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伊拉克戰爭十周年紀念日,這是一個充滿爭議、迷失的十年。十年前,這場戰爭被稱為布什政府爭奪石油的戰爭。十年后,民選政府下的伊拉克實現了近9%的年度經濟增長,以及超過戰前的石油出口。伊拉克前駐聯合國代表伊斯特拉巴迪認為,伊拉克豐富的油氣資源會讓所有大型石油公司獲利豐厚。但另一方面,伊拉克民眾卻并未從石油經濟中受惠,他們依然被高失業率折磨著,宗派政治引發的報復與暴力使他們的生活動蕩不安。究竟這場戰爭讓伊拉克的石油資源流向了何方?而石油繁榮下的伊拉克民眾又過著怎樣的生活?
伊拉克石油產業的繁榮,受益的是整個石油市場。再加上,發達國家現在對石油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國際油價市場的價格穩定并趨于下降趨勢。 ——美國自然資源委員會顧問楊富強在動蕩的全球石油市場中,伊拉克有成為下一個規則改變者的潛力。 ——國際能源總署(IEA)執行董事范德胡芬未來石油規則改變者每周,六七艘大型油輪組成的艦隊都要開進祖拜爾港,這個伊拉克南部的主要港口,瞬間就活了起來。工人們來來往往,忙忙碌碌,連接起油管,成千上萬噸的原油,源源不斷地流動著,從伊拉克,流向世界。2003年3月21日,伊拉克戰爭爆發第二天,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身后的油田冒出黑煙。
石油市場危險且誘惑伊拉克政府極為重視石油的投入,石油部部長魯艾比本月15日透露,未來5年將投入1730億美元用于石油基礎設施建設和擴大再生產,希望5年內石油收入達到6000億美元,石油產量達到900萬桶/日。如果能實現,伊拉克在中東石油格局乃至世界市場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成為真正的石油大國。對于伊拉克政府的計劃,國際能源總署認為,這是改變伊拉克未來命運的良機。伊拉克石油大幅增產主要因為伊拉克放開了國內石油市場,允許國際石油公司進行投資開采,而這在許多周邊國家是不允許的。2011年1月4日,巴格達,流離失所的貧窮伊拉克人。
國際原油獲利最大如果問龐大的伊拉克石油市場,誰是最大受益者?國際能源總署的答案是,中國。2009年10月,中石油和英國石油公司聯合拿下伊拉克最大油田魯邁拉。據國際能源總署預測,2020年前,80%伊拉克石油將流向亞洲。但中國真的是最大的受益國嗎?美國自然資源委員會顧問楊富強的回答是否定的。楊富強對新京報記者指出,伊拉克石油產業的繁榮,受益的是整個石油市場。再加上,發達國家現在對石油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國際油價市場的價格穩定并趨于下降趨勢。他強調,中國在伊拉克只有開采石油的權益,而不是將伊拉克的石油直接拉到中國來,伊拉克的石油還是在國際市場上出售,中國從國際市場的其他地方購買石油,而不是從伊拉克進口石油。2009年7月17日,巴士拉,伊拉克石油工人正在煉油廠工作。
石油繁榮民眾貧窮國際能源總署首席經濟學家法蒂·比羅爾預測,20年內伊拉克就將成為能源大國,GDP將增至沙特今天的水平。但難題在于,石油增產能否轉化成伊拉克民眾的福利?盡管伊拉克石油產量年年創新高,但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平卻未得到相同程度的改善。據聯合國發展計劃署數據顯示,伊拉克年輕人失業率高達30%,23%伊拉克人生活在極度貧困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曾經很糟糕,而現在,則是更加糟糕。”34歲的巴格達市民奧馬爾·卡伊斯說。這并非是卡伊斯一個人的抱怨,目前只有26%的伊拉克家庭可以使用公共排污設備,近1/5人口,每天只有2小時的水供應時間,1/3人口根本享受不到供水服務。“伊拉克石油報告”網站創始人本·蘭多將此歸因于伊拉克石油體制。伊拉克沒有國家石油公司,由石油部負責油田開發事宜。政治家考慮的不是如何使石油業發展得更好,而是如何保持住自己的政治地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東問題專家李國富則認為,安全和穩定問題是影響民眾從石油收益中獲益的重要因素。李國富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由于伊拉克社會并不穩定,因此,現在伊拉克從石油市場的獲益,并不能充分轉化成社會財富,所以現在的伊拉克民眾很難從石油收益中立刻獲得利益。石油增產能否成為改變伊拉克未來命運的良機,也許我們需要另外的十年才能得到答案。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wen/20161111/4683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