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韻”這個字,能夠獨立準確的表達東方人獨到的審美情趣。一件真正有“韻”的、有味道的玉雕作品,應該集合意,境,形,神,韻為一體。

“韻”的本源

  “韻”,是最具有東方氣質的一個文字,也是中國獨有的文字,其本意是指和諧的聲音,也指風度、氣質、情趣。中國人一直很講究韻味、味道,不論你在何時身處何地,或多或少都能體味出“韻”的文化跟“韻”的味道來。

  自古以來中國人講究的就是——以韻為美,如韻味、韻律、韻動。這也就暗示或者意味著東方人是用何種方法來進行審美的,其審美根基在哪里,當然還有相當多與韻相關的詞匯,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韻的虛實關系

  “韻”這個字,能夠獨立準確的表達東方人獨到的審美情趣,可能你真的無法用別國的語言非常精確的將“韻”的味道表述出來。在字典里,“韻”是有名詞與形容詞之分的,這就明確意味著“韻”的本身蘊含著虛實關系,而這種關系正是東方美學的本源。

  我國古代的一些詩詞中,比如《石鐘山記》中“余韻徐歇”一句對韻的表述是比較實的;又比如“韻人”、“風韻雅致”等等帶著形容意味的詞匯,這樣的表述又是比較虛的。

  這可以稱之為思維與現實的轉換,或由虛到實,或由實到虛,實與虛之間的轉換本身就是一種美,這也是能夠運用到今后的玉雕審美當中的,尤其是以古老中國為題材的優秀玉雕作品,也可以從某些“韻”的虛實角度來感受其散發出來的魅力的。

“韻”在音樂與玉雕上的美學應用

  在音樂或者玉雕,包括玉雕審美、音樂審美的領域里,或多或少都會有共通點。比如說,它們都是有主題,有節奏,有體積感,有韻律感的,還有重復跟對稱,甚至還包括色彩,不管是音樂上的情感色彩,還是玉雕上的視覺色彩。還有常說的疏密感、張弛感,這些東西都具有藝術的共通性。

  國內一些很有名氣的二胡作品,比如《二泉映月》《聽松》《空山鳥語》等十大名曲,這些名曲為什么會知名?那是因為它們能夠讓聆聽者有“身臨其境而真實不虛”之感,當音樂響起的時候就能讓聆聽者有很真實的感受,此刻它是一種實的感受,可是當音樂歇了音沒有了,只剩下“余韻”,它就是虛的了,這就是由實到虛的一個過程。

  這種感覺,就像在欣賞一件很有深度,且韻味十足的作品一樣,不管是玉雕作品,還是雕刻加鑲嵌的作品,抑或是其他形式的玉雕作品,都能感受到其背后所蘊含的韻味與魅力。

日常設計和“韻”之間的觸點

  其實上文講的關于節奏、韻律、體積等等這些欣賞或者設計的法則,說到底還是需要通過個人的感悟和加工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想法感受里,通過藝術形態的靈活變化完美地演繹一件玉雕作品。

  大致來說,要想做出一件美的玉雕是需要依據寶石的實體特性,這是實的部分;再與設計師的獨特思維,這是虛的部分,相互通靈融合,并在相互作用之下煉化而成一件韻味十足的玉雕作品。

  一件真正有“韻”的、有味道的玉雕作品,應該集合意,境,形,神,韻為一體。中國人非常喜歡有味道的東西,有味道的東西就是“韻”。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61113/53006.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