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特級教師任美琴提出中學生教育階段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議案,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隨著我國新經濟、新文化、新觀念的發展,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發生著各種變化,手機作為便利的信息溝通工具,大量涌進校園,手機消費成為中學生新的消費項目。在求新求奇的消費心理的作用下,在通信領域信息的豐富化、便利化等因素的刺激下,不少中學生都加入手機一族,深圳中學生中手機幾乎達到普及程度。如何對中學生的手機進行有效的管理,成為學校、老師和家長熱切關注的話題,成為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中學生攜帶手機到校的利弊

為加強學校對手機的管理,我們必須對中學生帶手機到校的利弊作出客觀的比較。

⒈ 中學生攜帶手機的作用和意義

手機作為現代通訊工具,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也為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諸多作用:

首先,學生攜帶手機能方便與家庭的聯系。有一些學生學習不自覺,行蹤和行為難以掌握,有些家長便主動給孩子配了手機,定時或不定時地關注監控孩子的行蹤,方便了家長對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有效防止不必要事件的發生。特別是住校學生,使用手機大大便利了家長的接送,在當今復雜的社會背景下,發生意外事情也可以隨時聯系呼救。

其次,便于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擴大交際圈。現今的中學生學習任務和壓力日益沉重,不少學生深陷于課業負擔,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與同齡人通過手機進行跨空間的交流和對話,有助于壓力的釋放,排解一些不愿與家長老師溝通的苦惱,維護心理衛生,同時也能在狹窄的地理空間獲得較廣闊的交際空間。

再次,學生使用手機能加速信息吸納、增加對社會信息的掌握。智能手機作為網絡通訊的組成部分,也具備了網絡資源共享、拓展視野、信息傳輸便捷等特點,無疑能讓學生更廣泛地接觸社會、增加對社會信息的掌握,加速社會化進程。

另外,使用手機可以體現獨特個性,增添生活情趣。手機作為通信領域里的弄潮兒,它較高的科技含量、較短的更新周期、新穎的流行設計,成為學生追逐時尚、體現生活品味的追求,手機特別是智能化的高端產品為新一代的學生炫出自我風采、展現自我生活個性的心理需求提供了條件,因而增添了生活情趣。

⒉ 中學生攜帶手機的弊端

中學生攜帶手機有其積極的意義和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攜帶者都能使用其利好一面,中學生帶手機也存在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弊端:

首先,對學習造成嚴重影響。由于用手機收發短信同樣會讓人迷戀,因此拇指族的隊伍越來越龐大,一些學生在午休、睡前、半夜甚至課堂上發短信幾乎達到癡迷狀態,不但嚴重影響了自己正常的學習和休息,也影響到其他同學;隨著技術的進步,手機功能已不只是通話發短信,價格越來越低的智能手機在中學生中逐漸流行起來,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玩起捉迷藏來,用它們聽MP3、看電影、玩游戲、甚至QQ聊天,而學生在課堂上的隱蔽動作老師很難發現,難以有效制止,課堂的學習效果肯定每況愈下,而一旦考試季節來臨,用手機作弊現象的出現也就在所難免了,曾發現有些考生的答卷選擇題全對,而簡答題則一竅不通。

其次,手機成為校園安全隱患。由于手機品牌眾多,質量良莠不齊,消費者難以辯別,再加上使用不當(雷雨天使用,長時間玩電游等),手機爆炸傷人的事時有發生。在一些地方,不法分子利用學生防范意識弱,反抗能力較小,專搶學生的手機。2005年4月22日下午,湘潭縣一中高二學生朱磊在校園內行走時,被突如其來的雷電擊中后當場身亡。事后,經法醫鑒定,雷擊竟然是由朱磊隨身攜帶的小靈通引來的。2004年7月,一位16歲的加利福尼亞少女因手機突然在衣服口袋中爆炸導致二度燒傷的嚴重后果。(《中國經濟時報》2004/07/29)另外,一些學生之間因打手機和發短信息不當,如超出了“正常”的范圍的整蠱、騷擾信息,有時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從而影響正常的同學關系,也引起了不少矛盾和糾紛;上體育課或參加活動時帶在身上不方便,不帶又容易丟失,住校生的手機在宿舍里也經常出現失竊,這些都給學校管理造成不小的問題,手機成為學校安全的隱患。

再次,為男女生的非正常交往提供便利。中學中男女生交往過密、早戀甚至越軌的現象已時有發生。由于在學校里耳鬢廝磨、卿卿我我的場合和機會較少,很多陷入早戀泥淖的少男少女在欲望的誘惑下,轉而利用手機頻繁發送甜言蜜語、互相約會,從而避開家長和老師的干預而進行非正常交往。

第四、容易形成不良的消費習慣。中學生帶手機到學校很多是一種炫耀和裝飾,易于引發攀比心理,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造成較大的思想負擔和影響。同時,在每天收發幾十條短信屬“正常范圍”的情況下,相對于沒有經濟收入的中學生來說,話費的消費水平確實不低,由于群體龐大,中學生已成為移動通訊消費的潛在市場,成為各公司爭奪的對象,它們挖空心思出臺的各種“優惠套餐”對刺激消費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中學生話費居高不下,容易在學生中形成不良的消費習慣。

第五、泛濫的垃圾信息不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每位手機用戶都毫不例外地經常接收到各種各樣的垃圾信息,這些信息多來自不良聲訊臺和一些唯利是圖的商業客戶,他們或者為了引誘消費,或者為了牟取利益,經常向手機用戶群發不雅網頁、黃色短信,以及如招聘“男公關”、“中獎”等詐騙類信息、賣防盜解碼器、竊聽器、透視麻將等 “黑色商業”信息、心理測試、情感測試等缺乏科學依據的迷惑類信息、測命運、解夢等封建迷信類信息,還有無聊的整蠱、騷擾信息,可以說門類各異應有盡有。中學生正處于生理發育期,好奇心強,在頻繁的“黃色”網頁和信息的誘惑下,很容易產生一種不健康的閱讀快感而沉溺其中,影響身心的健康成長;封建迷信類的信息也容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判斷,將成敗與命運聯系起來而放棄對未來的憧憬和努力;中學生的判斷能力較差,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情感問題必須依靠正確的引導,而測試類信息很容易誤導學生對自我的判斷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而學生經常接觸欺詐類和“黑色商業”類短信,或是受到欺騙,很容易對誠信等做人準則產生懷疑。不良短信對中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樹立、價值觀的形成、積極生活態度的建立,都會產生不良影響,這些影響嚴重地對學生心理的正常發展構成威脅。北京海淀區法院法官尚秀云指出,由于手機短信隱蔽性強,不易被察覺,青少年學生長期接觸黃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種心理上不健康的閱讀快感。短信過多,會使人心理紊亂,如果手機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會使他們不能接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懂得尊重別人。英國倫敦大學皇家學院的心理學家格倫.威爾森稱,在80例臨床實驗中,在工作中經常發短信的人IQ(智商)會降低10%,相當于一整天沒有睡覺,而抽大麻后也只會下降4%左右。而且,短信內容一般都未經過濾,正處在“似懂非懂”階段的中學生很容易被不健康內容吸引誤入歧途。

第六、手機長期的輻射對學生的身體發育也不利。倫敦大學研究人類腦神經及細胞的蓋爾教授撰文指出,讓正常的白鼠連續接受4小時頻率范圍與手機輻射近似的無線電波輻射后,白鼠的腦細胞DNA結構均有被破壞的跡象。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機時,大腦中吸收的輻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蘭州中西醫結合醫院的梁宣梅說,現在有很多青少年都在使用手機,以為這對身體沒多大影響。其實,青少年的免疫系統比成人要脆弱,所以更容易受輻射影響。事實證明,手機輻射會對青少年腦部神經造成損害,引起頭痛,記憶力減退和睡眠失調。而頻繁玩手機游戲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聾,達到85分貝就有可能損害聽力。

二、我校對學生手機管理熱點問題的看法和具體措施

攜帶手機的學生個體,并非能全面體現使用手機的意義,也不會集中以上的所有弊端,個體不同利弊也不同,必須具體分析,但在教育實踐中著眼于整體結果來看,允許中學生攜帶手機到校弊遠大于利。所以對學生的手機管理引起中小學校的重視和關注,也由此而催生出各種各樣的管理措施,其中最具爭議的就是學校是否可以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到校?學校是否能沒收或暫扣學生的手機?

⒈ 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到校應合法化

由于對學生攜帶手機利弊的認識不同,一些家長和學生不認同甚至抵制學校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到校的做法,他們認為學校禁帶手機侵犯了公民通信自由的權利。如果這種說法成立,我們可以按這樣的邏輯類推:法庭驅逐喧嘩者侵犯了公民說話的權利,交警處罰闖紅燈者侵犯了公民人身自由的權利,環保部門處罰深夜擾民麻將侵犯了公民娛樂的權利……教師在課堂上批評打瞌睡的學生豈不侵犯了公民休息的權利?家長和學生的這種認識,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是對公民權利的一種曲解。在任一場合中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必定還要受到特定規范的制約,校園是教育場所,“校園無小事,事事是教育”言之成理,不僅課堂上需要維護正常教學秩序的規范,在校園里同樣也時刻需要確保正常教育秩序和效果的規范,禁帶手機的意義就在于此。

也有一些學校認為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明文規定,也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規定中學生不能在校園內使用手機和帶手機上課,因此手機管理是中小學最突出的管理難題。當然法律條文不可能細化得面面俱到,因此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規定中學生不能在校園內使用手機和帶手機上課也是正常的。而從《教育法》來看:第26條第1款要求學校“有組織機構和章程”,第28條第1款要求學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這一條款就是《教育法》的授權性規范,“授權性規范授予法律主體可以作出某種行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種行為的能力。”通過授予學校一定的權限規范師生的行為。學校的規章制度實質上就是“章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律法沒有規定或沒有實施細則的部分的補充,所以很多專家學者均認為:法無明文規定時,學校可自行制定相關校規對學生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教育法》第43條第4款也規定受教育者必須“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它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特別是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與學校的關系更多地趨向于契約性……” 、“學生必須服從學校和教師的管理,違反校規校紀者將受到相應的處分。在這種不對等的法律關系中,受教育者處于個人從屬、被支配的關系,……部分法學界人士稱這種關系為準行政性的法律關系。”法律學者普遍認為,學校只要不改變學生的受教育者身份就完全可以按照教育規律制定校規來來管理內部事務,將學校按校規對學生的紀律處分納入民事訴訟的范圍不符合教育規律,也不宜將其納入司法審查范圍。顯然,學校制定的禁帶手機規定應屬學校自由裁量權的適度行使。綜合上面的分析,學校禁帶手機不會違背上位法,完全可以把它明確列入校規校紀,使之成為對中學生的一種管理契約。

⒉ 對違規學生的手機可暫代保管

既然禁帶手機成為校規,就必定會有違規的現象,對違規攜帶的手機管理也是一個難題,一此學校采取簡單粗暴的做法,如見諸報章的搜身、沒收、當眾摔毀等,顯然是違法的、不可取的。也有一些學校采取暫扣的做法,也引起了關于學生合法財產權的爭議。

學生在課堂上看課外書、玩弄物品,教師將它予以暫扣或代管,是教育實踐中長期以來行之有效的做法,從來沒有一個律法專家對此提出異議,也不認為此做法會剝奪學生的財產權。如果認為老師暫扣或代管學生的手機違背了物權法或者是剝奪學生的合法財產權,那么以上的做法無疑也是違法的,不可為的。那么我們由此應當擔心:課堂上日益泛濫的各類物品該如何讓其消失?課堂的正常教學秩序該如何維持?

誠然,學校不具備暫扣學生合法財產的權力,但也不意味著學校對違規攜帶的手機無所作為。《教育法》賦予學校一定的自由裁量權,為學校的教育管理預留一定的伸展空間,有專家認為:學校的自由裁量權必須在學校目的的達成與學生權利的保護兩種利益間求取最佳的平衡點,要遵循最小侵害原則。因此學校可以通過行使自由裁量權使做法游走于律法的邊緣,可以改“暫扣”為“暫代保管”,暫扣的做法帶有懲罰的性質,而代管不是處罰而是救助,其意義在于幫助學生暫時遠離誘惑,它遵循了“出于善意,著眼于學生更好發展”、“目的在于矯正不良行為”的教育性原則,同時也符合“目的與手段合乎比例”的比例性原則以及“不過度處罰” 的相稱性原則的法治精神,從這一意義上說,暫代保管應是可行的做法。

三、我校對手機進行有效管理的后續策略

要進行有效管理,必須使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都合情合法,確保管理效果,為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提供保障,為學生的健康發展作出貢獻。要達到這一目的,學校對學生的手機管理制定以下策略:

⒈ 為學生的必要通訊提供條件

在校學生特別是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在不少情況下也需要必要的互動聯系,作為學校當然不能讓學生于上學時段完全與外界隔離。學校應創設條件在校園、宿舍區域安裝了電話,教師辦公室的電話也向學生開放,以滿足學生正常聯系的需要,以化解由禁帶手機帶來的通訊需要的壓力。

⒉ 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家長的態度往往對學生的認識和學校的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要讓禁帶手機的工作順利開展,首先必須得到學生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學校通過家長委員會會議和各年級家長會,在貫徹學校規章的同時把學校禁帶手機的依據、認識和做法交由家長討論,取得了一致的看法,從而減輕學校在處理違規學生時的阻力。

⒊ 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并予以宣講貫徹

科學的制度化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把手機管理列入學校的制度條文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細則,把它列入常規管理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對違規帶入的手機的處理,要統一教師的思想認識,克服隨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可結合新生入學訓練進行宣講和紀律教育班會課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加強引導和教育,讓學生認清利弊,解決學生的思想癥結,明確學校禁帶手機的意義。

⒋ 對違規學生的教育要注重方法與技巧

班主任、年級領導、德育處領導在發現學生違規時要進行教育,“常規管理也是一種教育手段,要講清道理,讓學生自覺遵守,而不是強迫學生執行”,因此在教育時要提高教育技巧,采取說服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正確使用,以人性化管理的思維保證制度的堅決執行。

⒌ 對違規手機的處理要注意程序公正

學生違規使用的手機的正確處理,關系到管理成敗,必須把握好尺度,要重視程序公正問題。根據以上的分析,可以予以“暫代保管”,首先應當向學生說明處理的事實依據和校規依據,聽取學生的申辯和異議;其次要把SIM卡退還學生,因為SIM卡涉及學生的個人信息、通訊消費等,把SIM卡退還學生是對學生隱私權和財產權的一種尊重,同時此做法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糾紛;第三要出具“暫代保管”的回執作為領回憑證,根據違規事實在回執中明確領回時間和領回人(家長或學生本人)。讓做法充分體現學校管理程序的正當性,尊重人的尊嚴,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而有效地對手機進行管理。

看文倉www.kanwencang.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22/126124.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