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中的“隱”和“顯”,指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學風格和表現手法。“隱”,指的詩詞采用借代、暗示或印象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內容主旨含蓄隱曲, '顯',指的是率直淺切的文學風格和表現手法。中國的古典文論稱譽含蓄手法者多,但也有許多作家刻意追求直白顯豁的風格,形成獨特的風格流派。
一、 隱:言已盡而意無窮
○言不傳意、意在言外
陶淵明《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詠歌隱居之樂,表達詩人對喧鬧的世俗官場的鄙棄。詩人生活在世俗之中卻無車馬的喧鬧,因為他心底澹然,遠離塵俗。但詩中沒有明白告訴我們對'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感受和思考:山中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優美,連飛鳥日暮時分都會歸來,人為什么要留戀世俗官場,不知道隱逸之中的身心之樂呢?這是他此時的感悟,也想告訴世人但又不愿明白說出,所以結尾處欲吐半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并非'忘言',只是不肯明言,這也就是'言在意外'的藝術手法。
○抒情敘事,寓意深沉
李商隱《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峨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首詩無論是寫孤獨的環境及氛圍,還是寫'悔偷靈藥',表面上是寫嫦娥,實則有弦外之音。與其說寫的是嫦娥的處境、心情,并對其體貼、同情,不如說是詩人孤清凄冷情懷和不堪忍受寂寞痛苦的心靈獨白。此詩妙在有韻外之致,取得了語近而情遙、含吐而不露的藝術效果。
○欲露還藏,以藏寫露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首詩是杜甫絕句中最有情韻、最富含蘊的一篇。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后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作者寫到'落花時節又逢君'時,卻黯然收筆,點到即止,不去說破,可謂'猶抱琵琶半遮面',全詩語言平易,而含意極深,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表達了出時世凋零喪亂與人生凄涼飄零之感。
二、 顯:詩意顯豁,直接道出
○內容以俗為雅,
梅堯臣《二月七日吳正仲遺活蟹》
年年收稻賣江蟹,二月得從何處來。
滿腹紅膏肥似髓,貯盤青殼大於杯。
定知有口能噓沬,休信無心便畏雷。
幸與陸機還往熟,每分吳味不嫌猜。
宋代詩人在創作上追求以俗為雅,表現在題材選取上也是注意表現日常生活,寫平常人的細致感受。此詩以日常所見的蟹為題材,用俚語口語生動描繪江蟹膏肥脂黃、豐滿肥碩的形象,使人見蟹之狀。從而生發出“定知有口能噓沬,休信無心便畏雷”的人生哲理,以及對江南生活的向往,可謂大俗大雅。
○表達詩意顯豁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首詩直截了當抒發了杜甫聽到平叛勝利消息時的驚喜之情。開頭寫的是初聞喜訊的驚喜;后半部分寫詩人手舞足蹈做返鄉的準備,直陳自己下一步打算,“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凸顯了急于返回故鄉的歡快之情。全詩情感奔放,處處滲透著“喜”字,痛快淋漓地抒發了作者無限喜悅興奮的心情。詩意全在字面之上,讓人一讀便知。
○風格質樸平淡
孟浩然《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此詩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主客舉杯飲酒,閑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這首詩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敘述層次也完全是順其自然,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像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品讀更多經典詩詞、國學、書畫與精美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唐詩宋詞品讀
很高興能夠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里與你相識。每天推送經典詩詞、國學、書畫與精美文章品讀,讓我們在這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和三度一起品讀鑒賞那些快被時光遺忘的經典,修身養性,傳承經典,約否?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222/7635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