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導讀:

山西省長治縣振興村,一面“由黑轉綠”的旗幟,一方“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的鄉土,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入圍“2016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

  山西省長治縣振興村,一面“由黑轉綠”的旗幟,一方“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的鄉土,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入圍“2016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范村鎮”。振興村的啟示為:科技引領,開啟了經濟發展的總開關;華麗轉身,吹響了三產融合的集結號;占領高地,打造了轉型升級的新標桿。

避暑小鎮鳥瞰

新村一角

幸福里客棧

幸福里一角

重陽節關愛老人

振興村

振興幼兒園

  2016年12月17日,以“五大發展理念與全面小康”為主題遴選評比,山西省長治縣振興村一舉入圍“2016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范村鎮”,振興村黨總支書記牛扎根因此榮獲“2016中國全面小康十大貢獻人物”。

  太行明珠,璀璨奪目。振興村還曾被授予“全國文明村鎮”“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國生態文化村”“中國鄉愁公園”“中國避暑小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中國最美休閑旅游度假目的地”等榮譽稱號,并從2013年至今連續四年入圍“中國避暑小鎮”百強榜,且已兩年坐穩榜首。

  春節臨近,喜福雙至。1月6日,村民還沉浸在入圍“2016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范村鎮”的巨大喜悅中,又迎來山西上黨振興集團“送溫暖獻愛心”,合計為174名60周歲以上老人和26戶困難家庭發放慰問金59.9萬元。

  一面“由黑轉綠”的旗幟,一種“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的格局,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振興村的可貴之處在于,既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有深厚的文化資源,不僅依托煤礦富起來,而且留住鄉愁美起來,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新路子。這不正是今日山西夢寐以求的嗎?

  振興村的啟示為:科技引領,開啟了經濟發展的總開關;華麗轉身,吹響了三產融合的集結號;占領高地,打造了轉型升級的新標桿。

  變的是村容不變的是鄉愁

  一個振興村,既是美麗山西的縮影,也有鄉土中國的遺風。

  置身其中,就如同走進一座美麗的花園,山上蒼松滴翠,村內別墅林立,亭臺樓閣點綴其間,古風神韻相映成趣。房屋依山而建,整齊劃一又不失協調自然。漫步村中,如在畫里,眼前是靚麗一新的別墅式住宅,路旁是綠意蔥蘢的景觀帶,可謂“一步一世界,一街一風景”。

  振興村地處長治縣東南部老雄山腳下,全村共2309人,耕地2000余畝。以前,雖山上植被豐富、風光旖旎,但坡高路陡、村莊破舊。老百姓祖祖輩輩面對“三大難”:上學難、吃水難、行路難。改變村里千百年來的落后面貌,建設一處生態宜居的新家園,是當地村民世世代代的夢想。

  窮而奮起,富則思變。2007年,振興村毅然決定告別千百年來坡高路陡、村莊破舊的小山村落后面貌,實施整體搬遷、整體新建。建設之初,振興村進行科學規劃,定下“三不”原則:對原有生態植被不破壞、對原有山水景觀不改變、對原有古建遺跡不拆遷,力爭實現農耕文明的傳承、傳統民居的保護和現代功能的開發。

  昔日丑小鴨,今日白天鵝。從那以后,振興村與時俱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振興村給人的感覺,既是城市化山莊,也是田園化城市,其特色在于突出了“三美”——山水相依的生態美、中西合璧的建筑美、古今對話的和諧美。這也就難怪,振興村會有那么多的榮譽稱號接踵加身:“中國鄉愁公園”“全國美麗鄉村”“中國幸福村”“中國特色村”“中國最美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國休閑旅游度假示范區”……

  現在的振興村,569幢別墅式庭院美麗如畫,學校、衛生院、賓館、超市、公園、廣場、會堂等應有盡有,山水相依、生態宜居,村民無不稱贊,是黨的好政策讓他們生活更好、日子更美,幸福感和獲得感更多。

  依靠煤但不依賴煤

  平常中有不平常。像山西許多先富起來的村一樣,振興村也是靠吃資源飯挖得第一桶金。可振興村的不一樣在于,縱然依靠煤,卻不依賴煤。也因此,振興村沒有患上資源依賴癥、出現資源周期病,更未發生“因煤而興”后的“為煤所困”,以至其業興勃焉,其衰也忽焉。

  要金山銀山,也要綠山青山。振興集團是當地的主要煤炭企業,也是村民賴以生存的主導產業。為解決資源消耗強度大、能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重等突出問題,振興集團本著早轉型、早受益,主動轉變增長方式、積極謀求多元發展。

  思路決定出路。振興集團在轉型發展中,一是延伸煤炭產業鏈條,上馬煤矸石磚制造和洗煤項目,實現能源的循環開發和清潔利用;二是依托當地的生態優勢,發展觀光農業和商貿物流,實現黑色轉綠色,地下轉地上。

  思路新,天地寬;方式變,成效顯。轉型發展、創新驅動,新的發展思路、新的增長方式,不僅使企業效益得到迅速提升,而且使村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

  今天的振興村,雖然煤炭產業仍然不容小覷,但非煤產業的收入已遠遠超過煤炭產業。

  樹立新資源觀從挖煤到挖文化

  振興村有兩座金山,一座是烏金之山,一座是文化之山。樹立新資源觀,就是要改變煤炭等于資源的觀念,樹立文化也是資源的新資源觀。

  有山有水好風光,且靜且閑雅情致,這不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么,何不借景生財?振興村緊鄰河南紅旗渠、焦作云臺山,與皇城相府、太行山大峽谷更只有咫尺之遙,自然風光獨具風韻,著名景區近水樓臺,依托這些資源發展旅游,不僅條件成熟,而且得天獨厚。

  2011年至今,振興村先后建起了抗戰主題廣場、孝廉公園、花間堂、槐蔭寺、農民藝術館、工人文化宮、全國村志收藏館、全國名村文化宮、民俗山莊等人文景點及雄山觀景臺、蝶戀花海景區、秋千園、拓展訓練基地、賽馬場、鵲仙吊橋等休閑娛樂設施,還修通11.6公里景區環山路,并全部安裝了太陽能路燈。

  同時從加強旅游營銷和豐富旅游產品出發,振興村大型活動豐富多樣、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從正月十五的元宵燈會到二月十五的根祖文化藝術節,從五月端午的民歌大賽到九九重陽的金秋文化旅游節,形成了常年不斷線、處處有看頭的文化風景線。如今的振興村,已成為一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現代建筑與古典樓閣相映襯,文化內涵與經濟產業相共生的特色鄉村旅游景區。

  初步統計,振興村年接待各類旅游團體達70多個、游客30多萬人次,藉此引導當地600余人就業,年綜合收入達到3000余萬元,并連續四年入圍“中國避暑小鎮”百強榜。

  由黑轉綠做好煤與非煤兩篇大文章

  振興村有兩篇大文章,其一為煤,其二為非煤。

  當初為脫貧致富,利用本地豐富的煤矸石,創辦了年產1.2億塊磚的瀚立建材廠。之后又成立集醫療、服務、餐飲、商貿與一體的鑫興商貿有限公司。再后,則是引導村民搞特色養殖,興建了養鹿廠、養雞廠、養豬廠等特色養殖基地。這是三步走,也是三部曲,使昔日的貧困村一躍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示范村。

  在此基礎上,振興村近幾年又大力發展鄉村游、農家游,始終把農業作為基礎、農村作為平臺、農民作為主體,堅持走旅農融合、旅工結合、旅商互促發展之路,有效催熱了美麗鄉村的休閑經濟。隨著游客的增多,這里集聚了大量人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作為配套發展,振興村還積極推進農產品加工制造業和小景點、酒莊、住宅開發等產業發展,不斷豐富旅游產品,做強旅游硬件。

  從一煤獨大到多元發展,從一業興到各業旺。目前,振興村開放的農產品已涵蓋三大門類十余個品種,年產值達到2000余萬元。核心景區的秋千園、拓展訓練基地、跑馬場、民俗酒店全部由企業投資建設,容納160余家商戶的商貿一條街和商品住宅樓拔地而起,各類城建和基礎設施總投資達到了3.5億元。

  旅游發展,后來居上。為確保鄉村游的鄉村特色,振興村不斷豐富吃、住、游、購、娛的花色品種和旅游體驗,除了推出土菜土飯、土特產品、田園采摘、手工制作等,還鼓勵農民辦起農家樂70余處,民俗酒店6處、民俗養生會所9處、容納500人就餐的生態酒店一處,有效吸引了周邊游客,已成為該村一大主導產業。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振興村未來的愿景是:構建“雄山歡樂谷、民俗文化村、農藝博覽園”三大旅游版塊,實施“改造一座城、建設一個湖、美化一座山、創演一臺戲”四大工程,打造北方最具特色的鄉村度假勝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振興村山溪清澈、翠綠掩映,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如果說年平均氣溫僅有9℃,譽為“無扇之城”純屬大自然眷顧,那綠化覆蓋率達到72%,美稱“天然氧吧”則全憑振興人奮斗。生態也是資源和財富,振興村藉此打造避暑勝地、休閑仙境,一定會有更為燦爛、更加美好的明天!(李智蘭)

  來源:山西日報客戶端

看文倉www.kanwencang.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70308/114736.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