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總部和各戰區、軍兵種高級將領的調整,除了個人素質能力政績等基本條件外,無論是平民出身的“工農子弟”,還是來自紅色家庭的“將門虎子”,都是反復協商、多次醞釀、不斷磨合的結果,也是黨內、軍內主流派系、主導力量協商平衡的結果。
10月下旬,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夕,人民解放軍進行了近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高級將領調整,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總裝備部等四大總部及空軍、第二炮兵、沈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和成都軍區等大單位同步調整了領導班子,新任四總部主帥和各大單位主官相繼亮相:北京軍區司令員房峰輝上將升任總參謀長,廣州軍區政委張陽上將升任總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司令員趙克石上將升任總后勤部部長,沈陽軍區司令員張又俠上將升任總裝備部部長;副總參謀長馬曉天調任空軍司令員、成都軍區政委田修思調任空軍政委,副總參謀長魏鳳和調任第二炮兵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教成升任沈陽軍區司令員,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司令員張仕波升任北京軍區司令員,蘭州軍區參謀長劉粵軍升任該軍區司令員,副總參謀長蔡英挺調任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政治部主任鄭衛平升任南京軍區政委,總政治部主任助理魏亮升任廣州軍區政委,空軍政治部主任朱福熙升任成都軍區政委。此外,軍委辦公廳主任王冠中、總參謀長助理戚建國升任副總參謀長,第二炮兵政治部主任殷方龍升任總政治部副主任。
內地媒體分析稱,在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夕,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央軍委率先調整了四總部和各大單位領導班子,相當于提前披露了軍隊高層人事安排的“座次圖”,新的軍委領導班子組成人員初顯雛形;境外評論則認為,解放軍四總部首長和各大單位主官出爐,可用“寓意深遠”來形容,既關照到權力平衡,也考慮到軍隊轉型,更著眼于未來十年軍委骨干成員的穩定性,應給予積極評價。
北京獨立軍情人士分析認為,解放軍此輪高級將領調整,由于橫向涉及到七個大軍區和空軍、第二炮兵兩個戰略軍種,縱向觸動到軍委高層、四大總部和各大戰區,其中的進退去留關聯到三十余位大軍區正職以上高級將領,是十年來數量最多、變動最大的軍隊高層人事安排,事關一個時期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走向和成效,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已經塵埃落定的人事布局,既驗證了此前坊間關于人事安排的“地方組織部”預言,也否定了一度甚囂塵上讓人分心的某些流言,顯見中央和軍委決策層在人事安排上的政治性、前瞻性、平衡性和穩健性,凸顯了著力推進軍隊高級將領隊伍年輕化、專業化,從而引領軍隊現代化轉型的戰略意圖,基本體現了江澤民、胡錦濤以及新任軍委主席習近平的用人思路,其中傳遞的重大信息,值得高度關注和持續觀察。
“柴門犬子”與“將門虎子”同擔重任
在這次高級將領超大規模、跨大戰區調整變動中,最令人欣喜的是新任總政治部主任張陽和總參謀長房峰輝的“突出重圍”。出身農民家庭的張陽1968年入伍,歷經戰士、副班長、班長、副指導員、指導員、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等基層職務鍛煉,是一個標準的從基層逐級成長起來的政工將領。從2000年開始,已成為正師職干部的張陽依靠勤奮和實績進入升遷的“快車道”:當年7月,張陽從廣州軍區所屬的42集團軍163師政委升任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兩年后升任42集團軍政委,2004年又升任廣州軍區政治部主任,2007年9月中共十七大召開前,張陽升任廣州軍區政委。近幾年,張在領導廣州軍區進行軍事斗爭準備、南方冰凍雨雪災害搶險、汶川大地震救援和奧運會香港賽區安保等重大行動中表現突出,受到胡錦濤等軍委領導的充分肯定和欣賞。
和張陽的閱歷相似,1968年2月從陜西彬縣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參軍的房峰輝,歷任排長、團作訓參謀、團參謀長、團長師參謀長、新疆軍區副參謀長、蘭州軍區第21集團軍副軍長、軍長,2003年12月,調任廣州軍區參謀長。2007年中共十七大前夕,時年56歲的房峰輝就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成為自“文革”結束后歷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就職時最年輕的一位,也是當年七大軍區司令員中最年輕的一位。在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期間,房峰輝領導北京軍區部隊持續開展實戰化訓練,全面提升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能力,先后參加“上合聯演”、跨區演習等重大演訓活動,圓滿完成奧運安保、國慶閱兵、國際維和等重大軍事任務。今年5月23日,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與中央軍委副主席習近平一同會見了北京軍區第十次黨代會代表,高度評價了北京軍區過去五年的工作。如今,他再次成為20年來就職時年齡最輕的一位總參謀長。
當然,此次升遷的高級將領中也不乏“將門虎子”,如總裝備部新任部長張又俠是開國上將張宗遜之子,也是解放軍迄今僅有的兩對上將父子之一。張宗遜于1973年至1978年曾任總后勤部部長,當時解放軍尚無總裝備部建制,軍械裝備工作主要由總后勤部承擔。因而,此次張又俠執掌總裝備部,則成就了解放軍總部歷史上首對“父子部長”,有媒體評論為“子承父業”。新任空軍司令員馬曉天,也出身紅色家庭,其父馬載堯為開國大校,曾任解放軍政治學院教育長。
軍情分析人士認為,在新一屆中央軍委班子中,既有房峰輝、張陽這樣平民出身、從基層一步步成長起來的高級將領,又有張又俠、馬曉天等出身高干家庭的“將門虎子”,可以相得益彰,形成合力。特別是總參謀長作為軍委主席的首席幕僚長,總政治部主任作為負責全軍宣傳、組織和干部工作的總干事長,平民出身的高級將領或更能積極謹慎和認真用心,全力推進中央和軍委決策的執行落實。同時,選拔使用高級將領,不唯出身和背景,將會給部隊官兵傳遞正確導向和積極信號,激勵廣大軍官在基層起步,在部隊歷練,靠能力進取,憑實績進步。
實踐閱歷和工作實績“一樣不能少”
歷經重大行動、重要任務、重要崗位和艱苦環境的長期歷練,在各個崗位都有出色的表現,是此番在關鍵時刻獲提升使用高級將領的普遍特點。
新任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在這方面最具說服力。1966年7月,16歲的許其亮從山東臨朐四中招飛參軍,1969年8月從航校畢業后,成為航空兵師飛行員,此后歷任航空兵師中隊長、大隊長、獨立大隊副師長,1983年5月,許其亮升任空軍航空兵師師長。1984年8月,許其亮經被破格提拔為空軍某軍副軍長,后轉任空軍上海指揮所參謀長、某軍參謀長、軍長等職。1993年1月,許其亮調入空軍總部工作,擔任空軍副參謀長。1994年10月,時年44歲的許其亮升任解放軍空軍參謀長,成為當時解放軍最年輕的副大軍區職干部,并在兩年后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1999年2月,許其亮卸去任職近5年的空軍參謀長職務,調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兼沈陽軍區空軍司令員。2004年7月,擔任副大軍區級職務近十年的許其亮,被任命為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時年54歲的他仍繼續保持著“最年輕”記錄,成為當時全軍最年輕的正大軍區職將領。2007年9月,許其亮接替喬清晨空軍上將出任空軍第10任司令員,并在一個月后的中共十七大上成為中央軍委委員。
新任空軍司令員馬曉天也是閱歷完整,在各級領導崗位上表現出眾,22歲時即成為空軍作戰部隊飛行員,并在三年后成為當時空軍最年輕的飛行副團長,被部隊官兵尊稱為“飛行塔臺上的兒童團長”,34歲升任師參謀長,在副師、正師職崗位上工作了十一年時間,45歲后升任空軍某軍參謀長、軍長和空軍副參謀長、廣州空軍參謀長,52歲后升任蘭州、南京空軍司令員和空軍副司令員,57歲升任國防大學校長,2007年調任副總參謀長。令公眾印象深刻的是,在1998年珠海航展上,49歲的空軍副參謀長馬曉天親自駕駛SU-30戰斗機飛行;擔任副總參謀長后,分管的軍事外交工作十分活躍,有力地維護了國家主權和發展利益,顯示了其獨當一面的領導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此輪提升的高級將領中,更加難得的是有實戰經歷的高級指揮軍官,如新任總裝備部部長張又俠、副總參謀長戚建國、空軍政委田修思、蘭州軍區司令員劉粵軍,都曾在上世紀80年代參加過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法卡山作戰和支援邊疆作戰,均榮立戰功。在當下解放軍的高級將領中,有實戰經歷者已是嚴重稀缺人才,重用這些高級指揮員,可謂是軍心所向,眾望所歸,對組織解放軍打贏信息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基層歷練和高層磨練成事業發展的“雙發動機”
此次解放軍四總部主帥和七大軍區、戰略兵種主官調整,創下多項新紀錄。
首先,這是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全部從各大戰區選拔四總部主帥。房峰輝、張陽、趙克石、張又俠四人,均是由地方野戰部隊基層戰士逐步晉升的,此前四人均未在解放軍總部機關任職。注重從戰區選拔優秀將領加強總部領導力量,顯示出軍隊領導干部的選拔愈加看重基層工作經歷。
其次,總部和戰區、兵種部隊交流任職已成培養大單位主官的新模式。在此次軍隊高層職務調整中,三位副總參謀長再次回到熟悉的軍兵種、戰區擔任司令員,可謂是“放虎歸山”。除空軍新任司令員馬曉天之外,還有二炮新任司令員魏鳳和與南京軍區新任司令員蔡英挺。魏鳳和是從二炮部隊中成長起來的高級將領,在出任副總參謀長之前的40余年軍旅生涯中,他一直在二炮部隊工作,經歷過旅參謀長、旅長、基地參謀長、司令員、二炮副參謀長等多個指揮職位歷練。2006年,魏鳳和升任二炮參謀長,從而躋身副大軍區級將領之列。2010年,魏鳳和升任副總參謀長,直接進入總參領導班子,同時成為正大軍區級將領,為以后接任二炮軍事主官和成為軍委領導班子組成人員作了組織鋪墊。此番履新后,他將與張海陽上將一道,直接領導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十八大有望仕途更上一層樓。新任廣州軍區政委魏亮也有相似經歷,2002年他在南京軍區任陸軍第12集團軍副政委、江西省軍區政委,2004年10月跨戰區調沈陽軍區任陸軍第26集團軍政委,2009年任武警部隊政治部主任,2010年海軍領導班子變動時調總政治部任主任助理,這次履新后,他將和徐粉林搭班子領導廣州軍區部隊。此外,升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張仕波此前擔任駐港部隊司令員,升任蘭州軍區司令員的劉粵軍曾任駐澳門部隊首任司令員,顯示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高度重視在擔負特殊任務的部隊中培養選拔高級將領。
第三,有首長秘書經歷的將領被看重。這次高級將領密集調整再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是,一些新任高官都有給軍委首長當秘書的經歷。如新任副總參謀長王冠中曾是原軍委副主席楊尚昆的秘書,新任南京軍區司令員蔡英挺曾任原軍委副主席張萬年上將的秘書,新任成都軍區政委朱福熙曾任總政治部辦公廳秘書長,新任南京軍區政委鄭衛平曾擔任李繼耐上將的秘書。
軍情分析人士認為,解放軍總部和各戰區、軍兵種高級將領的調整,都屬事關“全盤”、“全局”、“全軍”的重要安排。能在中央和軍委“換屆”之際再進一步,除了個人素質能力政績等基本條件外,無論是平民出身的“工農子弟”,還是來自紅色家庭的“將門虎子”,都是反復協商、多次醞釀、不斷磨合的結果,也是黨內、軍內主流派系、主導力量協商平衡的結果。平時將領調整是這樣,此時中央換屆、軍隊換帥更是如此。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7/252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