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智囊·術智·隱而不顯·馮夢龍原文及翻譯

  【原文】

  似石而玉,以錞①為刃;去其昭昭,用其冥冥;仲父②有言,事可以隱。集“謬數”。

  【注釋】

  ①錞:矛戟下端的平底。

  ②仲父:齊桓公稱管仲為仲父。

  【譯文】

  看上去像是石頭實際上卻是寶玉,用戈戟的柄套也能作為兵刃;舍棄明顯可見的用途,運用它幽微隱秘的妙處,這是管仲為人處世的謀略。集此為“謬數”卷。閱讀3lian.com/zl/轉載請保留

  周武王

  【原文】

  武王立重泉①之戍,令曰:“民有百鼓之粟者不行。”民舉所最粟以避重泉之戍,而國谷二十倍。

  〔評〕假設戍名,欲人憚役而竟收粟,倘亦權宜之術,而或謂圣王不應為術以愚民,固矣!至若《韓非子》謂,湯放桀欲自立,而恐人議其貪也,讓于務光②,又虞其受,使人謂光曰:“湯弒其君,而欲以惡名予子。”光因自投于河;文王資費仲周武王③而游于紂之旁,令之間④紂以亂其心,此則孟氏所謂“好事者為之”。非其例也。

  【注釋】

  ①重泉:地名。

  ②務光:當時的隱士。

  ③資費仲:送資財給費仲。費仲是商紂王之佞臣。

  ④間:離間。

  【譯文】

  周武王下令征調百姓赴重泉戍守,同時又發布命令說:“凡百姓捐谷一百鼓(四石為一鼓)者,可以免于征調。”百姓為求免役,紛紛捐出家中所有積谷,一時國庫的米糧暴增二十倍。

  〔評譯〕武王借征調百姓戍守遠地為名,利用百姓恐懼離鄉的心理,征收谷粟充實國庫,假若這只是一時權宜的做法,而有人卻為此批評圣賢的君王不應用權術來欺騙百姓,確實是這樣。《韓非子》曾記載,商湯討伐桀后想自立為帝,又怕世人譏評他是因稱王的貪念才討伐桀的,于是故意推舉務光為王,但又怕務光真的接受,就派人對務光說:“湯弒殺他的君主,卻想將弒君的罪名嫁禍給你。”務光聽了,就嚇得投河自盡;另外,文王也曾用重金賄賂費仲,要他日夜在紂王身邊進讒言,迷惑紂王心智。我認為這是孟子所謂喜歡捏造假言生事的人。并不是真實的事例。

  范仲淹

  【原文】

  皇祐二年,吳中大饑,時范仲淹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仲淹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諸佛寺主守,諭之曰:“今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于是諸寺工作并興。又新倉廒吏舍,日役千夫。監司劾奏杭州不恤荒政,游宴興作,傷財勞民。公乃條奏:“所以如此,正欲發有余之財,以惠貧者,使工技傭力之人,皆得仰食于公私,不致轉徙溝壑耳。”是歲唯杭饑而不害。

  〔評〕《周禮》荒政十二①,或興工作,以聚失業之人。但他人不能舉行,而文正行之耳。凡出游者,必其力足以游者也。游者一人,而賴游以活者不知幾十人矣。萬歷時吾蘇大荒,當事者以歲儉禁游船。富家兒率治饌僧舍為樂,而游船數百人皆失業流徙,不通時務者類如此。

  【注釋】

  ①《周禮》荒政十二:《周禮·地官大司徒》載:“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一散利,二薄征,三緩刑,四弛力,五舍禁,六去幾,七省禮,八殺哀,九蕃樂,十多婚,十一索鬼神,十二除盜賊。”即《周禮》中記載的十二條應對荒年的政策。

  【譯文】

  宋朝皇祐二年,吳州一帶鬧大饑荒,當時范仲淹(字希文,卒謚文正)治理浙西,下令散發米糧賑災。并鼓勵百姓儲備糧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備。吳州民俗喜好賽舟,并且篤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勵百姓舉行劃船比賽,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飲。從春至夏,當地的百姓幾乎天天都扶老攜幼在湖邊爭看賽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對他們說:“饑歲荒年工錢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興土木的大好時機。”于是各寺廟住持無不招募工人大肆興建。范仲淹又招募工人興建官家谷倉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達一千人。掌監察的官員,認為范仲淹不體恤荒年財政困難,竟鼓勵百姓劃船競賽,寺院大興土木,既勞民又傷財,所以上奏彈劾范仲淹。范仲淹上奏說:“臣所以鼓勵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興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錢可花的百姓,嘉惠貧苦無依的窮民,使得靠出賣勞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賴官府與民間所提供的工作機會生活,不致背井離鄉,餓死荒野。”這年全國的大饑荒,只有杭州一帶的百姓沒有受到嚴重的災害。

  〔評譯〕《周禮》記載,連續十二年的饑荒,主政者應盡量提供百姓工作機會,減少失業人口。可惜一般主政者都做不到,只有范仲淹做到了。凡是可以外出宴游者,一定是具有宴游的財力,一人外出宴游,而靠此人宴游花費的金錢生活的,不知道有幾十人。明朝萬歷年間,蘇州一帶鬧饑荒,主政者下令禁止百姓游船,于是富家子弟日日在僧院宴飲,而靠劃船生活的船家,都因失業而背井離鄉,主政者的愚昧,不識時務,大都如此。

  王導

  【原文】

  王導王丞相善于國事。初渡江,帑藏空竭,唯有練①數千端。丞相與朝賢共制練布單衣。一時士人翕然競服,練遂踴貴②。乃令主者賣之,每端至一金。

  〔評〕此事正與“惡紫”對照。謝安之鄉人有罷官者,還,詣安。安問其歸資,答曰:“唯有蒲葵扇五萬。”安乃取一中者捉之。士庶競市,價遂數倍。此即王丞相之故智。

  【注釋】

  ①練:白絹。

  ②踴貴:價格跳動上漲。

  【譯文】

  東晉時的丞相王導善于掌理國政。初渡江時,由于國庫空虛,府庫只存有數千匹絲絹。王導于是與朝中大臣商議,每人制作一套絲絹單衣,一時之間,官員及讀書人紛紛仿效,于是絲價暴漲。王導接著下令管理府庫的官員出售絲匹,每匹售價竟高達一兩黃金。

  〔評譯〕這件事情可以和齊桓公討厭紫衣相對照。另外,東晉時,宰相謝安的一個同鄉辭官回鄉,臨行前向謝安辭行。謝安問他回鄉的路費可曾籌妥,同鄉回答道:“手上沒有現金,只有五萬把蒲葵扇。”于是謝安隨手拿了其中一把扇子。沒幾天,士人百姓爭相購買蒲葵扇,于是扇價高漲。這也是仿王丞相的做法。

  晏嬰

  【原文】

  晏嬰齊人甚好轂擊①,相犯以為樂。禁之,不止,晏子患之。乃為新車良馬,出與人相犯也,曰:“轂擊者不祥。臣其祭祀不順、居處不敬乎?”下車棄而去之,然后國人乃不為。

  【注釋】

  ①轂擊:用車轂相撞擊。轂,車輪中間車軸穿入處的圓木,安裝在車輪兩側的軸上。

  【譯文】

  齊人喜歡在駕車時用車轂相互撞擊并以此為樂。官府雖多次禁止,但依然沒有什么明顯的成效,宰相晏嬰為此感到十分煩惱。一天,晏嬰乘坐一輛新車出門,故意與其他車輛相撞,事后說:“與人撞車是不吉祥的兇兆,難道是我祭拜神明時心意不夠誠敬、平日居家待人不夠謙和的緣故嗎?”于是棄車離去,從此國人皆不再以撞車為樂。

  東方朔

  【原文】

  東方朔武帝好方士①,使求神仙不死之藥。東方朔乃進曰:“陛下所使取者,皆天下之藥,不能使人不死;唯天上藥,能使人不死。”上曰:“天何可上?”朔對曰:“臣能上天。”上知其謾詫,欲極其語②,即使朔上天取藥。朔既辭去,出殿門,復還曰:“今臣上天似謾詫者,愿得一人為信。”上即遣方士與俱,期三十日而返。朔既行,日過諸侯傳飲,期且盡,無上天意,方士屢趨之,朔曰:“神鬼之事難豫言,當有神來迎我。”于是方士晝寢,良久,朔覺之曰:“呼君極久不應,我今者屬從天上來。”方士大驚,具以聞,上以為面欺,詔下朔獄,朔啼曰:“朔頃幾死者再。”上曰:“何也?”朔對曰:“天帝問臣:‘下方人何衣?’臣朔曰:‘衣蟲。’‘蟲何若?’臣朔曰:‘蟲喙髯髯類馬,色邠邠類虎。’天公大怒,以臣為謾言,使使下問,還報曰:‘有之,厥名蠶。’天公乃出臣。今陛下苛以臣為詐,愿使人上天問之。’”上大笑曰:“善。齊人③多詐,欲以喻我止方士也。”由是罷諸方士不用。

  【注釋】

  ①方士:煉丹藥,言神仙,造不死之方的術士。

  ②極其語:使他的話說到極致,指讓東方朔語盡詞窮。

  ③齊人:東方朔是平原郡人,古屬齊地。【譯文】

  漢武帝喜好長生不老之術,對方士非常禮遇,常派遣方士到各地訪求長生不老藥。東方朔于是上奏道:“陛下派人訪求仙藥,其實都是人間之藥,不能使人長生不死,只有天上的藥才能使人不死。”武帝說:“誰能上天為寡人取藥呢?”東方朔說:“我。”武帝一聽,知道東方朔又在胡說吹牛,想借機讓他出丑難堪,于是下令命東方朔上天取藥。東方朔領命拜辭離宮,剛走出殿門又再折返回宮,上奏說:“現在臣要上天取藥,皇上一定會認為臣胡說吹牛,所以希望皇上能派一人隨臣同往,好為人證。”武帝就派一名方士陪東方朔一起上天取藥,并且約定三十天后回宮復命。東方朔離宮后,日日與大臣們賭博飲酒。眼看三十天的期限就要到了,隨行的方士不時地催促他。東方朔說:“神鬼行事凡人難以預料,神會派使者迎我上天的。”方士無可奈何,只好蒙頭大睡,一睡就是大半天。突然間,東方朔猛然將他搖醒,說:“我叫你許久都叫不醒,我剛才隨天上使者上天去過了,剛剛才由天庭返回凡間。”方士一聽大吃一驚,立即進宮向武帝奏。武帝認為東方朔一派胡言,犯欺君之罪,下詔將東方朔入獄。東方朔哭哭啼啼,對武帝說:“臣為上天求仙藥,兩度徘徊生死關口。你還懷疑我。”武帝問:“怎么一回事?”東方朔回答說:“天帝問臣下老百姓穿的是什么衣服,臣回答說:‘蟲皮。’又問:‘蟲長得什么樣子?’臣說:‘蟲嘴長有像馬鬃般的觸須,身上有虎皮般彩色斑紋。’天帝聽了大為生氣,認為臣胡言欺騙天帝,派使者下凡界探問。使者回報確有此事,并說蟲名叫蠶,這時天帝才釋放臣返回凡間。陛下如果認為臣撒謊欺君,請派人上天查問。”武帝聽了大笑:“好了好了。齊人生性狡詐,你不過是想用譬喻的方法勸朕不要再聽信方士之言罷了。”從此武帝不再迷信方士。

  顏真卿

  【原文】

  真卿①為平原太守,祿山逆節②頗著,真卿托以霖雨,修城浚壕,陰料丁壯,實儲廩,佯命文士飲酒賦詩。祿山密偵之,以為書生不足虞,未幾祿山反,河朔盡陷,唯平原有備。

  〔評〕小寇以聲驅之,大寇以實備之。或無備而示之有備者,杜其謀也;或有備而示之無備者,消其忌也。必有深沉之思,然后有通變之略。微乎!微乎!豈易言哉?

  【注釋】

  ①真卿:顏真卿,唐開元進士,累遷至侍御史,任平原太守時,度安祿山必反,暗中守備,顏真卿

  安史之亂中,平原獨完好。德宗時為宰相盧杞陷害,被派往叛軍李希烈處,后遇害。

  ②逆節:叛逆的事端。

  【譯文】

  唐朝時顏真卿擔任平原太守,當時安祿山反叛的野心已很明顯。顏真卿借口雨季來臨,不得不修城浚溝,暗中招募勇士,儲存米糧防備安祿山的侵襲,然而表面上卻不動聲色,天天與一些書生喝酒作詩。安祿山派密探暗中監視顏真卿的舉動,見顏真卿只顧喝酒作詩,認為顏真卿不過一介書生而已,不足為慮。不久安祿山果然起兵造反,河東一帶完全陷入賊手,唯有平原郡一帶因顏真卿早有防范而未陷落。

  〔評譯〕碰到小賊寇,只要虛張聲勢恫嚇一番就可以退敵;遇到大賊寇,就必須有堅實的武力作為后盾才能與之對抗。本身沒有實力,卻虛張聲勢顯示自己的武力,是為杜絕對方蠢動的念頭;的確有實力而極力掩飾,表現出毫無防備的樣子,是為消除對方猜忌的心理。是虛是實,必須要先有深沉圓融的思慮,然后才能變通自如。其中的微妙之處,卻并非三言兩語就說得明白的。

  謝安 李郃

  【原文】

  桓溫①病篤,諷②朝廷加己九錫③。謝安使袁宏具草,安見之,輒使宏改,由是歷旬不就,溫薨,錫命遂寢。

  大將軍竇憲④內妻⑤,郡國俱往賀。漢中太守亦欲遣使,戶曹李郃諫曰:謝安“竇氏恣橫,危亡可立俟矣。愿明府勿與通。”太守固遣,郃乃請自行,故所在遲留,以觀其變。行至扶風,而憲已誅,諸交通者皆連坐,唯太守以不預得免。

  〔評〕按袁宏草成,以示王彪之。彪之曰:“卿文甚美,然此文何可示人?安之頻改,有以也。”

  李郃,字孟節,即知二使星⑥來益部者。其決竇氏之敗,或亦天文有征,然至理亦不過是。

  【注釋】

  ①桓溫:晉明帝時以戰功封南郡公加九錫,威勢煊赫,漸有不臣之心,曾廢帝立簡文帝。陰謀篡位,事敗而死。

  ②諷:暗示。

  ③九錫:古時賜給重臣的九種禮器。

  ④竇憲:漢和帝母竇太后之兄,曾自請擊匈奴,大破匈奴八十余部,拜大將軍,后專權用事,帝令自殺。

  ⑤內妻:娶妻。“內”同“納”。

  ⑥二使星:李郃在漢中做官時,朝廷派遣兩個使者微服去益州(今四川)查訪,在漢中遇到李郃。李郃問:“二君離京師時,知朝廷遣二使否?”使者驚愕,問李郃如何得知,李郃指著天上的星星說:“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譯文】

  晉朝時桓溫雖病危臥床,仍請求朝廷加自己九錫。謝安要袁宏(字伯彥)起草加錫詔書,文稿完成后,謝安卻頻頻要袁宏修改,于是延誤了十多天才定稿。一直到桓溫病逝以后,加錫的詔命才送達。

  東漢時大將軍竇憲納妾時,許多官員都前去道賀。當時的漢中太守也想派使前往,戶曹李郃(字孟節)勸諫說:“竇氏專權驕橫,遭受國法制裁是指日可待的事,希望大人與他保持距離,以免惹禍上身。”然而太守仍堅持要派使申賀。于是李郃自請為使者,一路上故意拖延停留,以觀其變。等他到達扶風時,就已傳來竇憲被誅的消息,當時與竇憲交往的官員多半受到牽連獲罪,唯有漢中太守得以幸免。

  〔評譯〕當初袁宏草擬詔命時,曾將文稿拿給王彪之看,王彪之說:“你的文筆非常好,但這篇文章怎能給外人看?謝大人頻頻要你修改,并不是文章不好,一定另有原因。”

  東漢時大將軍竇憲納妾時,許多官員都前往道賀。

  晏嬰

  【原文】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同事景公,恃其勇力而無禮,晏子請除之,公曰:“三子者搏之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請公使人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公孫接曰:“接一搏豨,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田開疆曰:“吾伏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①,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相驚,以為河伯。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挈領②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夸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亦反其桃,挈領而死。使者復命,公葬之以士禮。其后諸葛亮作《梁甫吟》以哀之。

  【注釋】

  ①左驂:三馬同駕一車為驂,左側者稱左驂。

  ②挈領:持脖頸,指引頸自刎。

  【譯文】

  春秋時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同為齊景公的大臣,三人仗著自己力大無比,對景公驕蠻無禮,因此晏子請求將此三人除去。景公說:“這三人力大無比,一般人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派人謀刺又怕失手反會壞事,該如何是好呢?”晏子于是建議景公派人送他們三人兩顆桃子,說:“大王賜三位大人兩顆桃子,三位大人請自述其功以決定誰該吃桃。”公孫接一聽,首先開口說:“我曾一手打野豬,一手搏幼虎,說起我的勇力,那真是無人能比,我應該吃桃。”說完起身拿起一桃。田開疆接著說:“我曾率伏兵兩次阻退來犯的敵軍,我的勇猛也是無人能比,我也應該吃桃。”說完也起身拿起一桃。這時古冶子大聲說道:“我曾隨景公渡河,突然一只巨大的河鱉一口銜住車駕中靠左邊的那匹馬,將馬拖入河中央,當時我年紀小還不會游泳,只好閉氣往上游前行百步,再順河水漂流九里,才殺了那只河鱉。我左手抓著馬尾,右手提著鱉頭,像巨鶴沖天般躍出水面,當時在河邊的人看到這一幕,都以為我是河神。說起我的勇力才真的是無人可比,我才可以吃桃,你們二人還不快將桃子放到原處去?”說完拔劍站起。公孫接、田開疆說:“我們的勇敢的確不及你,我們的功績也不及你,強行奪桃而不讓你吃更是貪心的表現,若不能死在你面前,又是無勇的表現。”于是兩人放回手中的桃子,然后自刎而死。古冶子見他二人自刎,難過地說:“你們二人死了,我如果獨活于世,就是我不仁;用言語使你們覺得受到屈辱,是我不義;我痛恨自己的行為,若不死就是無勇。”說完也放下手中的桃子,自刎而死。使者回宮向景公復命,景公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后人諸葛亮曾作《梁甫吟》以哀悼他們三人。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109/44293.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