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攝影技巧大全 說起微距攝影,現在好多攝友都有在拍:拍些花草植物,拍些蟲蜓蝴蝶等等。一旦走進神奇的微觀世界,你會感到十分奇妙,這是一個你從不曾熟悉的視覺角度。 微距攝影已經形成一個獨特的門類。微距攝影拍攝的照片,多是人們用肉眼不常見到的景物,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其技巧有:用你最大的努力去聚焦 ; 使用你能承擔得起的最好的鏡頭 ;使用穩定的三腳架;使用快門線和反光鏡鎖 ;使用顆粒細膩的反轉片 。
一、器材準備
微距攝影,當然最后是有一個成像好的微距頭了,比如原廠百微之類的鏡頭。但其他一些副廠的微距頭既便宜而且效果也不錯,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可惜這些我都沒有,攝影入門愛好者一開始也不會選擇先購買微距頭,那么我們該怎么拍呢? 在最初的時候,可以用50mm F1.8的標頭,光圈開到比較大或者最大,手動對焦,相機離拍攝物體近到一定的距離,這樣我們可以很好地虛化背景,來突出主體。
聽攝友們說可以用近攝接圈、近攝鏡、鏡頭反接等方法,一樣可以拍好微距。 但近攝鏡始終有損畫質,就沒多考慮(其他攝友有用的,效果也還不錯);鏡頭反接呢,手持試驗過效果是有的,但是手持久了會比較累,可能配個反接環之類的就比較輕松了;再后者就是近攝接圈了,這個有電子接圈還有普通的鐵圈,電子接圈貴一點,好處也很多,可以調節光圈以及自動對焦,真心不錯。還是考慮到錢不夠,我還是買了個鐵圈,三節都用上可以把畫面放大到很大。但用鐵圈和反接的缺點就是不能調節光圈,對焦的話要前后移動并結合手動對焦才能完成。入門者的起步就是如此…… 而現在在用的,就是一些副廠的變焦頭在長焦端的微距功能。可能是因為我淘的頭比較老的原因,因機鏡不兼容只能用最大光圈,導致拍一些小物體的時候造成畫面不夠精細。不過沒關系了,那就拍一些稍大點的物體,作為新手練練手還是可以的,一切先從入門走起。
比如這張郁金香,雖然不能和微距頭相比,但是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EXIF: 相機:佳能600D 光圈:5.6 快門:1/400s 焦距:80mm ISO:100
關于鏡頭的器材就說完了,下面說說還要一些其他準備的東西。 三腳架(可以釋放另一只手,就可一邊噴水一邊拍攝)、閃光燈、快門線(無線的最好,這樣距離就不成什么問題了,噴水的時候拍攝完全無障礙)、盆子以及蘚苔(家拍營造氛圍用的)、以及噴壺等。各種創意大家都可以試試,會帶來很多意外的收獲。
二、五個最常見的微距攝影迷思
微距鏡,普遍被認為是拍攝花草蟲鳥的好伙伴,無論職業或業余攝影師,對于這個神祕而微小的世界總是充滿著好奇想象,期待從中窺見日常難以體會的洞天。然而,雖然微距領域令許多人心向往之,但在鏡頭的使用上卻不乏一些美麗的誤會,以下就帶大家看看五個最常見的微距迷思: 1. 微距鏡只能拿來拍微距照
想當然耳,拍攝小東西絕對是微距鏡的強項,但并不代表微距鏡只能拍微距題材。事實上,許多微距鏡拍人像效果也很不錯,且相較于一般人像常用鏡頭,微距鏡在對比與飽和度表現上有過之而無不及,銳利度更是不在話下。因此不妨試著解放手邊的微距鏡,下回多多用它嘗試各種題材,不要放在防潮箱里悶壞了。 2. 微距鏡的價格高不可攀
如果要用知名大廠的旗艦款(如Nikon百微)來舉例,5K以上的價格自然跑不掉。既然不是人人當得起土豪,或許幾支高CP值的微距好鏡也可考慮看看,象是知名便宜又大碗的Tamron SP AF 90mm F2.8 Di Macro,或Canon的100mm F2.8L Macro IS防震百微,更不用講二手專區臥虎藏龍的低價寶物。所以價格不會是什么嚴重的問題,想玩微距不如馬上行動。 3. 必須用F2.8拍攝
很多人會認為,一支好的微距鏡最大光圈一定要有2.8,但這絕對是個錯誤迷思!許多微距題材即便縮光圈到F8都還能保有不錯的散景;相反地,若在與被攝體距離不夠的情況下,任意用大光圈拍攝反而會讓景深不夠抑或是徒增對焦上的難度,例如拍出一只眼睛清楚但后腳模糊的樹蛙,試想這會是你想要的畫面嗎?
▲ 大光圈下的瓢蟲,景深不足之情況下尾巴已顯模糊。 4. 焦段越長越好
很顯然這又是一大常見迷思。不可否認地,長焦如100mm相較60mm勢必有更佳的散景,且在拍攝昆蟲、小動物這種易被驚嚇的微距題材時,長焦將可確保足夠的拍攝距離,避免被攝體受到不必要的干擾。然而一體兩面,長焦對于拍攝穩定度的要求更高,經常需要上腳架才會夠穩。另一方面,也不是所有題材都需要拉開距離拍,象是桌面上的商品、食物細節,用稍短的焦段貼近拍攝也無不可。
▲ 散落桌上的咖啡豆用60mm微距即可拍出紋理。 5. 為何需要微距鏡
對于微距攝影,并不是一定要買專職微距鏡才能辦到。市面上許多相關的接寫環、倒接環或微距濾鏡其實都能滿足我們的需要,除非工作上考量或對畫質特別講究,否則又何必非要直上頂級百微呢?
▲ 張牙舞爪的梅花花蕊,但這樣的畫面真的需要出動頂級百微嗎?
三、微距拍攝技巧
雖然數碼相機微距上手比較快,完全不需要傳統相機要配備很好的微距鏡頭,并需要足夠的經驗才能實現精彩的“一拍”,但是,要想用數碼相機拍到好片子,也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行。在實拍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靈活把握好光圈、焦點、景深及光線等影響片子效果的幾個重要因素之間的關系。
微距模式 目前市面上的數碼相機都具有微距拍攝功能,也比較容易上手。但使用微距模式時一定要注意,在相機和物體之間距離小于20cm時,最好使用LCD取景而不用光學取景器,因為光學取景器在拍攝遠距離景物時它和鏡頭捕獲的范圍相差不大,但當使用微距模式時這個差距就大了。另外,微距攝影會使快門速度變得很慢,使用自動對焦功能比手動還要慢。為了生成效果完美的微距圖像,部分數碼相機帶有自拍器,可有效防止相機的震動。 焦點的選擇 不同的焦點選擇,能營造出不同的圖像效果。在移動拍攝焦點時,應使拍照對象處于畫面中間,一般情況下應該選取畫面上最吸引人的部分,也就是你最想表現的部分,并保持快門的半按狀態,在焦點對準以后(要稍微等一下以便相機進行對焦)再從容地按動快門,避免拍攝出的照片發虛。 一般說來,在數碼相機微距模式下,鏡頭距離物體越近,拍攝出來的物體越大,如果不注意畫龍點睛,片子畫面就會顯得非常呆板。如對小昆蟲一類的主體拍攝,焦點的選擇應該落在昆蟲的眼睛上。眼睛是生命的靈氣的所在,拍得越清晰越好清楚。尤其是像蜜蜂、小青蟲和螞蟻昆蟲這樣微小的生物,更要重視對眼睛的表達。
聚焦與景深 景深在微距攝影中往往是成敗的關鍵。由于微距拍攝時鏡頭距景物很近,所以景深一般都很淺,背景都幾乎看不清楚。但有時為強調畫面效果,需要適當加強景深,因此要特別注意聚焦與景深的調整。 景深一般取決于三個因素: 1. 光圈大小。在焦距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為了展示花鳥魚蟲細節方面的微距拍攝,縱向增加主體的清晰度,一般適宜用較大的光圈值以加深景深。 2. 鏡頭和景物的距離。距離越遠景深越深,距離越近景深越淺。拍攝時最好把要拍攝的主題都能放到同一個與鏡頭軸向垂直的平面里,否則會有一部分主題可能不夠銳利。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配置一枚廣角鏡頭,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景深,而且可以讓你更靠近景物。 3.焦距。焦距越大景深越淺,焦距越小景深越深。不同的光圈和焦距的組合可以產生不同的景深。我們應該學會合理地利用光圈和焦距的組合,既能虛化背景,又能保證主體清晰。如果用遠端變焦進行微距拍攝,拍攝的照片就會不夠理想。 曝光和背景 微距攝影曝光程序比起普通拍攝有少許不同之處,因為微距拍攝的物品一般都是很小的,占很小部分篇幅,曝光程序很有可能被背景所愚弄,所以在拍攝時最好人為加上背景,這樣更能讓主題突出。 添加背景,一般可以選擇中性灰色的紙作為背景,使用灰色一方面可以讓曝光更準確,還有就是使用灰色讓背景顯得很淡,這種色彩和一般的色彩都可以搭配到一起。也可以使用白色或黑色的背景,不過這樣曝光時就要特別注意,因為它們很容易導致曝光不準確,造成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這時就要用到曝光補償進行調整,如果背景太暗,就增加曝光,如果太亮就減弱曝光。 光線的控制 微距攝影的光線控制本質上是調節自然光與人造光的比例,正確地運行光線,可以營造出不同的氛圍與意境。但一般不要使用閃光燈。雖然,閃光燈能縮短拍攝曝光時間,獲得的景深更深,減弱因曝光時的抖動或物體運動所帶來的影響,但微距拍攝時閃光燈的使用要比普通模式下難,很容易造成曝光過度。所以,一般攝影愛好者在進行微距拍攝時,要注意觀察光線的照射方向,盡量利用好自然光,確保光線平均地照射在被攝物體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從側面射入的光線能更好地突出物體的質感。如果自然光線的不足或光線照射位不當,可以用個手電筒或白色泡沫板(充當反光板)補光。
拍攝時的注意事項 如果是拍攝花草類的靜物,那么可以很用心地考慮用光與造型。大光圈可以助你獲得極好的淺景深,并且有大的透光度,片子不容易虛掉,同時可以獲得藝術美感的效果。但因為是微觀世界,相機鏡頭與被攝物間已經離得很近,極有可能遮住部分光線,所以輔助光是不可少的。如果在室內拍攝,請使用大功率家用臺燈之類,至于是白熾燈還是熒光燈并不重要,因為DC都帶有白平衡調節,大不了多試幾次。另外,一張白板紙用來補光也是很好的建議。為了獲得清晰的照片,輔助架穩相機的三腳架、獨腳架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拍攝對象是怕驚擾且行動迅捷的小昆蟲,高速快門是第一要素。獲取高速快門有三種途徑,一是使用大光圈,通光量足了,快門速度就可以相應提高。二是使用高ISO,但高ISO會造成畫面較粗糙,顆粒感加強,因為表現微觀世界一定要細膩一些好,所以除非在高階ISO還能獲得足夠精細的畫面(很多新款單反數碼相機在ISO800下還可以獲得通透的片子來),否則不建議使用。三是使用閃光燈,例如為了拍一只縱深感清晰的蝗蟲照片,只有通過小光圈才能獲得,但是小光圈帶來的負面效果就是透光量的減少與快門速度的降低,而行動快捷的小動物不會給你機會打輔助長明燈光,閃光燈是唯一選擇,而且行動要快。為了避免直射過曝,請在閃光燈上加柔光罩。
用得著的小技巧 1.遙控或快門線的使用有助于獲得清晰的照片,或者使用相機的定時自拍功能。 2.測光與聚焦模式盡可能不用點測,因為在點測時反而測焦不準。一般的消費類DC手動聚焦功能較弱,而在被攝物較小不易準確聚焦時,可以在同距離處手持手表之類的大一點的物件來輔助對焦。 3.使用液晶屏取景,因為拍微距本身就要與被攝物離得很近,再使用取景器取景不僅姿勢不雅,關鍵是不易端穩相機。而使用液晶屏取景,可以讓拍攝者很從容地構圖,并方便看到最終的淺景深效果。 4.注意背景。盡管微距一般都可以很好地虛化背景,但也要留意背景物體間的接縫處,有時一不小心就會破壞整體效果。5.巧妙搭配不同攝影器材。同事中有人成功使用E20P配標頭反接,這時反接的標頭就成了一個放大鏡,可以獲得更好的微距效果,盡管成像中帶有黑圈,使用大分辨率做裁剪就可以了。 6.適當嘗試逆光效果。特別是邊緣薄且透的植物花、葉之類,逆光下會表現出特別的美感。 7.旅游景點中,像風蝕的石刻、銹跡斑斑的門鎖之類,在微距拍攝中會表現出強烈的質感。 隨身必備物品 黑布:方便人工布置背景,突出主體攝影。 白布、白卡紙(有一定硬度)、小夾子:一是可以方便補光,二是可以擋風,以防花草在風中搖擺。 水、小噴壺:拍花草時特有用,噴灑點水會使照片特靈光,簡單一點的解決方法就是帶礦泉水,口含水噴一下最方便了。
四、微距攝影拍攝攻略
微距攝影是攝影中不可缺少的一大門類,它是人們對于微小事物好奇和探索的產物。與肉眼可見的場景相比,人們對于細微但肉眼很難看清楚的生命體或事物就充滿更多期待,因此用相機拍攝并記錄下來就成為微距攝影愛好者的使命,同時也能和更多人分享被放大的精彩。
微距攝影是通過鏡頭的光學能力,在距被攝體較近距離進行拍攝,并可以得到與實物1:1等大或更高放大倍率的成像。人眼往往對近于10cm的物體就不易看清,更小的物體例如植 物、昆蟲、等就更難觀察到他們的細節,因此拍攝生態是微距攝影的主流題材,但怎么能在這原有基礎上拍攝出更新鮮更具創意的作品呢?今天編者和大家分享三種稍加創新的微距攝影拍攝內容。
微距攝影尋找獨特視角
1、水滴反射微距攝影
只是拍攝花花草草,時間久了未免有些乏味,不妨試試這種有趣的創造——拍攝植物上水滴的反射。我們看到的一些精彩作品中也許會欣賞到類似作品,這一切都是偶然嗎?當然不是,這都是攝影師特意設計出來的。
我們可以使用佳能EF 100mm f/2.8L IS USM百微鏡頭拍攝,拍攝方法十分簡單,用噴壺噴灑水滴在主體花朵上,將反射花朵固定在拍攝主體后方,調節反射花距離,恰巧能在水滴中反射出全貌就可以拍攝了。
微距鏡頭的放大倍率是1:1或1:2,我們能在畫面中得到和實物相等大小甚至放大更多的影像。由于每次實際拍攝情況不同,因此不能統一拍攝距離,佳能EF 100mm f/2.8L IS USM鏡頭為了快速對焦,采用三種拍攝距離范圍對焦模式供選擇。
3m-0.5m、 0.5m-無限遠以及0.3m-無限遠,三種模式都是在距離范圍內方能對焦。前兩種距離模式對焦速度較快,第三種則對速度有一定要求,因此不要為了省事每次都設定在0.3m-無限遠的距離,還是根據拍攝實際選擇模式。
水滴反射微距攝影
水滴反射微距攝影較容易實現,并且在自然光下就可完成,為拍攝增添趣味性和美感,不只是單純拍攝花朵,是“畫中畫”。
2、凝固的水
水在我們的眼中是流動的,有時候為了看它固定的樣子,便把東西扔到水中濺起水花,欣賞那短暫的凝固。我們可以嘗試拍攝水花,欣賞千姿百態凝固的水。結合各種顏色鮮艷的物體一同拍攝更妙,這種方法也被運用到商業攝影中。
選擇的拍攝器材是一支微距鏡頭+一臺高性能快速對焦的單反相機,例如佳能EF 100mm f/2.8L IS USM+佳能EOS-1D X的組合。拍攝凝固的水需要高速快門,EOS-1D X的14張/秒的高速連拍能幫助拍攝。
這種拍攝用光較為講究,需要對器皿額外布光,添加側燈和環境燈共同營造光線氛圍,光線不能太強,柔和些會更自然。
拍攝這類照片首先尋找方形玻璃容器,在正面拍攝。在水果被放下接觸水面的同時,連拍按下快門。特別提示,由于拍攝流水不好對焦,因此需要用固定物體模擬水花濺起的位置,拍攝前手動對焦。
3、水果與氣泡交融
看到許多飲料廠商拍攝的廣告,飲料氣泡搭配水果看起來非常誘人,勾起觀者的味蕾。這在微距攝影中能帶來同樣獨特的拍攝效果,帶來夏天的味道,看著照片便清爽過癮。
拍攝方法:將水果切片放入透明玻璃碗中,倒入氣泡水,機位在碗的正上方拍攝。拍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拍攝時間,使用新鮮的氣泡水拍攝,時間久了氣泡變小,也就不容易拍攝出令人滿意的照片了。
為了讓畫面顏色更加豐富,我們也可以在碗下放置各種顏色的背景紙。拍攝時間較為局限,因此可以拍攝整個畫面,后期再進行構圖剪裁。
拍攝以上微距攝影的時候要考慮到是手持相機拍攝還是三腳架支持拍攝。佳能EF 100mm f/2.8L IS USM鏡頭配備雙重IS影像穩定器,可以實現相當于4級快門速度的手抖動快門補償效果。
光學防抖功能是針對手持拍攝設計,因此當手持拍攝時需要把鏡頭上的防抖設置開啟;三腳架支持拍攝時,則需關閉光學防抖設置。
沒有微距鏡頭怎么辦?
難道只有使用微距鏡頭才能拍攝微距攝影?編者為您推薦兩種和微距鏡頭相同效果的配件,不妨試試看。
1、近攝鏡片
近攝鏡片的使用相對簡單,只需要在鏡頭前安裝相同口徑的近攝鏡片,就能體驗高倍率近攝的樂趣。價格相對來說便宜一些,而且能讓自己原有的鏡頭添加近攝鏡后,發揮更大的使用價值。
2、增被延長管(近攝接圈)
它是安裝于機身和鏡頭之間,最近對焦距離減小,帶來微距效果的附件。帶有電子觸點可使用自動曝光,適用于近距離合焦。雖然兩種配件都能帶來與微距鏡頭相似的效果,都會對成像質量帶來微微的影響,作為體驗或是后備還是無妨的。
微距攝影是用全新的視角去觀察世界,是攝影的一個重要且迷人的分支。我們通過更細致的設備探索、記錄微小的事物,希望能帶給您新奇發現。
五、拍攝微距實例
微距攝影著重強調被攝體的細節、形態及紋理,是一種非常獨特攝影類型。在這個圖集中,你可以了解造就一張精彩的微距攝影作品的因素都有哪些,并得到一些如何將你照片變成引人注目的攝影作品的建議。
攝影:John Kimbler
在這幅作品中,利用微距鏡頭和經過柔化的一對閃光燈捕捉到了一只蜜蜂和花朵錯綜復雜的細節。
拍攝建議:微距攝影就是放大攝影,可以將照片上物體的大小,從真實尺寸的一半,放大到5倍左右。
攝影:Yoann Ducamp
雛菊上的瓢蟲。
拍攝建議:作為普遍原則,你應該使用不大于f/16的光圈,以便讓被攝體全部或大部分都在景深范圍之內。當被攝體無法全部安排在同一平面上時,你需要決定對哪一部分合焦。 攝影:Michele Sutton
這些是蒲公英的種子。嘗試以不同方式拍攝蒲公英讓我度過了一愉快的下午。隨著一陣令人愉快的微風吹來,我最終拍到了這張令人滿意的照片。被攝體,布景,和光線完全來自大自然。
拍攝建議:嘗試大光圈,這樣可以將被攝體的大部分置于景深之外,產生令人滿意的藝術效果。 攝影:Peter Martin
皮球上的微型車模。
拍攝建議:在進行微距攝影時,使用淺景深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背景完全在景深之外,所以往往會產生令人滿意的效果,而且你可以非常自然地布置拍攝場景。盡管不用考慮背景問題,但還是別忘了檢查一下是否有其他任何會分散觀眾注意力或不和諧的元素。 攝影:Paul Sutherland
一只鸚鵡魚的眼睛。
拍攝建議:從意想不到的角度拍攝來獲得富有創意的微距照片。嘗試用不同的光線,用順光加強被攝體的色彩飽和度,用側光強調質感。 攝影:John Kimbler
一只常見的歐洲蜜蜂正在采蜜。使用佳能MPE-65mm微距鏡頭獲得與真正蜜蜂一樣大小的畫面。
拍攝建議:當畫面中有一個興趣點,并且處于恰當的位置上,那么這張微距照片就會很成功。選擇一個簡單的背景,這樣就不會與被攝體形成競爭關系而分散觀眾的注意力。 攝影:Ivan Nava
我們周圍的生物物種是多么重要而又脆弱。
拍攝建議:近攝鏡是一個平的,類似濾鏡的附件。它裝在普通鏡頭前端令你可以更近地對焦。雖然最大放大倍數取決于鏡頭的焦距,但你能夠從更近的距離對焦。 攝影:John Troiani
皮革翼甲殼蟲經常光顧我家的金盞菊,我用尼康D80和適馬150mm微距鏡頭拍攝了這張照片。它們總是不停地爬動,但這個家伙一動不動地待在那兒,還沖我擺了個漂亮的姿勢。
拍攝建議:拍攝花朵、樹葉及戶外的昆蟲等題材很具挑戰性。一陣微風就可能毀掉一次完美的構圖。必須消除被攝體的抖動和模糊。 在拍攝之前,嘗試在地上插根棍子,然后將要拍攝的植物固定在棍子上來保持靜止。拍攝時應使用最快的快門速度,如果用小光圈拍攝,則還需要使用環閃或閃光燈組。
攝影:Jervis Mun
新加坡金鐘公園的翼昆蟲。
拍攝建議:一個穩定的三腳架是必須的。你有兩個選擇:買一個支腳能夠以最大角度張開,并可達到較低位置的三腳架;或買一個中軸可以倒置,能夠允許相機正面朝下懸掛在底部的三腳架。 攝影:Terry Bridges
這個下午出去看看什么植物是“醒著的”,不是很多,但是大戟屬(Euphorbia)在冬末呈現出了漂亮的紅棕色。這兒有幾點拍攝精彩微距植物照片的建議。
拍攝建議:如果在室外拍攝,明亮的天氣會令微距照片效果非凡,因為不必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多云但明亮的天氣尤其適合微距攝影,因為此時照射在被攝體上的光線非常均勻。 攝影:Maneesh Kaul
一只黑蜘蛛。
拍攝建議:進行微距攝影時,使用照相機內置閃光燈是不現實的。無論裝或不裝其他微距附件,鏡頭都會遮擋一部分光線,產生陰影。
解決辦法之一是使用外接閃光燈。最好的外接閃光燈是燈頭可以旋轉和抬起的那種。
攝影:Ankit Mavchi
這張照片拍攝于一個晚上。當我正在讀筆記時,突然看到這只小蟲趴在其中一個本子上。與平時一樣,相機(佳能A470)就在我身邊。于是我等待它走到最佳的位置。終于它到了拍攝的最佳位置,而且在我拍完后就飛走了。
拍攝建議:如果發現了能夠接近的昆蟲或其他小生物,馬上開始拍攝。在拍攝微距照片時——尤其是移動的被攝體——你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確保你的相機設置準都確無誤,因為你可能只有一次拍攝機會。
攝影:Peter Racz
綴滿露珠的白頭翁。
拍攝建議:在近距離拍攝時,自動對焦無法總是有效工作。使用手動對焦可以令你獲得更加清晰的微距照片。 |
留言列表