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馬云
95年我創業的時候,全世界互聯網創業人數不到5萬人,而今天來到場的人數可能已經超過了五萬人。現在互聯網的人口已經超過了20億,真正是誕生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新的經濟體。
縱觀三次技術革命,第一次技術革命釋放了人的體力,第二次技術革命釋放了人的距離,這一次技術革命將會釋放人的大腦。每次技術革命的時間跨度都大概是五十年,前二十年基本是純技術公司的斗爭,純技術公司的競爭、發展,接下來的三十年基本上是技術的應用,技術被應用到方方面面,社會各行各業。
有人覺得互聯網經濟或者電子商務是一個虛擬經濟,我認為他不是虛擬經濟,是未來經濟。
都在講互聯網沖擊各行各業,電子商務打擊摧毀或者沖擊傳統商業。我認為電子商務沒有沖擊,更沒有打擊傳統商業。電子商務只是把握了互聯網的技術,互聯網的思想,未來的經濟將完全基于互聯網。
因此我們抓住了互聯網的基礎,并在此之上創造出一個適應未來的商業模式——這就是電子商務。
真正沖擊各行各業,沖擊就業,沖擊傳統行業的是昨天的思想,是對未來的無知,對未來的不擁抱。所以我覺得在座每個人不需要要擔心什么。
外界對阿里巴巴大上的標簽是電子商務企業,但其實這是阿里巴巴最傳統的業務。電子商務這個字可能很快就被淘汰,阿里巴巴從明年開始也將不再提電子商務這一說。電子商務只是一條擺渡的船,從河岸的這一頭到另一頭。
世界的變化遠遠超過想象,未來三十年是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三十年。從政府到企業,到各行各業都沒有意識到這場革命將會對人類會帶來多大沖擊。我們習以為常的,曾經驕傲的事情都將會被顛覆和改變。
第一次技術革命戰勝的結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這次技術革命是人類思想的解放,是人類智慧的開發。這次技術革命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是貧窮的問題,是疾病的問題,是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人類沒有這樣共同的目標,我們這次技術革命依舊會帶來巨大的沖擊。所以我要想說的是,告訴大家這次技術革命,未來30年,每個人都有機會。
前天,我在泰國參加了ACD會議,我呼吁各國要為未來的30年制定獨特的政策。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的2025,泰國的工業也4.0了,每個國家都在為未來的4.0準備。
每個國家都在為自己的年輕人,在為自己的未來創新。未來世界的競爭是創新的競爭,是年輕人的競爭。所以未來互聯網人口的世界將會越來越大。我們要為這個世界注入創新的基因,注入創新的DNA,只有為世界注入創新的DNA,我們才有未來。
未來的30年是每個人的機會,各國政府都必須為未來30年制定自己創新、未來發展的政策,為自己的國家的年輕人制定政策。所以我呼吁各國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制定獨特的創造這個政策,為30個人以下的小企業制定獨特的政策。
過去的幾十年,各國政府的政策都是為大企業制定的,如果我們能夠真正為小企業制定政策,那么我相信世界將會更加美好,各個小企業,我相信機會也越來越多。
以前創業可能要錢、要資源、要有各種各樣的關系,而未來只要利用技術數據和創新,人人將會有機會。
以前的大企業,目的是會獲得更多的利潤,獲得更多的資源。未來的大企業,如果想你要做的更好,你必須擔當社會的責任,你必須為無數的人創造基礎設施、提供資源。
人類將會失去很多就業機會,人類也會誕生很多新的就業機會。
二十多年前,阿里巴巴開始做互聯網的時候,起點并不是淘寶、天貓和支付寶。直到2003年,我們才意識到未來商業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2004年,我們又意識到金融的革命。
2003年與2004年的兩年時間里,我在全中國做過至少不亞于兩百場演講,跟無數企業交流有關未來新商業模式,新電子商務的革命性意義,絕大部分的企業并不把它當作一回事兒。
現在,我認為未來將會有五大新,并會深刻影響到中國,影響到世界,影響到我們未來所有人,并會在方方面面改變人類。
·新零售。電子商務可能很快被淘汰,純電子商務是個傳統的概念,未來只有新零售。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要走到線下去,和物流在一起建立新的零售模式,讓企業庫存降到0,才打到物流的本質。
·新制造。未來講究的是智慧化、個性化和定制化。第二次是IOT(物聯網)革命,未來的機器用的不是點,而是數據,B2C將變成按需定制。
·新金融。過去的金融200年來支持了經濟的發展,未來的金融將從28理論進化到82理論,支持占80%的中小企業、消費者的需求。希望能看到真正的互聯網金融的誕生,基于數據的金融體系,產生真正的普惠金融。
·新技術。移動互聯網出現之后,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誕生,為人類創造了無數想象的空間。
·新能源。數據是人類第一次自己創造的能源。數據是越用越值錢的東西。
過去20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20-30年,我們要把機器變成人。從向外看轉向向內看,未來100年的人們將從規模和標準化驅動轉向個性化驅動——知道什么是不要的,才能懂得什么是需要堅持的東西。
過去基本上是以知識驅動的科技革命,未來的趨勢則不僅僅是知識的驅動,是智慧驅動,數據的驅動。未來不可怕,恐懼源于無知。
“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這五個新將會方方面面的對各行各業發動巨大的沖擊和影響,把握者勝,逆流著將會亡。這不是警示,而是能改變自己的機遇,一個新的開始。
政府的治理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希望未來政府招商,傳統五通一平將會變成新的五通一平:是否通新零售,是否通新制造,是否通新金融,是否通新技術,是否通新能源,一平指的是是否能提供一個公平創業的環境和競爭的環境。
未來世界變化將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這個想象要求我們:大學必須改造原有的教育體系。原來的大學只傳授,但教、育、學、習是不一的概念。教是傳授知識,學是學知識,習是學得智慧。
希望未來大學能多關注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因為21世紀以后的核心詞匯是創新,想象力與變革,未來大學生會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純知識是不夠的。
當未來的機器會比你聰明的時候不要沮喪,在文化的把握、愿景的思考、想象力方面,我們比機器更厲害。這是人類巨大機會所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101/32072.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