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原標題:為什么蘇聯喜歡大家伙

       經常有人把野牛和釣魚島、南沙等等聯系起來,但是仔細想想這種島礁的尺寸,當真適合野牛去?

          蘇聯保持了許多大的紀錄,比如注明的歐洲野牛氣墊船,至今該船仍保持著世界最大,最快氣墊船的名號。

         “歐洲野牛”的蘇軍編號為1232.2,“鸛”級氣墊登陸艇為1232.1,從編號看,兩者前后相繼,“歐洲野牛”應該是“鸛”的后續型號。而可以用“羅戈夫”裝載的“天鵝”級編號1206,這似乎說明蘇聯人從一開始就打算發展2種氣墊登陸艇,一種能上“羅戈夫”,一種不能。“歐洲野牛”這種蘇聯人發展的最先進一型氣墊登陸艇,l屬于后一種類。當然“鸛”也是后一種。
 


最好的氣墊登陸艇競不能裝進遠洋兩棲艦,實在匪夷所思,然而蘇聯人有他們自己的考慮。

紅海軍和美國海軍不同。

(蘇美英幾型氣墊登陸艇同比例對比圖)(蘇美英幾型氣墊登陸艇同比例對比圖)

      美國海軍早就大為全球海軍了,它的首要任務是確保世界各主要海域制海權,之后是由海到陸的力量投送,因此其遠洋兩棲戰能力一直十分突出。美軍的LCAC正是在這個大前提下產生的,從一出生就被要求能遠洋使用,必須要能開進遠洋兩棲戰艦。


      蘇聯人則不一樣,紅海軍即使在最強大的時候也只能稱得土是全球存在海軍。蘇聯缺乏足夠的海外貿易和海外利益去支撐海軍的膨脹。它的資源相當豐富,基本可以自足,對海外資源產地依賴較少,至于其海外貿易,對象往往是經互會成員和友好國家,這種貿易通常帶有濃重的政治和意識形態色彩。缺乏利益支持的紅海軍像是無根之木,其活動往往會受到單純的政治和外交因素影響。上世紀,紅海軍的膨脹,說是出于政治目的更合適些。

 
        蘇聯人規定的紅海軍首要任務是:為國家保留用于二次打擊的潛基核力量,其次是粉碎美航母戰斗群的進攻。由此看來,遠洋兩棲力量對蘇聯而言,與其說是必需,不如說是奢侈品。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羅戈夫”只建了3艘就偃旗息鼓了,因為不需要。


       現在,我們也可以明白為什么“歐洲野牛”和“鸛”會大得爬不進“羅戈夫”了,因為不需要,它們另有用途。

 

      (雖說氣墊船對灘岸條件要求很低,但實際上,歐洲野牛仍然經常在沙灘登陸訓練,這一幕就發生在解體后的俄羅斯,歐洲野牛發動機噪聲極其刺耳,目擊歐洲野牛沖灘時,原打算采訪幾位在場人士的感受,孰料噪聲大到只見嘴巴動不聞人語響(其實小曼不懂俄語,響也是白響),于是請采訪對象拍了個照了事XD)


        美國的LCAC型和蘇聯的1206可以看成是傳統排水式登陸艇的線性延續,“歐洲野牛”則不會。它在兩棲戰中的作用不是代替排水艇搶攤,而是扮演某種類似奇兵的任務。

 

(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希臘之后第三家歐洲野牛使用國)

        以它高大的身形,巨大的空氣噪聲,若投入正面搶攤,絕對會成為對岸火力優先眷顧的目標。但要是避掉這個短處,充分發揮它高速、大載量、兩棲性能優異的特點——比知,以小型編隊(4-5艘艇)行動,在敵側翼或后方防御薄弱地帶突然登陸,那么它所投送的就不僅僅是數個連級陸戰單位,更是一次對敵心理防線的重擊。


      有理由相信,只要人員精干,計劃周密,“歐洲野牛”這種高速、猛烈、出敵不意的重型登陸能力,完全可能在戰術層面上粉碎敵人的戰斗凝聚力,攪亂敵人的防御組織,協同正面搶攤部隊贏得戰役勝利。

 
 
(1989年高速航行的MPC-57號艇)

        按照俄國人的用法,“歐洲野牛”更有可能脫離大規模登陸戰役,單獨投入戰術層面的登陸戰中。

         俄國人會把最高性能的戰艦優先配發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但“歐洲野牛”則例外的全數部署到了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這種布置當然不是因為兩艦隊司令給部長會議的委員們送過高級伏特加和外國禮品。
 


                        (1989年MPC-57號歐洲野牛在塞瓦斯托波爾朝岸上運送了一輛轎車。)


        看看地圖就會明白,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這兩支紅海軍的偏師,其首要作戰任務是保衛中歐陸戰場的側翼安全。一旦戰爭爆發,這兩個地區的海軍部隊很可能處于守勢,不太可能發動大規模兩棲戰,卻極有可能發動數次戰術級別的登陸奇襲,進行積極防御。


          “歐洲野牛”將是這種行動的主角。它的設計完全適合這種打法。從速度上講,它的速度相當了得,這可以確保其行動的突然性,并使其外形高大以及空氣噪聲高的缺點得到一定程度的彌補。
 

        從武備上講,“箭”3點防御導彈和AK-630炮可以保證它最低程庋的安全,再加上較齊備的電子系統,若形成小編隊,則有可能擺脫護航兵力單獨行動。它的主要進攻手段140毫米火箭炮,可以用于壓制甚至摧毀敵防御薄弱部位,減輕登陸部隊壓力。

         總的來說, “歐洲野牛”完全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登陸艇,它也許應該叫做突擊氣墊艇。若用傳統排水登陸艇的標準衡量它,只能產生誤解。
 


        歐洲野牛雖大,但其實自部署能力很差,或者說執行遠距離航行任務不合算,需要擺渡船把它送到作戰區域,再自主航行。

                     (國外模型網站上的中國歐洲野牛乘船抵達永暑礁場景模型,遺憾未見作者署名)

       它永遠不應該出現在下一個猶他或奧馬哈海灘,也許多年后,它會出現在一部電影里,載著一隊孤膽英雄奇襲敵人后方,完成一件不可完成的使命,就像當年它在格魯吉亞干的那樣。

       1993年9月,格魯吉亞政府軍和阿布哈茲地方武裝力量爆發沖突,格魯吉亞政府軍節節敗退,身處前線的格魯吉亞國家元首謝瓦爾德納澤竟被地方軍包圍在阿布哈茲首府蘇呼米。

        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決定干預局勢,救出謝瓦爾德納澤。當時的黑海艦隊派出一艘“歐洲野牛”,裝載了一個海軍步兵連,強行突破了反對派的火力襲擾,配合俄特種部隊救出了謝瓦爾德納澤。

        經常有網友把野牛和釣魚島、南沙等等聯系在一起,但是仔細想想這種豆粒大島礁的特點,當真適合用巨大無比的野牛去趕場子?是圖野牛的大?但這些地方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登陸兵力和家伙!是圖野牛的快?再快能比得上直升機?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7/2970.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