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一堆采購來的不合格原料,只需一個假包裝、一臺封口機,幾分鐘就被翻裝成了四川知名品牌的假鹽假味精。郫縣安靖鎮土地村,一個半掩著門的出租房中,一袋袋假鹽、假味精,從這里源源不斷地流入了成都周邊的一些小超市。

  當執法人員推開這扇門,一個令人咋舌的假鹽假味精鏈條浮出水面。老板王某(女)和一個50歲左右的女工,每天即可翻裝幾百包肉眼無法辨別的假鹽、假味精。在現場,執法人員查獲原料近5噸。

每天即可翻裝幾百包肉眼無法辨別的假鹽、假味精

  19日,記者了解到,生產這些假鹽假味精的女子王某因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已被郫縣檢方正式批準逮捕。

  仿冒名牌食鹽兩女子被逮現行

  去年12月底,接到群眾舉報后,郫縣經偵民警曾靖硯和鹽政管理所、郫縣市場監管局的執法人員來到郫縣安靖鎮土地村,推開了那道半掩著的門。屋內,兩名50歲左右的女子正在將散鹽裝包,看到眾多執法人員,先是一愣,然后站了起來問,“你們是干什么的?”執法人員亮證后,一名女子連忙解釋:“我們只是打工的,老板不在。”

  曾靖硯在現場看到,房間面積約10多平方米,墻體斑駁,屋內堆滿了散鹽、包裝袋、箱子。答話女子面前,放著一個盛著散鹽的舊塑料盆,里面立著一個包裝袋。“看得出來,她正在將散鹽裝袋。”曾靖硯說,直到這間出租房的房東出現,這名女子才承認她就是老板,姓王,她們將買來的散裝原料翻裝成知名名牌的鹽、味精、雞精,在此已有兩年時間,“一天可以翻裝四五箱”。

她們將買來的散裝原料翻裝成知名名牌的鹽

  據現場清點,這間出租屋共查處假鹽、假味精、雞精近5噸,主要包川內久大、國莎兩個品牌。現場還發現了封口機和幾萬個包裝袋。

  歪鹽流入市場長期食用危害大

  執法人員將屋內制假原料、工具進行查封,王某則被帶回郫縣公安局調查。

  經查,用來冒充四川久大品牌食用鹽的散裝原料為“川晶未加碘食用鹽”;用來翻裝國莎品牌味精散裝原料為“尹品味精”、“自流井味精鹽”。原料中均未加碘,均不能流入市場銷售。但賬單紀錄顯示:該作坊翻裝的食用鹽、味精、雞精大多流入了成都周邊的小超市。

  郫縣鹽政管理所鹽政科科長廖玢說,一般來說,長期食用未加碘的鹽可能會導致人體碘元素缺乏,容易患上大脖子病,小孩長期食用,可能會影響智力發育。

  19日,記者了解到,生產這些假鹽、假味精的女子王某因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已被郫縣檢方正式批準逮捕。

  暴利驅使造假翻裝后價格翻8倍

  在食鹽銷售的利益分配中,流通環節占有絕對的優勢。記者了解到,普通食鹽出廠后,通常分裝成小包裝(250克-500克不等),之后賣給省、市級鹽業公司,并由鹽業公司進行銷售。

  據現場執法的鹽政科科長康年介紹,假鹽的原料有可能是從小鹽廠流出。成都鹽業公司的相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未加碘食鹽的出廠價在800元左右一噸,而一袋普通的350克裝精純鹽的價格為2.5元。這樣算下來,一噸假鹽的零售價可以達到7000元左右,“批發價也得超過5000元。”也就是說,如果拿到出廠的大袋鹽,假鹽商販分成小袋批發、零售,價格直接翻至原價的8倍之多。“利潤達不到那么多,因為要加上包裝、物流的成本,但即使如此,制售一噸假鹽的成本也不會超過2000元。”

  專家提醒

  假鹽假味精封口處手感不一致

  正是因為假鹽、假味精經翻裝后會帶來暴利,少數不法商家將其冒充正規產品流入市場。那么消費者又該如何分辨呢?17日,郫縣鹽政管理所鹽政科科長廖玢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選擇正規超市,在購買時,用手輕撫鹽和味精外包裝上的上下封口處,假冒的產品上下封口的凹凸感不一致,遇到這類情況,須謹慎購買。

用手輕撫鹽和味精外包裝上的上下封口處

  “正規的鹽和味精多是一次性封口成型,所有封口處的手感相差不大。”廖玢說,相反,假冒產品一般是購買假的包裝袋,然后自己加入假冒產品后自行封口,因此手感會有所不同。此外,廖玢還根據經驗,總結了兩招分辨食用鹽真偽:一是用手擦拭生產日期,假鹽包裝袋上的生產日期是在制袋時連同圖案一起印上去的,字體清晰漂亮,怎樣都擦不掉。二是通過淀粉或馬鈴薯進行試驗。在食鹽購買回家后,我們可以通過用淀粉或是把馬鈴薯切片后放在鹽上做簡易檢驗,若淀粉或馬鈴薯顯現紫色為有碘鹽,不顯色則有可能是無碘鹽。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220/104453.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