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看Node.js,在開發過程中經常要調用一些異步接口,通常在接口的最后一個參數會傳入一個回調函數,可以用來處理異常,非異常情況。大致模式如下:
1 var fs = require(“fs"); 2 fs.readFile(filename, "binary", function(err, file){ 3 if(err){ 4 //異常情況 5 }else{ 6 //正常情況 7 } 8 });
但是,這種寫法遇上比較復雜的邏輯時,就很容易出現 callback hell的問題。
Node.js需要按順序執行異步邏輯時一般采用后續傳遞風格,也就是將后續邏輯封裝在回調函數中作為起始函數的參數,逐層嵌套。這種風格雖然可以提高 CPU利用率,降低等待時間,但當后續邏輯步驟較多時會影響代碼的可讀性,結果代碼的修改維護變得很困難。根據這種代碼的樣子,一般稱其 為"callback hell"
對異步接口的處理方式都是依賴于Promise,對于上篇文章講到的Fetch,直接返回Promise.
如何將callback接口變成Promise接口?
var promisify = function promisify(fn, receiver) { return function() { for(var _len = argument.length, args = Array(_len), _key = 0; _key<_len; _key++) { args[_key] = arguments[_key];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fn.apply(receiver, [].concat(args,[function(err, res){ return err ? reject(err) : resolve(res); }])); }); }; };
通過 promisify這個函數,就可以把接口進行轉換。
上面的模板就可以改成下面的形式:
1 var fs = require("fs"); 2 var readFilePromise = promisify(fs.readFile, fs); //包裝為Promise接口 3 readFilePromise(filename, "binary").then(function(file){ 4 //正常情況 5 }).catch(function(err){ 6 //異常情況 7 })
特殊情況
有些設計不合理的接口可能會傳遞多個值給回調函數,如:
1 var fn = function(foo, callback){ 2 if(success){ 3 callback(null, file1, file2); 4 }else{ 5 callback(err); 6 } 7 }
很明顯 這個接口傳了 file1,file2兩個值,是沒有辦法用上述方法的,用了上述接口轉換沒有辦法獲取到file2的數據。
對于這種情況只能手工包裝。
提高性能
可以使用高性能的Promise庫來提高性能。如:bluebird。簡單對比測試發現,blurbird 的性能是 V8 里內置的 Promise 3 倍左右.
替換內置的Promise:
- global.Promise = require("bluebird");
如果項目里用了 Babel 編譯 ES6 代碼的話,可以用下面的方式替換:如果項目里用了 Babel 編譯 ES6 代碼的話,可以用下面的方式替換:
- require("babel-runtime/core-js/promise").default = require("bluebird");
- global.Promise = require("bluebird");
Babel 用于轉化你的 JavaScript 代碼
你的 JavaScript 代碼是這樣的:
myJavaScript("foobar");
轉化之后的 JavaScript 是這樣的
myNewTransformedJavaScript("yay!");
原文地址:http://welefen.com/post/how-to-convert-callback-to-promise.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