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漢王劉邦在幾歲的時候起義反秦

公元202年2月28,劉邦統一天下,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由一個小小的亭長變為一個一統天下的皇帝,這不由得說起決定他命運的那件事情:起義。

劉邦起義

劉邦起義

劉邦出身沛縣的一戶農家,不喜下地勞動,又不如哥哥會經營,大人們都認為劉邦胸無大志,終究一事無成。然而劉邦并不在意,依舊我行我素,又出走,與張耳結交,直至張耳成為朝廷要犯時,回到沛縣,當上亭長,在當地小有名氣。一次押送犯人的途中偶然看到了秦始皇的出巡儀仗,盛是壯觀,他很羨慕,心中也有了想要向皇帝一樣威風的想法。后來有一次劉邦放走了他押送的犯人,有幾個愿意留在劉邦身邊跟隨他的,途中劉邦遇到一條大蛇,卻毫不畏懼,拔劍斬向大蛇,后遇一老婦人哭泣,有人問她為什么哭,老婦人說:“我兒是白帝之子化為大蛇,卻不想讓赤帝之子殺了。”劉邦聽后,暗自高興,更加自負,之前的想法也更加強烈了。

直至秦末農民起義,沛縣的縣令想要響應起義,于是召劉邦回來,然而,劉邦回來的途中,縣令心生悔意,命令關閉城門并捉拿身為縣史的蕭何與曹參。劉邦聽聞后,投信于城內,鼓動百姓一起起義,保衛家鄉。百姓本就對縣令不滿,于是殺了縣令打開城門迎進劉邦,自此,已48歲的劉邦便順應民意,設祭壇,立祭旗,自稱赤帝子,領導百姓進行起義。

從此,劉邦踏上了爭奪帝位的路程,開始一展抱負,實現他最初那個并未真實的想法,然而,這次的起義,成為他一生中至關重要的轉折點。

漢高祖的祖墳到底在哪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信奉風水一說,特別是對于死喪之事更是忌諱的諸多,有歷史記載的可以追溯到秦朝秦始皇年間。關于祖墳的風水諸事更是可以自成為一門學問,要說起好風水從某種歷史巧合上來推斷就不得不說漢高祖劉邦和他的祖墳庇佑一事。

劉邦畫像

劉邦畫像

歷史上對于漢高祖劉邦的祖墳并沒有確切的記錄和可以查證的史料,但是民間傳說卻早已成了中國風水學問里面可以大肆宣傳風水一學的“證據”。傳說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當上一代帝王免不了是因為其祖墳葬在凌云山上,這凌云山可是有了不起的風水學問。

相傳,劉邦的親祖父豐公仁浩在凌云山去世,葬于主峰西邊,這凌云山在風水學上可是喪葬寶地。據說喪葬至此,集天地靈氣、日月精華,并最終孕育出一代開國皇帝劉邦,可謂“天子地” 風水絕佳之地。此處并以天子地為由頭,繼而出現一系列和大漢王朝相關的地名,例如“漢水”、“漢口”都與此有關聯。

一般說起祖墳就自然想到祖墳冒煙這一四字詞語,根據歷代傳說,祖墳冒煙是逝去的先人在陰間得道成仙的一種表現形式,故而誰家祖墳冒煙必然好事將近、真乃是大吉大利之兆,并進一步延伸出庇佑子孫后代升官發財交好運之道。依然可謂是歷史的巧合,關于祖墳冒煙民間傳說中也有劉邦祖墳冒煙一說。不過依據現代科學分析,傳說只能供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并不存在確切一事之說。

劉邦能當上大漢王朝開國皇帝,皆因祖墳所葬之處為風水寶地這一說無疑是給帝王加上一層神秘色彩,但回到現實,透過歷史的迷霧,不難看出劉邦祖墳之地確實人杰地靈一片大好河山之態,而劉邦之所以可以稱帝,豈是一方墳地就可以庇佑的事情。

歷史上所說的劉邦是皇帝嗎

劉邦當然是一位皇帝,而且他出生在農民之家,年輕的時候一直都是沒有作為,被人看不起,好不容易在郡縣當了一個小小的亭長,起義爆發后成為了占據沛縣的領導者。

高祖皇帝劉邦

高祖皇帝劉邦

劉邦與周邊郡縣的秦軍交戰幾次過后,也占領的幾個地方,隨后投奔了項梁,與他一起把楚懷王熊心扶上了位。劉邦奉命西征,經歷了不少苦戰,由于他招攬名士,善于用人,在酈食其、張良等人的幫助下成功入關,滅亡了秦朝,之后在與項羽的對戰中取得勝利,于公元前202年登基,建立漢朝,完成了從平民到皇帝的身份轉變,統一了全國。

劉邦在位的時間不算長,但是他在國家治理上吸取了秦朝的教訓,法律上取消了先前嚴厲的律法,主張德治,再用刑罰輔助;經濟上提倡“與民休息” ,推進農業生產,減輕賦稅,免除徭役,釋放了被迫為奴的奴婢,收服民心,穩定國家;在文化上命人修建天祿閣等藏書閣,尊崇孔子的禮教;在民族關系上也是采用軍事與和親的雙重策略,還率兵親征。

所以說劉邦是皇帝,也是少有的平民出身的皇帝。盡管歷史上有很多質疑他的聲音,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對歷史是有巨大的貢獻的,無論是在統一全國上還是后續的治理上,都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如今我們的民族以漢族自稱跟劉邦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1 2 下一頁 在本頁閱讀全文

←支持左右鍵盤翻頁→

關鍵字:劉邦起義 責任編輯:wangpingwei

漢高祖劉邦的孫子都有哪些

劉邦為西漢王朝的第一代帝王,曾是地痞流氓無所事事,因懂得完善自我,在成大事前堅忍克己,善用能人,最終統一漢王朝。劉邦生性風流,所寵愛的妃子甚多,故有眾兒子留后,但是卻逢呂后擾政,劉邦的孫子有兩個是在呂后的擁立下為傀儡皇帝。

高昊飾演的劉啟劇照

高昊飾演的劉啟劇照

呂后之子劉盈繼劉邦之位為漢惠帝,在位僅七年便早逝,遂呂后為了自己能夠更高的掌控朝權,在公元前188年,便擁立劉盈嫡長子劉恭為西漢第三代帝王。劉恭本為劉盈與宮女所生之子,但被呂后設計害死他生母,佯裝為年少的皇后張嫣之子,遂呂后借因前少帝年幼之借口,臨朝聽政。

后劉恭長大,知道自己身世,便心生記恨,呂后為了保全自己,便將劉恭囚禁于永巷,對外宣稱其患病,后將其殺死。

劉邦的另一個孫子劉弘則成為西漢的第四位帝王,劉弘為劉盈的兒子,公元前184年在位僅四年,被朝臣所廢。他是呂后的另一個傀儡皇帝,他在位聽從呂后之命,老實安穩,而這時呂后病逝,呂氏勢力被朝臣們消滅。

而朝臣認為劉弘可能不是劉盈親生兒子,故非劉氏正統,故將其廢除,在新任皇帝劉恒即位后,劉弘則被處死。

劉邦的另一個孫子劉啟,為劉恒之子,為西漢第六位皇帝,其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勤儉治國,安民安國,與其父劉恒統治時期為“文景之治”,也為其子劉徹的“文武盛世”奠定基礎。

漢王劉邦滅秦的經過

劉邦帶著兵馬奉命西征,從碭縣出發經過碭、東兩個郡縣,在城陽和成武大敗秦軍,迫使王離出逃。劉邦軍隊繼續西進,在昌邑碰到了彭越軍隊,兩軍聯合攻擊都沒攻下,只好退兵到栗,碰到了剛武侯,得到了四千多名士兵,并收編了彭越的軍隊,增強兵力。

劉邦滅秦地圖

劉邦滅秦地圖

當秦軍主力被牽制在巨鹿時,劉邦聯合其他勢力依然沒有拿下昌邑,于是放棄該地,轉向易攻的秦地。劉邦軍隊來到高陽,招攬賢士,得到了謀士酈食其,在他的計謀下于公元前207年占領陳留,獲得了足夠的積粟和士兵補給。隨后,劉邦繼續向西攻下了白馬、穎陽,遇到了張良所在的韓軍,一起圍攻韓地。由于趙將司馬卬正要渡河搶先入關,劉邦遂帶兵進入平陰,毀壞渡口,后在洛陽東部與秦軍交戰,失敗后改道南陽,派兵鎮守陽翟,并在犨東打破呂齮的南陽守軍,迫使其退到宛城。張良獻計回攻南陽,于是劉邦連夜圍攻宛城,呂齮在門客的建議下被迫投降。

劉邦軍隊不斷壯大,向西攻占了丹水、西陵、胡陽、析縣、酈縣,并拉攏當地民心,招降部分秦軍,進入武關,到達峣關。張良建議在山上安插旌旗迷惑敵人,并以利益拉攏秦軍守將,放松他們的警惕,帶著兵馬繞過峣關、蕢山,在藍田與秦軍展開了決戰,擊敗秦軍,駐扎在灞上。

秦王子嬰駕著素車,頸上系著帶子,帶著玉璽、節杖、兵符在軹道投降,這時有手下建議劉邦殺掉子嬰,但是劉邦表示先前派自己攻入咸陽就是由于自己寬仁,故不殺投降之人。劉邦隨即帶兵進入咸陽,滅掉了秦朝。

劉備哭劉邦笑字謎是簡單介紹

“劉備哭,劉邦笑”是一個謎語,最初的謎題應該是“劉備為之哭,劉邦為之笑”,即有這樣一個字,劉備聽到會傷心哭泣,而劉邦聽到就會高興地笑。謎底是翠字,把這個上下結構的字拆開了分別是“羽”和“卒”,前者指代關羽和項羽,“卒”就是死,合起來的意思可想而知。

關羽敗走麥城

關羽敗走麥城

關羽死了,劉備失去了一個好兄弟,同時也失去了一員大將,他們兄弟情意深重,肯定會很悲傷,哭也是正常的。當年,曹操跟孫權聯手攻打關羽,派了徐晃、呂建、殷署等人一起救援樊城。關羽軍隊分別駐扎在圍頭派和四冢,徐晃佯攻圍頭,實際卻進軍四家。雙方交戰后,關關羽退卻陷入困境。呂蒙和孫權進攻荊州,蜀漢江陵、公安兩守將因不滿關羽而投降,關羽得知南撤,并派遣使者與呂蒙交談。呂蒙善待使者,并表示關羽部下家人均安全,且得到優待,使得關羽的手下失去斗志,退到了麥城。關羽帶部分兵馬逃到臨沮,中了埋伏,被馬忠所殺。

項羽死了,劉邦除掉了勁敵,登基為帝,建立西漢,肯定會笑。當年劉邦本來和項羽定下了盟約,卻撕毀約定攻擊楚軍。他聯合了黥布、韓信等人,獲得大捷,之后有集結了七十萬大軍跟楚軍決戰。楚軍只有十萬,而且長年作戰已經進入了疲倦期,在加上漢軍大唱楚歌,勾起了思鄉之情,士氣低落。項羽殺出重圍來到烏江,不肯接受亭長的建議過江東,與漢軍決戰,將士均戰死,他也自殺了。

上一頁 1 2 在本頁閱讀全文

←支持左右鍵盤翻頁→

關鍵字:劉邦起義 責任編輯:wangpingwei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109/44060.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