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已經搭建了新博客,更好的閱讀體驗請跳轉到我的新博客




冪次法則(power law)是宇宙法則,是宇宙最強大的力量,之所以會取這樣的名字,是因為指數方程描述的是最不平均的分配。它完整定義了我們周圍的環境,而我們幾乎毫無察覺。

不要低估指數級增長

"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福音》第 25 章 29 節)當愛因斯坦宣稱復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發現”,甚至是“宇宙最強大的力量”時,他同樣對這句《圣經》箴言產生了共鳴。 不管你贊成哪種說法,其中的觀點是一致的:不要低估了指數級增長。 事實上,并沒有什么證據顯示愛因斯坦確實提到過這些。但是硬是把話塞給愛因斯坦恰恰強化了這樣的信息: 愛因斯坦一生貢獻出的智慧本金所帶來的利息直至他去世后仍源源不斷,連他沒有講過的話都會歸功于他。

—— 彼特.蒂爾《從 0 到 1》第七章

我們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都是感覺我們是理解冪次定律的,什么? 還是不知道冪次定律是指什么 ---- 就是 二八法則。 不過二八法則描述的太模糊,但是用冪次(指數)這種數學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具體,精準,更優雅一些。 但是千萬不要武斷的以為這你就理解什么是冪次定律。冪次定律的對我們生活各個方面的滲透,以及它的增長速度都是令我們難以想象的。 即使是我們明確的知道冪次定律是怎么回事兒,它還是會不斷的對我們人類的認知豎起中指。就像那句極具佛性的話:
大道理誰人都懂,小情緒卻無法自控。 這就是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區別,就像女神和女朋友間的區別一樣實在。

對人類直覺的挑戰

我們都知道如果做一件復雜的事(一次旅行,復習考試,開發一個軟件)都應該事先制定一個計劃,越是復雜的工作越是需要一個盡量詳盡的計劃。但是具體到實處,又有多少人確實是在做這些東西呢。 例如:你對這一周的計劃,這一天的計劃,學習計劃,工作計劃。有多少人在做呢?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明明知道經過一階
段的學習之后,應該寫篇博客總結一下,規整一下所學的內容,從整體上重新審視一下所學的東西,沉底一下自己的認知和理解。但是仍舊煩躁的覺得寫博客真TM浪費時間,不如看部片來的實在。

說了這么多,我想說的其實是:
當我們面對長遠,面對復雜時,我們的直覺是疲軟的,更操蛋的是我們的直覺還執著的幫倒忙。

而冪次定律本身一條長遠的復雜的定律,雖然描述起來很簡單(2/8的遞歸而已)。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知道了 往棋盤上放麥子的故事 就傲然人為你理解了冪次定律。 莎士比亞怎么描述這種人呢:“人,驕傲的人,借著一點短促的能力,便在上帝面前胡作非為,使天使為之落淚。”

冪次定律無處不在

風險投資中的冪次定律

在風險投資圈有兩條很奇怪的規則:

  • 第一個規則:只投資給獲利可達整個投資基金總值的有潛力公司。
  • 第二條規則:由于第一條規則太嚴苛,所以不需要其他規則。

舉個栗子: 假定風險投資家準備投資 100萬(投資資金總值) 給 10 家創業公司, 每家 10萬。 他們要投這樣的公司,即這10家公司任意一個成功,他們都能獲得 100W+ 的回報。 這是因為 創業公司的成敗也遵循著冪次定律, 80%的創業公司都失敗了, 只有 20% 的創業公司存活了下來。即風險投資家投資的10家公司很可能是 8 家都會失敗的,當然也可能是 9 家,也可能是全部,這只是一個對概率權衡的問題。

千萬不要以為這只是一個空泛的栗子, 因為凡是涉及 Money 的問題,都是很現實性的問題。

例如 安德理森.霍洛維茨投資基金2010年在Instagram公司投資了25萬美元。當Facebook兩年后用10億美元買下該公司時,安德里森已經賺到了7800萬美元 ---- 不到兩年的時間, 就收到了 312 倍的回報!

再例如 彼特.蒂爾(文章開頭就引用的他的話)在2004年,投資50萬美金給一個哈佛學生進行創業,拿了將近10.2%的股份,此公司就是現在仍舊如日中天的Facebook, 而且這筆資金是Facebook的第一個外圍資金,收益上萬倍。


這下知道彼特.蒂爾多厲害了吧。 不僅如此 1998年,他還作為聯合創辦人(兼CEO)創建了世界上首個電商支付平臺PayPal(美國版的支付寶,更準確的說支付寶是中國版的PayPal),2002年被 eBay以15億美元收購。不僅如此,PayPal被收購后,他當時的PayPal團隊成員又陸續創辦了 LinkedIn, YouTube, Slide, Yelp, Digg, 特斯拉,SpaceX等他們創建了數十家公司,總價值達到近300億美元。由于他們在硅谷的恐怖影響力他們被稱為“PayPal黑幫”。 現在彼特.蒂爾管理著一家對沖基金,憑借其卓絕的前瞻性眼光,被響亮的稱為“硅谷創投教父”。

市場中的冪次定律

暫時先不要向下閱讀,稍微停頓一下。思考一下你身邊的產品是否也符合冪次定律呢? 電腦大多是聯想的, 手機大多是 小米,華為,oppo,vivo(而且oppo和vivo是一家公司的),魅族。新聞資訊上的企業家新聞轉來轉去也就那么幾位, 八卦里的明星也屈指可數。。。。
國外的搜索領域(以及網頁廣告)被Google壟斷,國內的被 Baidu包了餃子,操作系統被微軟壟斷,微處理器被因特爾壟斷,國外電商被 亞馬遜和eBey壟斷,國內被 淘寶和京東壟斷。。。。。。
這些壟斷不僅僅單單發生在IT領域,其它領域也是如此。 不過有時只是特征沒有IT領域這么明顯而已 —— 這其中更深層的原因是因為 IT領域的產品(或服務)的邊際成本更低,更利于傳播(銷售)。

既然市場也被這宇宙定律馴服了,那么財富不均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所以,下次你再看到“福布斯排名前10的富豪們的財富總和比世界人口一半的窮人還多”諸如此類的新聞也不必大驚小怪了。 **世界并不關心公不公平的問題,也完全無視是非善惡的問題,她只是簡單的按照她的規則運行而已 —— 而這里規則指的就是冪次定律。

明星效應中的冪次定律

你是否見過這樣的新聞:某某明星片酬 XXXX千萬, 某某明星片酬上億,國產電影 80%+的成本給了明星大腕,10%用于營銷,5%用于制作與特效等等諸如此類的新聞。 其實這些也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為電影和電視的邊際成本幾乎為0,而且在這個網絡時代是如此的利于傳播。 一部花費2億美金拍攝的電影,增加 1000萬觀眾所花費的開銷微乎其微(如果是在網絡上,如愛奇藝,即使是在電影院的花銷與影片的制作成本相比也是不足論哉的), 但是所得收益卻是巨大的。 既然觀眾能很容易觀賞到最優秀的大片,所以99%的人都關注于 1%的精品影片。這就導致了影視界得冪次定律:10%的電影獲得了電影市場90%的回報。 由于明星是電影的最核心組成因素之一,所以明星的天價片酬也順理成章。 況且,想成為當紅明星也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冪次定律在明星與明星之間也起作用。—— 99%的演員都處于沉寂的狀態,1%的演員才成為當紅明星。也許你會說 1% 這個比例真TM扯淡,應該是千分之一,萬分之一。 是的的確如此,看看電競行業就知道了 —— 有幾個人能靠打游戲養活自己的,又有多少只是單純的被父母罵和掛科而已!!!(室友表示哭暈在網吧里~~~)

冪次的根源

冪次定律是宇宙定律,所以它的根源也許會有很多,會很普遍的存在。 但是三個最主要的原因是:

  • 邊際成本的降低
  • 易于傳播(運輸)
  • 馬太效應

大規模化的生產,高效率的智能設備使得產品的邊際成本不斷的降低。例如,一款軟件一旦開發成功,復制10000份和復制10001份并沒有多大的區別,只是多了幾M字節而已。 同時可以預測的是:由于AI的發展,這種現象會愈演愈烈。生產力以及自動化的提升,往往意味著大規模生產成本的降低。

由于經濟全球化,網絡效應,以及集裝箱時代的來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有精彩而詳細的論述),品質優秀的產品與服務能更容易的到達每個人的手里,而且多生產一個產品和多提供一份服務的成本微乎其微,每個人都希望使用最優秀的產品,享受最優質的服務,這就會涌現出明星效應:贏家(最優秀的)通吃,其它玩家幾乎全部失敗的場面。

就像在一個班級中,相對優秀的學生會得到老師更多的提問機會,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更有可能跟同學討論,從而更加優秀。 在市場中的企業也是一樣,巨頭企業更得到華爾街更多的青睞,得到更多的資本,得到媒體更多的關注,得到更多的報道,另外更重要的是:大規模化的生產使得每份產品(服務)的平均成本(生產成本 + 運輸成本 + 銷售成本)大幅降低。而且巨頭企業可以在市場中運用市場勢力建立起市場壁壘防止其它其它企業的涌入。 無論你承認不承認,無論你是否在意過,馬太效應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是這么普遍地存在。

值得強調的是:這三種因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循環促進的。 即會出現:1+1+1 >> 3 的結果。 —— 就是這么TMD可怕!


和大多數的博客一樣,提出問題后就要給出一個解決方案。不然就像耍流氓似的令人反感(當然有時也招鋁孩子喜歡,全憑個人顏值和技巧了)。
其實我也沒有什么聰明的解決方案,由于我的技巧做流氓不夠格(顏值還是過得去的吧 ~ ^_^ ~),只能信口胡謅一下了:

建議: 人生短暫,有時只需做對一件事就夠了。 (搞個“大”事情)

用你的耐心和智慧發現一個處于冪次上的產業,并竭力做到極致。也只能做到極致,別無選擇!。 在冪次中,贏家是通吃的。 —— 世界就是正如動物世界里所呈現的那樣,是那樣的迷人,又是那樣的殘酷!


對于上文的所有論調,你當然都可以質疑,畢竟它不像數學公式推導那樣精確,嚴謹,令人信服。但是聰明的你應該意識到:即使是數學也只是一種被設計的工具。 宇宙并沒告訴我們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只是歐幾里得的假設(YY&&設計)而已。詳見數學危機,如果真要較真的話,真不敢相信這個世界上到底什么還是一層不變的可信。

所以也許,也許我也是錯的,但是那又有什么呢。我們構建了與真理相似的模型,得到了大致的結果,足矣!。

正如那句充滿哲學性的話:

世界上如果有上帝,那么就有真理。畢竟,真理只有上帝一人知道。

參考資料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