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以色列高科技領域的創新成就最為世人稱道,科技對這個自然資源極度貧乏國度的貢獻率高達90%以上

    如果你來中東是尋找石油,那么你可以忽略以色列。如果你是在尋找智慧,那么請聚焦于此

    這些極具特色和針對性的高精尖人才培訓計劃,是以色列創新創業最為直接、高效的人才輸送渠道

2014年9月10日,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創新的“東風”,推動中國經濟科學發展,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在今年的兩會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定調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雙引擎”。

這些舉措凸顯政府對創業和創新的重視,以及創業和創新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意義。然而,筆者認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必須解決深層次上的人才和教育的問題:沒有創新人才,創業就是無源之水;沒有創新教育,人才就是無本之木。

因此,創新和創業能否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長久動力,能否持續并內化為民族特質和性格,毋庸置疑,創新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是根本關鍵所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色列是一個面積上的小國,卻是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強國典范,它的創新人才教育有哪些值得我們吸收借鑒的地方呢?筆者曾經在以色列留學兩年,結合自己在以色列生活學習的經驗、觀察和體會,談一下創新強國以色列在創新創業人才教育方面的經驗和啟示。

 800萬猶太人在嚴酷的環境里創造了“以色列奇跡”

以色列面積只有2.1萬平方公里,其中2/3國土都是不適宜居住的沙漠,氣候嚴苛,每年約10個月不見滴雨,是一個自然環境和地理環境非常惡劣的地方。由于歷史和宗教原因,以色列自建國始,和比鄰的國家關系一直處于緊張狀態。

但是,就是在這么嚴酷的環境里,800萬猶太人創造了“以色列奇跡”:2014年,以色列GDP達2913.57億美元,世界排名36位,人均GDP達到37035美元,世界排名25位,是中東地區工業化、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以色列最為世人所稱道的是高科技領域的創新成就,科技對這個自然資源極度貧乏國家的貢獻率高達90%以上。其優勢產業有農業、軍事、通訊、計算機、生物技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其工程師辛迪·布拉斯發明的滴灌技術,不僅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解決了國民的生計問題,其出產的水果、蔬菜甚至遠銷歐洲創匯。

以色列境內擁有220所跨國公司研發中心,2013年出口額達64億美元,有70多家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在10年間,新生企業誕生7027家,死亡2882家,存活4145家,企業的存活率高達60%,且大部分為高科技互聯網公司。2011年,蘋果公司選中以色列,建立其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海外研發中心。以色列有諾貝爾獎獲得者10余人,每萬人中有工程師140名,居全球之首。人均教授擁有量居世界第一,每4500人中就有一名教授。中東地區最好的10所大學中,有7所位于以色列。這7所大學中的3所在學術領域已跨入世界大學前100強。

以色列的科技研發支出比重位居全球第一、除硅谷以外創業公司數量第一、風險投資人均第一。2014年,以色列的688家科技公司總共拿到投資34億美元。盡管以色列在2014年只新增了29家科技公司,但是拉來的投資卻同比上漲近一半,漲幅為46%。以色列的創新創業,由中小微企業領銜,全國企業中98%為中小微企業,大多是高新技術企業,雇員人數占全國勞動力的50%~60%,其小企業增長率為全球第二。以特拉維夫——雅法為主的沿海城市,因其高科技化類似于美國硅谷,被世人稱為“硅溪”,正因為如此,其整個國家被稱為“創新國度”。

 以色列的專長是出口天才

美國外交政策專家丹·塞諾和以色列專欄作家索爾·辛格合著了《創業的國度:以色列經濟奇跡的啟示》,他們對以色列社會環境和經濟奇跡進行了深入分析,回答了一個價值數億美元的問題:哪些內在動力使以色列成為一個創新和創業的強國?筆者認為,在眾多因素里面,猶太人的文化傳統和以色列的人才教育理念占據重要位置。

首先,猶太人重視家庭教育。與眾多的民族相比,猶太民族有個不一樣的特點,那就是猶太人是一個母系認定民族,這也導致母親在其家庭教育中獨特而重要的地位。猶太女子受教育程度普遍很高,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以色列,女性擁有學位的百分比仍高居世界第三。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有一句名言:“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從這一點上說,猶太人重視母親對孩子的啟蒙教育是非常好的傳統,為其培養優秀人才奠定了扎實基礎。

其次,猶太人尊重知識,崇尚智慧。巴菲特曾說:“如果你來中東是尋找石油,那么你可以忽略以色列。如果你是在尋找智慧,那么請聚焦于此!”在以色列,國民普遍養成愛讀書的習慣。此前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開展的全民閱讀調查顯示了不同國家國民每年人均閱讀圖書量:韓國為11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高達64本,而中國僅有4.5本。

猶太人尊敬有知識的人,他們認為“學者比國王偉大”。他們的教育部部長夏依·皮隆很自豪地說:“以色列的專長是出口天才。”

最后,以色列提倡精英人才的培養。在以色列,年輕人不論男女均需義務服兵役,到了18歲都必須入伍。軍旅生活能讓以色列的年輕人迅速成熟,盡早明確自己的目標,也給了他們拓展人際關系、接受精英培訓的機會。

服兵役期間,一些聰明的年輕人會被挑出來進行重點培養,并送入特殊的機構或尖端科技部門,接受的學術培訓遠遠超出以色列或世界其他國家普通大學生所接受的培訓范圍。其政府曾制定Talpiot(塔樓)計劃,即超級精英培養計劃,被選中的軍士能順利通過課程考核,將成為真正的“Talpiot”,這個稱號將為他們帶來終身受用不盡的威望與聲譽。至今,Talpiot僅培養了650多名畢業生,后來都成了以色列頂級的學術專家或成功企業的創始人。

以色列還有很多類似的精英培訓計劃。2013年,以色列總理正式啟用了培養青少年網絡精英的新國家法案,該法案旨在為以色列創建一個“數字鐵穹”,保護其重要基礎設施免受黑客入侵和病毒騷擾。2015年,以色列為了振興其鉆石業,由政府主導啟動了新一代鉆石工匠大師的培訓計劃。

這些極具特色和針對性的高精尖人才培訓計劃,是以色列創新創業最為直接、高效的人才輸送渠道。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一項長期的人才戰略

筆者認為,要使創新和創業真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使中國真正從創新創業中收獲紅利,使人民能參與其中并享受其帶來的成果,必須固培創新的文化土壤,浚清創業的動力泉源。我們要牢牢抓住頂層的創新人才教育體系建設,破解關乎國運民生的人才問題。

首先,繼承優秀文化,弘揚民族傳統。我國自古有重視家庭教育、崇尚好讀勤學的傳統,在現代國際競爭的激烈環境中,弘揚愛好讀書和善于學習的精神,是加強國際競爭力、保障國家人才戰略、增強軟實力的重要保證。

其次,加大教育投入,革新教育體制。我國在2012年實現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4%的目標,投入雖不斷提升,但仍遠遠落后發達國家。今后,我國應繼續穩步加大教育投入——一個人力資源大國對人和教育的投入,是最有投資價值的領域,有最好回報預期,也將會帶來最高的收益。

與此同時,革新教育體制是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能力的關鍵。目前的填鴨式教育、應試教育、八股教育、功利性教育,嚴重壓迫著創新文化的生長,已不再適應新時期科教興國人才的培養需求。因此,必須從理念、課程、師資、實踐等方面進行有效的革除。筆者認為,這一點是決定我國創新創業能否持之有效推進的最重要的內源性因素。

最后,抓住青年人才,激發創新活力。著名的風險投資人維諾德·科斯拉說:“35歲以下的人是帶來改變的人群。”據科學統計,大多數科學家和發明家是在30歲左右開始作出重大發明創造,60%的重大發明是40歲之前作出的,科學家的最佳創新年齡在25~45歲之間,最佳年齡是37歲,首次成名的創新年齡是33歲左右。從創業的角度來說,比爾·蓋茨創業時17歲,扎克伯格19歲,喬布斯是21歲,李彥宏31歲。

總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僅是振興國家的經濟戰略,更是一項長期的人才戰略。創新和創業都離不開人才,而人才需要平臺,需要伯樂,更需要成長的土壤和環境。

(作者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netease 本文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7/9995.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