施1次,保持池水透明度��25~30厘米。鳙親魚主要攝食浮游動物,而牛糞對浮游動物的繁殖十分有利,因此,以鳙親魚培育為主的池塘,施肥應以牛糞為主。一般基肥用量為300~400千克/畝,每次追肥用量為80~100千克/畝,保持池水透明度為25~30厘米。鰱、鳙親魚池追肥的原則是“少量多次,適時追施”。另外,天氣晴暖時還可投喂部分配合飼料,日投飼量為鰱、鳙魚體重的1%~2%。
草親魚投喂以嫩草、萵苣葉等青飼料為主,輔喂部分配合飼料等。青飼料投喂量為親魚體重的30%~50%,配合飼料則為2%~3%。
青魚投喂以螺、蜆、蚌肉等動物飼料為主,輔喂部分配合飼料。螺、蜆、蚌肉應均勻撒在離池邊2~3米、水深60~80厘米的池灘上,一般每2~3天投喂1次,投喂量為親魚體重的5%~8%。配合飼料投喂量為親魚體重的2%左右。
八、水質調控
加換水應根據天氣、水質、水溫和親魚攝食情況進行,一般每7~10天加水1次,每次加入新水20厘米深左右;每20天左右換水1次,每次換掉20%左右的老水。定期加換水,保持池水潔爽,不僅可促進親魚的性腺發育,而且還能保持培育池的合理水位,起到穩定水溫的作用。冬季上層水溫低、密度高,上層水下沉、下層水上浮,造成上層水溶氧下降。另外,冬季光照時間短,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產氧量減少,也會造成池水缺氧。因此,冬季仍需適時開啟增氧機增氧。一般于晴天中午開機2~3小時,以促進上、下層水的對流,保持池水溶氧充足均衡,讓親魚安全過冬。每15~20天全池潑灑1次EM調水王(主要成分為嗜酸乳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光合菌等),用量為1~2升/畝・米,以調節水體pH值,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改良水質。
九、魚病防治
冬季水溫低,魚類活動弱,攝食少,免疫力下降,在親魚牽捕操作時,動作要輕便,盡量避免鱗片脫落和魚體受傷,否則極易引發水霉病和白皮病。
水霉病的防治方法:一是用2%~3%食鹽(不含碘)溶液浸泡患魚20分鐘左右;二是全池潑灑水霉凈(主要成分為水楊酸、殺菌劑、黏膜修復劑、穩定劑),用量為50毫升/畝・米。
白皮病的防治方法:一是全池潑灑漂白粉(有效氯含量30%),用量為60~800克/畝・米;二是全池潑灑溴氯海因(主要成分為1-溴-3氯-5,5-二甲基乙內酰脲,規格:10%),用量為250~300克/畝・米,每天1次,連用2天。
十、堅持巡塘
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注意觀察水質及親魚攝食活動情況,若氣溫降為3~5℃,應將池塘水位加至最佳深度,并檢查進、排水渠道是否暢通。氣溫降至0℃以下造成池面結冰時,應及時人工破冰,盡量縮短冰封期,確保親魚安全過冬入春。
(作者聯系地址:江蘇省金湖縣灘涂開發公司 郵編:211600;唐玉華 江蘇省金湖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郵編:211600)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kanwencang.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223/105818.html
文章列表
BloggerAds
- Jan 01 Mon 2018 00:57
“四大家魚”親魚冬季培育技術
文章出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