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玉海樓坐落在浙江瑞安市區道院前街,是我國東南的著名藏書樓之一。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太仆寺卿孫衣言創建,庋藏古籍甚富。
 
浙江瑞安 <wbr>玉海樓(清.國四)

 孫氏父子敬慕南宋學者王應麟,故取其巨著《玉海》作為樓名,以示藏書“如玉之珍貴,若海之浩瀚”。玉海樓臺門石額“玉海樓書藏”為禮部侍郎順德李文田書,石聯“玉成桃李,海涌波瀾”為郭沫若題。玉海樓當時藏書八、九萬卷,以多名家批校本、多孫氏父子手批校本、多甌越鄉邦文獻而聞名于世,訂有《藏書規約》16條,管理嚴格。后來古籍漸有散失。歷年來,不斷征集流散在外的古籍以及文物、字畫,并開辟孫詒讓紀念館、民俗文物陳列室和舉辦展覽。現藏書3萬多冊,其中珍善本4千冊。而今河畔古樹蒼翠,庭院幽靜,吸引著海內外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紛至沓來,國家領導人郭沫若、田家英、許嘉璐等前來視察或惠贈題詞。

浙江瑞安 <wbr>玉海樓(清.國四)
 
        浙江溫州師瑞安縣玉海樓正門瑞安玉海樓,和寧波天一閣、海寧別下齋、湖州南潯鎮嘉業堂并稱浙江四大藏書樓
 玉海樓總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南北朝向,在東西3條軸線上分別布列玉海書樓、百晉陶齋、居室、后花園。此匾懸于玉海書樓庭院前進,右無款,左款:“琴西世丈以深寧叟(宋王應麟)名其書額其藏書樓,且以公諸后生之能讀書者,其用心深厚也!光緒己丑季春年潘祖蔭”。此款點出樓取名的出處(因孫氏父子仰慕南宋學者王應麟著作宏富,取其600卷巨制《玉海》為樓名),并盛贊孫衣言建樓之功德。手書者潘祖蔭(1830—1890),字伯寅,號鄭庵,江蘇吳縣人。咸豐二年(1852)探花,授編修,遷侍讀,以正直敢言有官聲。同治三年(1864),授左副都御史,次年補授工部侍郎。同治七年調任戶部侍郎,光緒元年(1875)授大理寺卿,補授禮部右侍郎。先后升任工部、刑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浙江瑞安 <wbr>玉海樓(清.國四)
玉海藏書樓

        潘祖蔭題此匾為光緒己丑(1889),為玉海樓建成后一年,次年他即謝世。潘祖蔭好學,通經史,喜收藏,儲金石甚豐,因與孫衣言的關系,早年即對孫詒讓有耳聞。如《籀庼居士六日生日壽詩有序》載:“居士少舉于鄉,不第,未嘗試吏,諸公貴人,希識其面,然亦往往聞之。故
尚書潘祖蔭翁同龢咸負時望,各愿致諸門而不得”。而孫詒讓在寫《古籀拾遺》、《古籀余論》對當時新發現的彝器款識進行考證時,不少就得益于潘祖蔭的宏富收藏,在寫于1903年的《古籀余論后敘》一文中,對學術知交潘祖蔭充滿了懷念之情。
 玉海藏書樓臺門的石額“玉海樓書藏”為禮部侍郎順德李文田書。門前左右石聯“玉成桃李,海涌波瀾”為郭沫若手跡

浙江瑞安 <wbr>玉海樓(清.國四)玉海樓前樓,樓額“玉海樓”為工部尚書吳縣潘祖蔭書

        藏書樓占地面積700多平方米,連同周圍河道、池塘,共600多平方米。前有小橋、門臺,門楣嵌“玉海樓書藏”5字。主體建筑分前后兩進,結構形式相同,均為木構五間重樓,重檐硬山頂,兩側作如意式封火墻。底層進深六間,前后為廊。樓層原為庋藏書籍之處,進深四間,前后檐通長開窗,南面臨窗設坐檻一排。門臺與前樓間有天井,樓與樓間亦有大井及東西回廊,形成封閉院落。又西首有“百晉陶齋”,為五小開間平屋,木構結構;其北有丁字形雨廊;南有“頤園”花園及荷花池等。

浙江瑞安 <wbr>玉海樓(清.國四)
玉海樓頤園入口園洞門
 大門有清李文田書“玉海書藏”匾,左右嵌以郭沫若書的“玉成桃李”、“海涌波瀾”青石聯;前后廳堂分別懸以郭沫若和潘祖蔭書的“玉海樓”匾額。樓西首有“園廳”名“恰受航”,取杜甫“小航恰受兩三人”詩意;又稱“百晉陶齋”,廳前有園曰“頤園“,相傳毀,園有荷花池,年年盛開。

浙江瑞安 <wbr>玉海樓(清.國四)
玉海樓頤園
 百晉陶齋前面有個花園,叫“頤園”。園內種植四季花木,古樹蔥翠,是少有的古樸清幽之處。園中鑿荷花池種植白蓮,至今常年盛開不衰。原來的臺門上有孫衣言的手跡,寫著“方石額”三個字。這邊是當年郭沫若書寫中堂的刻石:“甲骨文之學創始于孫仲容,繼之者為王觀堂,飲水思源二君殊可紀念。”這里的孫仲容就是指孫詒讓先生。旁邊是孫衣言所寫的對聯:“務求知古如君舉,尤喜能文似水心。”是從孫衣言的善祠塾移置到此的。

浙江瑞安 <wbr>玉海樓(清.國四)
玉海樓頤園

         客廳是當年孫衣言、孫詒讓接待朝廷命官和高明貴賓的地方,當時兩邊立著“迥避”、“肅靜”旗牌。因為客廳的抬梁結構,往往雕梁畫棟,因此也叫花廳,但這里的花廳古樸大方,這也就顯示了孫氏是一清平官家。客廳的中堂上懸掛著的這塊藍地金色的大匾額,外框金色云紋,格外醒目,上面寫有“兄弟重游泮水,光緒十九年浙江學政陳彝立”。這塊匾額講述的是孫詒讓的父親
孫衣言和叔叔孫鏘鳴相繼考取進士后,過了60年,再重訪京都,參加進士相會的盛事。
浙江瑞安 <wbr>玉海樓(清.國四)
玉海樓頤園的荷花池
 孫詒讓先生在少年時,從鄉下潘岱搬進縣城,40歲時才搬到這里,他的許多著作都是在這里完成的,如《墨子間詁》、《周禮正義》等。1908年,孫詒讓先生逝世后,其家道日漸衰落,玉海樓和故居也作為家產分給他的五個兒子。
 
浙江瑞安 <wbr>玉海樓(清.國四)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61030/22029.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