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慢性鼻-鼻竇炎(簡稱CRS)泛指鼻腔、鼻竇粘膜持續時間在12周以上的非特異性感染性炎癥。根據是否合并鼻息肉分為伴鼻息肉CRS和不伴鼻息肉CRS兩個亞型。CRS是
慢性鼻-鼻竇炎(簡稱CRS)泛指鼻腔、鼻竇粘膜持續時間在12周以上的非特異性感染性炎癥。根據是否合并鼻息肉分為伴鼻息肉CRS和不伴鼻息肉CRS兩個亞型。CRS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疾病,是鼻科學領域的難治性疾病。病因學、發病機制、炎癥類型、病程長短、病情嚴重程度、病理類型等都會影響CRS的治療效果。
目前國內外專家對CRS比較認同的治療策略為:1)輕癥的CRS,無論是否伴有鼻息肉,可采用以藥物治療方式為主的方案;2)中度的不伴鼻息肉CRS和輕度的伴鼻息肉CRS,可先進行4周的藥物治療,治療有效可以持續治療8-12周,治療效果不明顯,則采取手術治療;3)重度的不伴鼻息肉CRS和中重度的伴鼻息肉CRS,建議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只是CRS治療的重要手段,不是唯一方法,經鼻內鏡鼻竇手術(FESS)是目前CRS外科治療的金標準。但手術需嚴格把握適應癥,而不是盲目進行。主要的手術適應癥有:鼻腔、鼻竇存在明顯的解剖學異常,并且影響鼻腔、竇口鼻道復合體引流;鼻息肉影響鼻腔、竇口鼻道復合體引流;綜合性藥物治療后癥狀無明顯好轉;出現眶-顱并發癥。CRS手術治療的目的是:達到鼻腔結構修正,病變清除,粘膜保留,改善鼻腔、鼻竇的通氣,改善竇口鼻道復合體的通暢和引流,利于鼻內用藥和鼻腔、鼻竇盥洗。
CRS術后易復發,特別是合并鼻息肉型,鼻息肉的病理分型不同,復發率不同。寧波同仁醫院的一項研究顯示,根據鼻息肉的病理類型可分為五型:I型漿細胞型,II型淋巴細胞型,III型混合型,IV型中性粒細胞型,V型嗜酸粒細胞型。I型、II型的復發率相對較低,III-V型復發率高,特別是V型嗜酸粒細胞型復發率最高,甚至高達99%,病理分型是鼻息肉復發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因此有些患者經過鼻內鏡鼻竇手術后仍有復發,而且可能是多次手術多次復發,而有些患者術后可以基本達到治愈的效果,甚至僅藥物治療就能達到非常滿意的效果。
CRS無論伴或不伴鼻息肉,目前尚不可能徹底根治。總體上看,術后復發率較高,不能僅靠手術治療。依據病理分型,采用個體化治療方式,手術治療結合圍術期的藥物治療,對CRS患者來說非常重要。
看文倉www.kanwencang.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305/111019.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