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我是去過的,昨天晚上晚飯后50分鐘的遛彎,溜到五四大街時正好發現了這個地方,不曾想今天去參觀活動正好用上了昨晚記住的路線了。
觀看的作品不多,就是集中在五層的三個展廳里,共計百余幅左右。這些創作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抗戰主題的作品像一根繩子一樣,把我以及我的思緒帶到了那個特定的年代。小時候在小學課本里學過地雷戰、地道戰已經抗戰題材的主流片,腦海里面的日本兵盡是一個個長相猥瑣行動駑鈍等小丑,心里很想著自己能夠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也拿起張嘎的木質假手槍來繳獲一把真駁殼玩玩,現在想來,那是多么的幼稚和無知。
如果說幼稚還是基于自身的閱歷和年齡局限,那么無知,則多多少少和社會的宣傳和教育有關了。因為我們所能接觸到的媒介所提供的日本兵的形象就是這樣的。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抗戰主力之爭這個方面。長久以來,所得到的宣傳就是中共領導全國人民抗戰,中共是抗戰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脊梁云云。。。。這一宣傳是成王敗寇史觀下的必然結果,但客觀上卻給社會造成了不小的思維混亂:不知所以然的還以為中共早在那時就是全國的執政黨呢;或者有人認為日本人侵華這么強勢,怎么就在中國盡搞掃蕩之類的小把戲——因為他們不知道掃蕩式發生在敵占區,而在正面戰場有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太原會戰棗宜戰役等等。。。今年9月3日,執政黨高層高調慶祝抗戰勝利并重新強調中共在抗戰中的決定性地位,這引來對面臺灣國軍的極大不滿,認為大陸做得太過分,浴血奮戰的正面戰場的功績被抹殺了。。。。
客觀的說,諸如此類的抗日宣傳時不尊重歷史的。不過這樣的做法也反映了執政黨所處的窘境:一個王朝在進入統治穩定期之后可以肯定前任王朝的一些所作所為,這是歷代王朝之間達成的一種默契,比如寫史書,任何一朝代的正史都是由后任王朝來完成的,這前后任的王朝是取代與被取代的關系,但是也沒見著后任王朝將前任王朝寫得有多么壞——清人筆下的明史仍然是皇帝圣明忠臣難得。。。。。但是這一點在共與國的政權更迭上無法奏效,就說抗戰領域,縱使國民黨有天大的功勞,共產黨不會也不能將他如實的寫出來,因為現實當今仍然存在的國民黨仍然與共產黨形成一種競爭關心,兩者的功勞,如果一定要分出個高下,只會是此消彼長的。大陸對國民黨的抗戰功績宣傳得多了,對于自身是有潛在危害的。特別是在當今政治腐敗社會秩序混亂,許多中國有些“人心思漢”的情結這個時期下。
不尊重歷史,反映的自身的不自信;但是,又不得不繼續這樣做,這就是目前大陸抗戰宣傳的一大困局。
記起來了建國大業里面蔣介石在聽完小蔣關于黨內腐敗和豪強資本橫行的匯報后,語重心長說的那句話“反,要亡黨;不反,要亡國。難啊,難。”
寫的太亂了,哎,關于這一話題,我的思想本就是亂的。
看文倉www.kanwencang.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10/11831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