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太陽系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系統,八大行星圍繞中心的太陽運行了幾十億年,有條不紊,不離不棄,似乎沒有人擔心過地球會旋轉著掉進太陽中焚毀。當然也有人問過這樣的問題,地球為什么不會掉進太陽里?有人嘲諷地說,這是小學生才問的問題,地球之所以沒掉進太陽,是因為有萬有引力的作用。那為什么有萬有引力的作用地球就不會掉進太陽里了呢?回答是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離心力和受到的引力互相平衡,使地球維持了這樣的軌道。
但這個答案仍然不能令人滿意,難道這兩個力幾十億年就一直這樣精確地平衡著,剛好使地球不至于撞向太陽?雖然有些匪夷所思,目前科學家們得出的結論卻確實是這樣,太陽系的內行星在晚期重轟炸(約38億年前)后,軌道一直保持穩定至今。
是不是宇宙中所有的行星系都這樣一如既往地保持穩定呢?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個類似太陽的行星系統,其中心“太陽”可能已經吞掉了自己的一顆或幾顆行星。這顆恒星編號為HIP68468,距離地球300光年,年齡60億年,科學家們發現它的含鋰量是同類型恒星的四倍,還有一些多余的難熔元素,這說明它很可能正在享受自己的超級盛宴——吞噬自己的行星!特別是科學家在它周圍還發現了兩個行星, 它們的軌道驚人地靠近其主星,一個超級海王星,比海王星還大50%,其位置卻在相當于我們太陽系中金星的軌道上;另一個是超級地球,是地球質量的三倍,卻如此地接近其恒星,只有地球到太陽距離的3%,以至于公轉一周只需要三天。科學家們說,這兩個行星極有可能并不是形成于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地方,它們很可能是在行星系統的外圍形成,然后逐漸遷移到現在位置的,該星系的其它行星很可能已經從系統中被彈出, 或者被其恒星吃掉,這兩顆大抵上也在劫難逃!
“但這不并意味著我們的地球也很快會被太陽吃掉。”科學家們在一份聲明中安慰道。
根據一份對太陽系未來數十億年的計算機模擬分析,行星之間累積的引力拖拽和牽引效應將最終導致水星落入太陽。但另一份模擬分析也顯示,由于和木星的共振作用,水星的軌道將逐漸變得扁圓,幾十億年后可能會和金星相撞,這個幾率大概為1%。在這樣的情況下,太陽系內行星的軌道可能會亂作一團,現實版的火星撞地球也有可能上演。
看來太陽系的命運依然撲朔迷離,但這個發現確實表明行星系統的演化并非沒有暴力和黑暗的歷史,進一步找出更多和我們太陽系類似的“雙胞胎”,科學地觀察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或能為太陽系最終如何演化找到準確的答案。
科學家們并沒有分析這些行星被其'太陽'吞噬的原因,筆者猜想可能和引力波輻射有關。正常情況下行星和其恒星質量相差巨大,距離遙遠,引力波輻射能量引起的軌道衰減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比如地球繞太陽相互轉動產生的引力波輻射,整個功率只有大約200瓦(數據來自網絡,暫未找到可信出處),相當于沒有任何影響。但兩個質量巨大且距離較近的天體,比如黑洞和黑洞,中子星和中子星,互繞旋轉產生的引力波卻會輻射出巨大的能量,導致其軌道逐漸衰減,最終合并在一起。這個行星系中的行星如此靠近其恒星,也許引力波輻射是其最終被吞噬的罪魁禍首。
更多靠譜原創科普探索文章,請訂閱頭條號、公眾號:徐德文。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220/74874.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