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三維空間生物,我們的眼光很難突破時間軸。同樣,我們經歷的歷史,近幾十年巨變,前無古人,用周期未免容易刻舟求劍。
面對變化,最重要的是感受大格局變遷的方向,在5-10年的趨勢上努力探究,抓住下一個階段最重要的主題。
我們以10年為一個刻度,回顧了近100年來的重要里程碑。作為中國人,我們遭遇的最重要的主題是科技進步和中國200年下坡路的觸底反彈。兩者的疊加,威力驚人。
近40年前,中國人告別餓肚子,30+年前,普及了玻璃窗戶,20+年前,普及了衛生廁所,15+年前,完成了普及電視,5+年前,普及了移動互聯網,3年前,GDP 更是世界第二。崛起速度之快,讓人措手不及。
但是,2017年會有不同。
過去,我們基本是一無所有,每一點增長都是進步的喜悅,如今,變數越來越多,包袱越來越重。
為此,在新年假期,我們做一些歸納和推演,一起在不確定中,尋找下一個確定的主題。
1、歷史的逢七巨變
七這個數字很奇妙,既是歷法的最小周期(1星期,7天,最早由古巴比倫人設定),又暗合了中外宗教和哲學核心元素(金木水火土+日+月)。于人而言,七天,還是七年,大概率是一個或大或小的周期的長度,種種疊加,出現了歷史上諸多的『巧合』:從最近的100年開始,恰好每一個逢七之年,都發生了一些最重要的板塊型運動或者結構性變化。
1907年,黃岡起義,國民政府嶄露頭角
潮州黃岡起義很慘烈。當時看,這是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的一次慘敗;回頭看,這是國民政府的開始,第一次使用青天白日旗,第一次成立國民軍政府,第一次攻克清廷衙署,為武裝革命積累了經驗,傳播了火種。
1917年,舊政府復辟失敗,中國革命的投資人蘇維埃帝國崛起
持續12天的張勛復辟失敗,帝制和清朝永遠畫上了句號。同年,俄國十月革命,列寧同志奠定了蘇維埃共和國,持續深度影響中國格局70多年。
列寧與斯大林同志在一起
1927年,中國共產黨真正獨立,日本確定侵華國策
軍事力量獨立,共產黨的真正誕生。1927年,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第一次獨立領導武裝運動南昌起義,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裝部隊,這是一個里程碑,也是八一建軍節的由來。
同年,中日矛盾加劇。可能是『偽造』的田中奏折在中國廣為傳播,『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成為人盡皆知的『戰爭宣言』。次年,張作霖被野心勃勃的日本陸軍大佐河本大作炸死,中日之間新一輪大戰蓄勢待發。
朱德、葉挺、朱克靖、周恩來、劉伯承、賀龍同志等
野心勃勃的河本大作是瘋狂的日本軍部少壯派的代表,他不惜被懲罰,也要將整個日本拖入戰爭。后來,他負責滿洲和山西的煤礦開發和鐵路開發,擔任山西產業株式會社社長,1955年死于太原戰犯管理所。
1937年,日本進軍關內,全面侵華戰爭打響
29軍在盧溝橋
1947年,內戰,中國共產黨全面由守轉攻,走向勝利
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號正式啟用。 中共中央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根據土地多少劃分貧農、中農、富農、地主。地主富農的土地被沒收,地主要受到批斗,一場利益再分配決定了戰爭的終局。
農村是當時戰爭動員的基本盤
1957年,中國的軍事周期基本結束。內部的政治運動周期開始
當年整風運動,『大躍進』思想萌發。
1957年4月27日,人民日報發表整風運動指示
1967年,破壞性的清理官僚體系,文化大革命進入高潮,火箭發射成功,氫彈成功,廣交會開幕
這一年,大破壞和大改革同時出現。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包括劉少奇在內主要官僚集團全部被打倒。同時,與今天的朝鮮極為相似,固態燃料火箭發射成功,氫彈爆炸成功,首屆廣交會開幕,這是后來中國開發和經濟騰飛的標志。
同年,歐盟前身歐共體成立,加拿大立國。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
1967年完成了對劉少奇的徹底打倒。
圖為人民日報批判劉少奇的著作《論共產黨員的修養》
1977年,官員體系清盤后重建,恢復高考
1987年,體系交接班,鄧小平退居軍委主席,市場經濟超越計劃經濟
總書記層面有了人員變動。鄧小平談話時指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生產力的方法,現在不要再講計劃。』
強調市場的鄧小平與強調計劃的陳云一直在較量,圖為兩人在中共13大閉幕式上
1997年,中國經濟繼續高飛,加入國際分工,全球科技加速
鄧小平逝世,7月1日香港回歸,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開始。這次危機是1995年的人民幣貶值導致,中國制造業實力直接加劇了東南亞的實業空心化。同年,人類的探測器第一次登上火星,克隆羊宣布誕生,克林頓連任。
2007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加速沖頂,立法保護財產和知識產權,為留住資本鋪路。
中國GDP增速達到10.7%,加速上漲,同年,A股歷史上的最大牛市登場。那一年,完成了股市成立以來80%的交易量,全市場都瘋狂了。同年,所有中國相關資源股全部暴漲。之后,遠洋運輸礦產資源等開啟了10年熊市。iPhone上市,移動互聯網的趨勢來了。北約東擴,為次年2008年美國危機埋下伏筆。
應美國政府投訴,國內版權保護開始加強,為文化產業的政策鋪路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得到通過。
2007年10月上證綜指突破6100點,歷史最高
總結:從1907到2007,不過是舊制度與大革命的對決。我們不斷在打破舊體制,不斷否定過去,重新摸索新的模式,歷時100年,直到2007年物權法的落地,才算是從宏觀結構到微觀權利,基本完成了新的制度金字塔的建設過程,漫長而血腥。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您的在線圖書館!
2017年會有什么大的趨勢?很難預測,但是政府的行為有邏輯,行業的發展有次序,興衰的鐘擺可以觀察。目前看,一些最重要的結構性變化,正在勾勒下一個10年的輪廓:
大國崛起:物質從短缺到豐饒,經濟從對外到獨立,中國基礎建設走向尾聲,資本輸出,力量輸出,信用輸出成為主題,這個結構性變化過程,需要什么?又會放棄什么?
平等競爭:美元信用是二戰后新加入的全球化生產資料,幾十年來的擴張即將技術,未來,人民幣選擇逐步脫鉤。結構性的變化中需要什么?又會放棄什么?
人口溢價:在過去的階級社會,人是不值錢的,老幼婦孺當做軍糧簡直就是寫滿了史書。老齡社會,甚至基礎勞動力都越來越值錢了。超過千年的低人權基石完全變了。
1. 大國崛起,是歷史的進程,也是核心訴求,這會推動中國從農耕文明走向海洋文明,從防守轉向進攻。
比黑奴價格低50%以上,華工在南洋歐洲和美國都是最低一等的勞動力
過去,中國出海的除了特產、加工品,只有勞動力了。便宜而努力的華工,為美國、加拿大、歐洲的鐵路、礦山建設貢獻了血汗和生命,但是,這并沒有什么卵用。參與分工,并不能改變牲口一樣的地位。早期的出口創匯,就是這樣殘酷,因為最核心的資產『信用』是在歐美手里,市場需求在歐美手里。
中國是少有的有著統一意識的大國,追求獨立自主,做大做強,是根植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的政治正確,是一塊凝聚力的基石。
我們先是取得了軍事獨立、工業獨立、農業自足、市場獨立,有了核武器和衛星,唯一缺少的,是看起來最摸不著的信用獨立。
信用獨立的前提是龐大的經濟總量和貿易往來,不僅僅能夠輸出商品,更能夠輸出文化,信賴和安全。發展軍工,并對外捍衛所有的權利,就成為我們的剛需。
我們在釣魚島的摩擦,并不是真計較一個不如養雞場大的孤島;我們對于南海的積極介入,并不是真的為了一點點海域。
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也能出信用。 今天的中國正在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摸索一條信用獨立的道路。
一帶一路的使命是重大的,坑很多,但是走出來就是天。
經濟的小賬和政治的大帳,不容易兼顧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帶一路』這是有著完整的邏輯鏈條和政治動因的。中國對于南海的訴求,甚至是對外的擴張,都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追求信用擴張的自然產物,這個與1930年代,亞洲第一強國日本的訴求區別不大。
中國對于獨立大國地位的渴求,要遠高于其他國家,運氣著實不錯。首先是完備的工業體系和軍工基礎,這得益于蘇聯。 其次,雄厚的國力和財政基礎,這得益于美國主導的WTO。 最后,是足夠強大的軍事進攻力量(航母帶動的海空軍建設),這個一方面是自己的研發,一方面是俄羅斯的資產變賣,為自己續命。
1935年,日軍以亞洲最強海軍為支撐的大東亞共榮圈的愿景
追求信用的輸出,還需要解決文化障礙。中國自唐以后,農耕文明和儒釋道的熏陶,形成了一個對外封閉依賴人口規模的農業大國,肥而不強,悶聲發大財。在被英國等列強以不到1000人占領首都之后,我們才意識到彼此之間的戰斗力差距超過100倍。幸虧英國人只是來求貿易的,不是為了殖民,印第安人就沒有能逃過被屠宰的命運。
未來可見的幾年中,中國會更加頻繁的參與地區爭端甚至制造摩擦,甚至控制小國。巨大的軍費開支和武器庫存,最終總要找個出口變成更大的話語權和信用。
中國人推崇的漢唐盛世,都是進攻型文明,如果哪一天,真正在央視里將漢唐的文化繼續強力推向輿論市場,會是從行動層面確認了1000年的風格切換。大家拭目以待。
2. 平行競爭:經濟體的引力吞噬。
美元信用猶如冰山雪水源源不斷的流入新興市場
過去,由于擁有巨大的本土市場和最完備的工業體系,最好的農業和軍工業,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美國在二戰時正式登上神壇。所有的其他國家都打成了一片焦土,只有美元可以對標黃金和生產力,是最硬的通貨。
脫鉤黃金之后的美元的信用來自于『In God We Trust』:在基督教的旗幟下,全民共同參與的經濟體為擔保的債務兌換券。
這樣獨特的貨幣創造機制,讓美元信用就像雪山的融雪,源源不斷的流入各個市場,各個國家選擇了以美元為錨定,實現自身的信用創造和全球化貿易。最典型的就是亞洲金融貿易中心——香港。 港幣脫鉤英鎊后,選擇了綁定美元,票面上的憑票即付,證明了港幣就是一個美元兌換券。
港幣正中央有一行小字:憑票即付。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at its office here
人民幣的成長,也來自于美元信用的擴張。包括香港在內,越是深度綁定美元的地區,房價一定大漲。在內地,2002年以后的外匯儲備飛速積累,外管局結匯并通過銀行放大信用,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套切實可行的信用擴張機制。這些年,中國基本完成了國內的土地、信用、股權和知識產權的資本化,資產越來越龐大。
藍線是外儲,黑線是中國GDP
正如孩子長大了,不可能再和父母共享一個錢包。中國需要信用創造的自由,美國也受不了越來越被約束的貨幣政策,隱形負擔越來越重。人民幣逐步需要與美元脫鉤,形成獨立的信用主體,雙方是有共識的。
終于,2016年,美元選擇了加息。這也是迫不得已。
2016年初,全球市場漂浮著13萬億美元的負利率債券,作為保險公司和銀行機構的基礎資產,負利率幾乎是一種慢性自殺。超量溢出的資本的副作用越來越大,很多現象已經超越了現有的理論框架。
要么崩盤,要么加息。
最終,美元十年期利率見底了,美元加息了。 未來兩三年,利率將逐步走高,可能最終回歸到4-5%的歷史正常水平。利率會回復常態,所有的資本品價格也會慢慢回落,由美元擴張帶來的牛市徹底結束了。
加息了,但與此同時,也埋葬了“資本”的高溢價時代。作為生產資料,『資本』,逐步脫去魅力光環,成為一種工具,就像能源一樣,慢慢走向平價。
另一個更重要的是變化,美國收縮,實質上徹底改變了與中國的關系:從階梯分工,就變成了平等競爭。過去,大家都是搭順風車,寬松美元帶動全球資產泡沫,日子爽死了。未來,美元緊縮,你的貨幣敢不敢緊縮?美元制造業與你PK,你是否迎戰?
國家競爭從階級分工轉向平等競爭,就像星系一樣,比誰吸引力大
一下子,中美從階梯合作轉向平等競爭。人民幣脫鉤美元,格局徹底變了。就像星系之間的PK,就比誰質量大。兩個星體不斷相互牽引,相互干擾,在交鋒中重建新的平衡,這很像當年的美蘇爭霸態勢。
所有的發展中國家也覺得有點驚慌,美元回流的趨勢下,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開槍。
曾經歡迎資本的新興市場國家率先對資本流動開槍了。印度不僅僅參與全球征稅,廢掉大額鈔票,甚至限制黃金實物交易,一切都指向了資本的流動。大家都希望在美元收縮周期,將最多的資本限制在境內,以平穩度過波動時期。
印度率先向資本流動開槍,廢除大額鈔票,限制黃金交易
1000萬美元如何攜帶?在瑞士,用1個皮箱裝滿1000元面額瑞士法郎就可以。
在委內瑞拉,333噸現鈔,14輛大卡車
比起資本外逃,更可怕的是技術驅動的制造業回流。
其實,不僅僅是美國,隨著科技的進步,包括3D打印、機器人技術等進一步成熟,中美德日等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伙伴關系發生了變化:原來的上下游的合作關系,變成了完完全全的競爭關系。曾經,階級化的分工鏈條(美國提需求,日本出產品方案,中國負責實現),成為各自轉向全鏈條平行競爭。
美國吸引制造業回流已經準備6年之久,以及一連串的減稅政策,也是為了擴大經濟體的吸引力,將更多資源吸收進來,如果沒有能力推動自身升級,小國家會被徹底吸干。
我們的生意模式大多是建立在人口規模之上
在『引力』競爭過程中,數量變得沒有意義,短期的成本也沒有意義。你再努力,能像機器人一樣24小時上班?能和機器人一樣不要薪水?這時候,制造業的終極利潤率,會和經濟體自身的運行效率越來越強相關。
質量,或者說研發能力,成為少數能夠突破價格,形成競爭力的重要成分。質量的背后,是全社會的安定和對制造業的持續支持。
面對美國的經濟體引力,面對平行競爭,我們的風險比預期的要高。當前,我們幾乎所有的商業模型,都建立在人力規模之上,甚至是污染之上。要形成競爭力,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比如知識、人、資金,甚至市場(因為電商)都具有了流動性。留住資本很容易,留住人很困難。
我們真的能尊重人才,給予溢價么?
3. 人口溢價:告別低人權優勢,重建新平衡。
2016年9月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Deloitte)香港分公司宣布降薪,部分職級下調500至1,300元。與此同時,香港技術工人的勞動力的價格在快速上升。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薪資表
2016年香港建造業總工會10月宣布加薪,此次加薪為香港建造業連續第八年加薪。在16個建造業工種中,混凝土工人日薪最高,達2500港元,較上一年2300港元上漲8.7%,其月薪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5年資深員工的1.5倍。
巨大的結構性變化,正在強烈的扭曲供求。
以前年輕人看不上建筑相關行業,苦累薪資一般,老齡化之后,因為人才缺口和需求剛性,薪資水平被拉高到一個歷史新高。
金融相關行業,被年輕人過度追逐,機會空間越來越小。美元的信用擴張終止,加上老齡化縮減了增長預期,一下子,金融行業就要面臨去產能了。
這樣的故事也在內地上演,只是,角色變成了互聯網開發。安卓和iOS入門開發一路重挫,而內地月薪突破2萬的建筑工人已經并不稀奇。
過去,資本擴張期,所都對手都在加速跑,技術人員/金融從業者都是雇傭軍,多雇傭幾個,實力強一點,跑得快一點,跑馬圈地,勝率大很多;
資本收縮期,所有對手都慢下來了,比誰能扛,技術人員/金融從業者都是成本,砍掉邊緣崗位,消滅非核心需求,成本會省很多。
因為老齡化,整個中國市場正在圍繞資產回報率,重新調整薪資結構,年輕人的就業觀的變化剛剛開始。
老齡化能夠逆轉么?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指出,人口紅利的消失是不可逆轉的,勞動力短缺這個趨勢是不可逆轉的,不僅約束了經濟增長,勞動力價格的快速上漲,會導致崗位向發達國家流出,制造業競爭優勢在快速下滑。如果要維持一個好的增長態勢,不僅僅需要大力改革,未來的總和生育率會接近1.8的水平。
總和生育率到1.8,對于城市的朋友們來說,其實就是要求身邊經常有3-4個孩子的家庭出現。目前看,考慮到一線城市的撫養成本,實際上幾乎不可能。
人是需求的根本,也是經濟建設的動力。如果,有一天,我們保不住了GDP目標,該何去何從?增長并不能作為凝聚中國人的信仰。過去我們過多強調經濟利益,用高增長來覆蓋諸多問題,整個國家像互聯網創業公司一樣,一邊開飛機,一邊修飛機,創造了經濟奇跡,但是卻留下了信仰真空,以及在長期可以維持的低權利經濟模式。
倒金字塔結構下的孩子都是寶貝,家長們是否愿意讓孩子做紡織女工,做服務員?
沒有好機會,孩子通常會頻繁逃離勞動力市場,勞動力供給越來越緊
老齡化之后,都不存在了,我們無法壓榨一個老頭去干苦力,也沒法讓一個要養四個老人的年輕人低薪干活。所有的個體權利,都不得不維護,所有的信仰建設,都不得不補課。 如今,16-19歲的年輕人,在2014年就已經開始負增長了。北京上海都會在2017年邁向戶籍人口負增長。
面對人口的減少,L形經濟轉型時刻,我們不可能永遠去開『夢想』的支票。要凝聚底層共識而不發動戰爭,宗教是比政治操作系統更底層的驅動程序,是凝聚共識的最重要的有力武器。
宗教的建設
2016年,僅深圳市的公共安全支出暴增93%,同期的教育僅僅增長16%。2017年,重點城市還將支出更高。 公共安全支出的增加,是矛盾的集中體現。全社會都在綁緊安全帶,鎖住資金、鎖住人口、鎖住犯罪的空間,核心目的,就是將社會和經濟穩住,以時間換取結構升級。
時代的鐘擺正在拐向另一端,我們可能不得不面對:美國開始加速,中國開始放緩。美國就像一個黑洞一樣開始回流外部資本。我們也必須面臨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無法承擔低增長的后果,而美國可以?
2015年股災救市期間,火遍網絡的一張圖
我們遲早尊重個體權利,遲早要放棄的暴力控盤邏輯
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必須揮別鄧小平時代。老人家是偉大的,但是只是釋放了制度紅利,結構性的深層次的問題依然在拖沓,對于人的權利的保護和肯定,還有很長的路。
2017年,尊重權利,重構共識,要比改革更重要,比增長更重要,這是構建凝聚力的最重要的內涵。
鄧小平時代閃閃發光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70105/82309.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