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價格調整最新消息:國內油價或迎四連漲 多重利好提振國際油價
兩年前,國際油價曾一度高至每桶100美元,但由于產能過剩,國際油價今年初一度跌至每桶約27美元,此后才開始逐漸反彈。近期油價上漲主要緣于美國商業原油的主要供應者加拿大發生林火,重創當地油砂生產;非洲最大石油輸出國尼日利亞一條天然氣管道遇襲后爆炸,同樣催升油價。中宇資訊分析師孫曉飛表示,伴隨著國際原油繼續上揚,國內成品油新一輪調價再次呈現上調預期。預計6月8日24時成品油零售限價將上調65元/噸。成品油迎來“四連漲”是大概率事件。
美聯儲如加息將會影響油價
在4月份凍產會議落空后,國際油價接連受到意外事件的支撐。先是科威特石油工人罷工,之后尼日利亞武裝分子又對當地石油平臺發動了襲擊,進入5月,加拿大的一場大火也使得當地石油生產受到重創。受火災影響嚴重的加拿大西部阿爾貝塔省此前每天生產大約250萬桶原油,火災發生后,許多當地產油商均減少了石油產出,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甚至關閉了日產量25.5萬桶的Albian Sands油田。
最新的消息是,情況開始好轉,該省官員22日對麥克默里堡北部一些石油廠解除疏散令。不過為了安全起見,當局仍舊不準這些石油廠恢復生產,只有少數員工將回到工廠設施。本周期開始時,紐約WTI和布倫特原油價格都在每桶45美元左右,如今已經站上了48美元。
國際能源署(IEA)前署長曾表示,盡管一些產油國的生產成本非常低,但其石油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被用來維護地區穩定。一旦油價長期保持低位,地緣政治因素就會上升,從而拉高油價。不過,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分析師都認為,意外事件難以對油價產生長期支撐,而且目前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并未根本改變,油價長期上漲缺少動力。6月將至,短期內懸在國際油價上方的另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即將落下。6月美聯儲可能將會進行年內首次加息,一旦加息落實,則美元將再度走強,進而對油價形成利空抑制。
三連漲后加箱油成本增20元
國際油價持續走高,也帶動了國內成品油市場變動。首先是零售端,本次汽油價格每噸提高210元,折合92號、93號汽油價格上漲0.16元/升,加滿一箱油將會增加8元左右的成本。雖然8塊錢看起來不多,可是如果累積三連漲以來的幅度,那么本次調價后,消費者加滿一箱油的成本比4月26日24時調價前增加了20元左右。對于耗油量較大的大型運輸車隊來說,成本的上升就更加明顯了。大型運輸車隊燃油多以柴油為主,本次柴油價格提高200元,折合升價上漲0.17元。
以一輛月跑1萬公里,百公里耗油38升的斯太爾重型卡車為例,在下一個計價周期內,這輛車的油耗成本多花費323元左右。那么以20輛運輸車隊為例,理論上講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多花費高達6460元油耗成本。零售價格上調,加油站仍然保持了豐厚的利潤率。據卓創資訊統計,截至5月24日,對于以山東地煉為油源的民營加油站來說,汽油的理論利潤可以達到2540元/噸,柴油也高達2035元/噸。隆眾石化通成品油分析師張萌認為,在現行的國內市場機制下,加油站無疑成為了石油產業鏈中利潤最穩定,收益最高的一項。
投資者們也嗅到了利潤。據卓創咨訊透露,山東省正在布局3年內發展具有山東煉化統一形象的加油站2000家,5年內達到6000家經營規模,幾乎將所有民營加油站納入其中。在我國,加油站經歷了一個由少到多、由分散經營到規模經營、由單一經濟成分向多種經濟成分、由經驗型管理向專業化管理、由單品種經營向多種經營轉化的發展過程。從國外的經驗來看,隨著加油站競爭日益激烈,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加油站主體間的兼并重組會更加頻繁,國內加油站也會朝著數量減少,單站規模大型化的方向發展。
油價連漲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
油價波動又會給經濟、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分析人士表示,成品油價格的連漲對于CPI、物流運輸業以及私家車主將帶來疊加效應和油耗成本方面的壓力,進而對經濟增長產生一定影響。
首先是對CPI的影響。“成品油連漲,對CPI支撐力度也將有所增加。”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胡慧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成品油價格上漲對于CPI的直接拉動僅為0.02%,也就是說,油價調整對于CPI的直接貢獻率甚低。但其作為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其價格上漲的間接推動力較大。尤其自4月份以來,國內柴油價格已累計上漲645元/噸,汽油也累計上漲675元/噸,其價格上漲將聯動傳導至各行各業,從而增加相關行業或產品的運營成本,進一步抬高物價,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拉高本月由蔬菜、鮮果等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所帶來的CPI的同比漲幅。
其次,汽、柴油作為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與老百姓最直接的聯系就是交通費用的增加。胡慧春向記者列舉了一組數字,以一輛百公里耗汽油10升、月跑2000公里的小型私家車為例,本輪油價上漲后,截至下一調價周期,該私家車主的燃油費用將增加20元。盡管現行定價機制下,油價調整較為頻繁,且調整幅度相對較小,單次的油價調整對于車主的費用支出影響不大。但按照噸價來看,2015年以來,汽油已累計上漲570元/噸,以噸計來看,消費者支出已明顯增加。
而對于物流企業來講,日子恐怕就沒那么好過了。上述報告顯示,以一輛載重50噸,月跑1萬公里,百公里耗油38升的斯太爾重型卡車為例,按照此輪0號柴油0.21元/升的漲幅測算,在下一個計價周期的時間里,將增加399元左右的油耗成本;若按照0.55元/升的“三連漲”累計漲幅測算,相比3月26日24時調價后的油耗成本,目前貨車每月的油耗成本要增加2090元左右。
“在當前國內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部分地區物流車輛開工率較低,而油價上漲無疑將帶來運輸費用的提升,此舉將會令物流企業損失部分客戶,由此來看,對于物流企業來講將是一大利空。”胡慧春如是說。
值得一提的是,相對寬松的資金流動性或繼續對原油市場形成有力的支撐。“目前美聯儲以及歐元區的貨幣政策將對未來國際油價的走勢起到主導性作用,預計下一計價周期內,原油延續震蕩上漲將是大概率事件。”胡慧春如是說。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110/45728.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