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

  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圍殲之戰——長平之戰。秦軍因為先前攻打韓國時,本要拿下韓國上黨郡,但是上黨郡守卻投降了趙國,因此發動這一戰。那么這一戰給秦趙兩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

  長平一戰以秦軍獲勝結束,趙國數十萬將士折損在這一戰,國力大大被削弱。長平之戰后,白起繼續擴大勝利果實,命王龁率軍攻占趙國的皮牢,司馬錯攻太遠,白起則親自攻打邯鄲,想一舉滅掉趙國。

  趙國實力大減,再也沒有了對抗秦國的實力,面對秦軍的攻勢,韓、趙都非常恐懼,于是兩國合謀帶重金去游說范雎,范雎被說服,便向秦王建議議和。這自然和白起的想法有了沖突。

  秦王也接受了范雎的建議,允許韓、趙割地求和,于是公元前259年,秦國罷兵,由此秦國錯過了滅邯鄲的最佳時機,以致于再后來的邯鄲之戰中吃了敗仗。

  但是秦王的考慮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白起固然厲害,戰機也固然恰當,但是當時秦國幾次攻趙,孤軍深入,每次都是快消戰,打不起持久戰,這也是他坑殺趙國俘虜的原因。白起根本沒辦法把二十幾萬人帶到秦國去,一路上的消耗就吃不起,就地坑殺雖然是最殘忍的,但是為了防止趙軍伺機反抗,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盡管白起打贏了長平之戰,但是秦軍的消耗也是很大的,現在廉頗的堅守戰讓秦軍也吃了不少暗虧,這個時候帶著殘部再次長途奔襲的確是不夠明智的舉動。但是后來邯鄲之戰的失敗也是事實,說明趙國雖然遭此重創,但是還有一部分實力保存,秦國想要吞并六國的壯志任重而道遠。

  秦國休戰了,但是對于趙國來說僅僅是多了一點喘息的機會,卻已沒有了絕地反擊的能力。秦國也不會像當年燕國攻齊那樣,需要聯合諸侯才敢對齊國下手,盡管失去了攻擊邯鄲的最佳時機,也在之后的邯鄲之戰中失利,但是秦軍一統六國的步伐仍在滾滾向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031/29245.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