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拉砣釣法是一種最古老的傳統釣法。
古時,我們的祖先用禽獸腸衣、棉麻搓成線,拴兩頭磨尖的禽骨為鉤,扎禽獸肉絲或昆蟲為餌,將鉤餌順風拋入水中釣魚。為了多釣魚、釣大魚,用線越來越長。為了拋得遠、釣得大魚,在鉤子上方拴一塊小石子、小骨頭,這就是拉砣釣法的雛形。
這種釣法使用的釣具有線、鉤、餌、墜。因為當時還沒發明魚竿,只用手拋鉤餌釣,故又稱手釣。一開始只用線與鉤,故又稱思鉤釣,后來加上了小石子為墜,就是北方人說的砣,用手拉線扯動砣鉤,故名拉砣釣。魚竿發明后,許多人舍棄拉砣釣法而使用竿釣,并使竿釣逐步發展、完善,成為釣魚活動的主流釣法。拉砣釣法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攜帶與收藏、手感好、趣味性強等優點,在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釣魚人中一直延用。
如今,我國北方地區仍有不少釣魚人喜歡拉砣釣,南方釣者中也有不少人喜歡在船釣和夜釣中使,用這種釣法。筆者曾用此法在無錫太湖釣到了不少鉑魚。一次,筆者在無錫蠡園蠡湖一角用拉砣法浮釣了一條24千克的大草魚,多虧了三個釣友幫忙,下水用菜藍罩,方將其捕獲。至今,拉砣釣法仍有著強大的生命力,為許多中外釣魚愛好者所使用。
拉砣釣法在具體使用中主要有三種方法:一是浮釣;二是沉底釣;三是拖釣。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61104/38139.html
文章列表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